《民生周刊》记者郑智维
一个城市,入“群”前后会有怎样的变化,这是我操作选题前的最大疑问。为解答这个疑问,我决定实地走访一座城市。
选徐州,一方面因其位于四省交界,属于“边缘区”;另一方面它是淮海经济区与长三角的重叠区。
行政区划犹如一堵“看不见的墙”。一般认为,“边缘区”大都处于各省经济体系的“末梢”,是经济发展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区域。事实上,淮海经济区是由苏鲁豫皖四省各自相对较贫困、发展较落后的地区组成,属于各省的“邊缘区”。
随着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推进,徐州与周边城市的“边界”日渐消融,省界“边缘区”迎来发展新机遇。过去几年间,通过寻找利益共同点,在交通同城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社会事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搭建了很多合作平台和专业化的组织。
据介绍,淮海经济区各类合作组织40多家,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包括文旅联盟、体育联盟、医药专科联盟、科协联盟以及协会、学会等。这些跨区域的专业组织,受行政区划束缚小,却在各自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
2014年,徐州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作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城市之一,徐州将学习上海、对接上海、融入上海作为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就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作出新部署,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实践方向。
“入群”并不久的徐州,将迎来更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