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凡
美西方对中国政策理念的“歪解歪译”长期存在,近年尤甚。在当前国际话语权之争愈加复杂尖锐的背景下,美西方一些官员通过文字游戏混淆黑白,扭曲国际社会对华认知,侵蚀各国对华民意基础,影响恶劣,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并及时批驳,以正本清源。
笔者梳理发现,此类“歪解歪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曲解核心理念,抹黑中国战略意图。几年前,美国某高官曾将“一带一路”倡议歪解为“一条束缚带和一条单向路”,抹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否定各国对该倡议的广泛认可。近期,美高官还在讲话中将“双赢”解读为“中国赢两回”,故意歪曲中国互利共赢的对外合作理念,炒作“中国威胁论”。美国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曾在书中将“韬光养晦”曲解为“卧薪尝胆”,妄称中国暗自积累实力,寻求全球霸权。《华盛顿邮报》将中国在涉港问题上“看别人脸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的表态译为“不再在乎外界想法”,将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正当举措歪解为自大傲慢。
另一类是断章取义,损害中国国际形象。《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等将中国警告分裂势力必将“粉身碎骨”的表态“粗暴直译”,刻意营造血腥意象,妄指中国“好战”、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纽约时报》将中国政府本着生命至上理念对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描述成“广泛围捕”,妄图给中国相关抗疫措施扣上“践踏人权”的罪名。
诚然,西方普通民众不谙中文,对中国的政策理念了解不深。此外,中西方文化和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为跨文化交流埋下了“隐雷”和“暗坑”。但笔者认为,上述“歪解歪译”高频次出现,显然不是翻译不当的“无心之举”,而是在政治利益驱动下抹黑中国的“有意为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注意充分论证中外历史记忆和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复杂因素,则容易“踩雷掉坑”,授人以柄。对于一些重要的政策理念,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布权威译文,西方某些势力可能会以其“歪译”先声夺人,“把好经唱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为新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有过不少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经验,如习主席2017年达沃斯讲话“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入黑屋子”、2018年进博会讲话“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等金句实现了融通中外,为国际社会广泛引用,反响热烈。
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正面发声,推广“正解正译”,又要坚决斗争,遏制“歪解歪译”。为此,笔者建议:首先,在对外交往中宜保持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追求“听得懂、听得进”效果,做到“中国理念、国际表达”,唤起国际社会情感共鸣。其次,在宣示重要政策主张时,宜争取同步发布官方译文,发挥其权威作用,主动就国际社会关心的内容加以解读和引导,不断提升对外传播的“时”与“效”。再次,媒体和学界可更加积极有为,一旦发现“歪解歪译”,即有针对性地用外文在外媒上进行澄清反驳,及时正本清源。
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仍呈现“西强我弱”的格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将伴随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全过程。同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在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方面具备不少有利条件。总之,讲好中国故事,既任重道远,又大有可为。▲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