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芝芳,赵 梅,白金凤
(解放军九四三医院皮肤科,甘肃 武威 733000)
寻常痤疮是一种复发性极高的临床多发性皮肤病,令患者感到面部、胸、背部不适的同时,还会产生负面心理状态。临床对于寻常型痤疮的治疗,一般采用外用药物涂抹或是用红蓝光照射治疗。本研究将红蓝光照射治疗结合药物涂抹,以探讨对于寻常痤疮更有效的治疗方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2018 年5月~2019 年5 月接收的寻常痤疮患者,共143 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进行观察。观察组72 例,行姜黄消痤搽剂加红蓝光治疗;对照组71 例,单独行红蓝光照射治疗。所有患者均经由我院专家依据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寻常性痤疮,排除标准: ① 其他严重性器官功能障碍患者;② 合并其他病症患者;③ 非寻常型痤疮患者;④ 过敏体质或对治疗方式过敏患者;⑤ 短期内有维A 酸类药物使用史患者;⑥ 妊娠或哺乳期患者。观察组患者72 例,男 性35 例,女性37 例,年 龄(15 ~36)岁,平均年龄(26.1±3.4)岁;病程3 周~5 年,平均病程(1.9±0.7)年,疾病程度:5 例为Ⅳ度,27 例为Ⅲ度,23 例为Ⅱ度,17 例为Ⅰ度;对照组71 例,男性33 例,女性38 例,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4.3±4.7)岁;病程5 周~5 年,平均病程(1.7± 0.5)年,疾病程度:3 例为Ⅳ度,25 例为Ⅲ度,24 例为Ⅱ度,19例为Ⅰ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比较分析。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红蓝光(武汉华睿创鑫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照射治疗。将红光波长调整为630nm,输出强度调整为101mW/cm2,标准剂量调整为122J/cm2;将蓝光波长调整为410nm,输出强度调整为40mW/cm2,标准剂量调整为45J/cm2。每周对患者患处进行照射治疗2 次。观察组加用姜黄消痤搽剂(贵阳舒美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149,每瓶30 毫升),外用,用棉签蘸取本品涂患处,(2 ~3)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临床总体有效率、患者病情减轻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所有临床表征完全消失,无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脂溢等;显效:患者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脂溢等临床表征显著减轻,但未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脂溢等临床表征有所缓解,但效果并不明显;无效:患者所有临床表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治愈率加显效率加有效率之和,为总体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3.0 进行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采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有效性分析 观察组治愈42 例,治愈率为58.3%;显效20 例,有效7 例,无效3 例,占比为4.2%;总有效69 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治愈11 例,治愈率为15.5%;显效16 例,有效22 例,无效22 例,占比为31.0%;总有效49 例,总有效率为69.0%。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29.523,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整体有效性比较分析(n,%)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中有2 例在治疗时出现皮肤红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患者中有3 例在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其中皮肤红肿1 例,占比1.4%,色素沉着2 例,占比2.8%。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8,P>0.05)。
痤疮的具体表现包括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脂溢,令患者难以忍受,且因影响到外表美观,而让患者产生负性心理和情绪[1]。痤疮的发生机理主要为激素分泌异常、毛囊阻塞、角质异常、皮脂腺水平异常和细菌感染等。临床治疗多采用红蓝光对患者患处进行照射治疗,或是开具外用药,指导患者自行涂抹治疗,此两种治疗方式虽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起效时间较为缓慢,且易造成色素沉着[2],无法恢复到自然正常状态。
笔者将红蓝光照射治疗结合姜黄消痤搽剂,用于治疗寻常痤疮,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一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合用的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痤疮严重程度明显减轻,治愈率更高,且不会给患者造成治疗负担。红蓝光照射可以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成[3],令细菌消失,刺激纤维细胞增生,修复受损角质,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4]。而姜黄消痤搽剂是一种由姜黄、土荆芥、珊瑚姜等组成的中成药剂,涂抹于患处,可起到良好的抗炎杀菌作用[5]。
综上所述,对于寻常型痤疮患者,采用红蓝光照射加姜黄消痤搽剂治疗,能有效治疗和减轻病症,且安全性高,不会给患者带来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