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
香港近期流传一封匿名信称,有法官在一次会议上警告“蓝丝”(挺警察)法官要小心言行,掀起轩然大波。
据港媒7日报道,网上流传一封匿名信透露,高院法官黄崇厚7月3日召集全港裁判官举办题为“司法公正及公众信心”的讲座,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也在场。黄崇厚在会上称,审讯黑暴案件时,除非有十分稳妥的证据定罪,否则可用“疑点利益归于被告”的原则让被告脱罪。他同时不点名地警告“蓝丝”法官说话要小心,指责他们被起底是自作自受,更称警员被起底是“抵死,唔抵可怜”(该死,不值得可怜)。有法律界人士质疑称,这次讲座的主题是每名法官都应具备的基本法律常识,为何要特别举办?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列席旁听,是否会对所有裁判官构成压力或感受到弦外之音呢?尤其是该讲座在香港国安法刚刚生效后举办,其目的是否针对国安法呢?
面对争议,司法机构称,匿名信中披露的讲话内容“并不属实”,但对讲座的核心内容并没有交代。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称,不清楚该法律讲座的内容,但近一年法庭处理动乱的判决的确引起社会的批评与质疑,加上有裁判官感到判案受到压力,“在此情况下,司法机构应向公众清楚说明讲座的内容,解除公众疑虑,以维护司法机构的声誉”。立法会议员葛佩帆和周浩鼎要求司法机构代表清楚交代讲座目的及内容。
港媒注意到,在该讲座举办后,多名裁判官如钱礼、何俊尧的判决在香港社会引起巨大争议。据《星岛日报》7日报道,何俊尧涉及的多起案件遭投诉,像“香港众志”3名成员去年在《国歌法》公听会上抗议,他裁定3人未遵守秩序罪成立,仅罚款1000港元,理由是“3人是未来社会栋梁,应留有用之躯”。去年6月,大学生王恺铭在湾仔警察总部外墙涂鸦丑化警员,何俊尧仅判处被告感化一年及赔偿1200港元。审理仇栩欣袭警一案时,他斥责警员作供不实,因而裁定被告罪名不成立;有酒店接待员去年万圣节晚上向警方防线抛掷两个麻包袋,何却指被告行为“不算太暴力”,且坦白承认责任“值得鼓励”,轻判社会服务令。葛佩帆称,上述案件所有被告均被判罪名不成立或轻判,而在法庭作证的警员全部被抨击为不可靠或不诚实的证人,一批市民及法律界人士认为何俊尧的处理手法偏颇,极不寻常。7日有消息称,何俊尧将被调离裁判法院8个多月,改为在高等法院处理原讼庭刑事案件的排期事宜,暂时不负责审理刑事案件。通过这次调职,他其实获加薪50万至75万港元。
终审法院前常任法官烈显伦近日发表文章,提醒司法界人士不要再像迷途羔羊般扭曲《基本法》、歪曲甚至践踏香港法律,不要再成为街头暴力的辩护者。有媒体称,“终于有人说出了正确的话”。事实上,香港警方在“修例风波”中拘捕的9600多人绝大多数处于保释状态,其中像非法持有大批枪械和违禁武器、当街围殴蓄意伤人这样的严重犯罪都能获得保释,与司法界一些人一味姑息纵容不无关系。有评论称,从社会层面来说,“修例风波”是香港历来最大的一场社会运动,同时也是最严重的治安事件,司法机构采取什么准则判案不仅涉及个别案件。匿名信仿佛一个震撼弹,触发了公众对司法准则的疑窦。在这种环境下,单靠几句简单的否认以弥补对司法信心的冲击,恐怕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