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慧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 运动关节科< 骨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主要治疗膝关节相关的疾病,通过手术的方式将生物或者非生物的材料制作成为关节假体,将其植入至体内来替代生物或者非生物的材料,术后可对膝关节的功能进行恢复,并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但是作为一种大型的手术,在实施之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因此科学的护理措施对于恢复也非常重要。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在患者的住院期间进行相应的护理,针对疾病特定的治疗,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治疗以及护理等为纵轴,按照护理制定相应的计划表,按照计划表提供相应的护理,将何时提供护理、提供何种护理等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进而提升护理质量[1]。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抽取本院(2019 年1 月—12 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6例,盲选法均分患者,对照组和护理组各48 例,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8 例、20 例,年龄最大88 岁,最小54 岁,中位年龄为(71.00.00±24.01)岁,疾病类型:中骨性关节炎18 例、风湿性关节炎20 例,创伤性关节炎10 例;护理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6 例、22 例,年龄最大87 岁,最小54 岁,中位年龄为(70.50±23.33)岁,疾病类型:中骨性关节炎16 例、风湿性关节炎11 例,创伤性关节炎11 例。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配合患者进行术前的各项检查工作,术中配合完成整个手术,而在术后则给予健康指导工作。护理组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以患者需求、治疗以及护理为特征,分析医院目前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要点、患者住院时间、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制定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措施为纵轴的路径表,依照路径表安排相应的护理措施。(2)术前护理。在入院当天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床位,与感染患者区分,将医院相应规章制度告知,注意提供相应的检查准备工作,并详细了解患者的各项疾病史和基本情况,进行住院评估。在入院第2d 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协助检查工作,将检查项目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体位、踝泵等功能训练,同时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注意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并实施直腿抬高的训练。(3)术中护理。在手术的当日需要准备监护仪、手术床以及相应的吸氧物品,在常规进行备皮、开放静脉通道、麻醉穿刺电等全面检查之后,需要注意将患肢抬高,对膝关节进行冰敷,并对腿部肌肉进行按摩。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并按照2h/ 次的频率记录大腿围,一旦发生异常需及时汇报[2]。(4)术后护理。术后制动期间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的运动和休息,定期对身体进行擦洗,增加皮肤和口腔方面的护理,全程观察患肢位置的肿胀情况,并进行科学的运动指导,维持患肢位置的抬高,注意对股四头肌和踝泵的运动,并尽早指导患者拔管,督促饮水。对于拔出导尿管的患者,可使用专人协助,应用助行器进行肢体功能恢复。(5)护理人员按照相应的时间和护理措施提供相应护理,在发放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上进行签到,对完成的工作进行打钩“√”,未完成工作则打叉“×”,在护理结束后由护理小组对护理措施进行评价[3]。
①分析两组膝关节恢复质量,术后追踪1 周、4 周、3 个月,以膝关节评分(LYSHOLM)量表作为标准,获取LKS 评分,包括跛行、支撑、疼痛、不稳定、肿胀、上下楼梯和下蹲进行评估,总分在0 ~100 分之间,分数越高膝关节恢复越理想。
②分析两组并发症率,计算公式= 每组(术后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 关节腔积液)发生例数/ 组间例数。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膝关节LKS 评分,护理组在术后1 周、4 周、3 个月时间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恢复质量分析(±s,分)
表1 两组膝关节恢复质量分析(±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 周 术后4 周 术后3 个月护理组 48 67.88±5.28 76.34±5.37 86.32±7.38对照组 48 54.32±4.17 66.33±5.12 76.33±7.18 t - 13.963 9.347 6.722 P - 0.000 0.000 0.000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护理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率分析[n(%)]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将膝关节组织的病变进行完全的清除,通过替代材料取代原本的膝关节,缓解膝关节方面的疼痛,改善症状。但是作为较大型手术,术后感染等发生的概率较大,并且因为病变的位置在关节,术后的恢复较慢,长时间无法活动,可产生各种并发症,因此术后规范化的护理流程非常关键,可以对术后各项问题进行恢复,改善预后[4]。
上文数据分析中,对比膝关节LKS 评分,护理组在术后1 周、4 周、3 个月时间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护理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分析原因: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实施,与传统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流程更加具有指导性和规划性,以路径表为指导为患者提供主动、连续的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转变护理人员被动的工作状态,主动投入至护理的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护理[5];该护理路径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主动的沟通[6],及时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各项心理状态,将被动沟通转为主动沟通,全面了解患者术后的恢复质量,可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及早干预,可降低发生率[7];临床护理路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将最新、最佳的护理措施应用至实际工作中,护理方案的改善质量非常理想,可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膝关节各项指标的恢复更加理想。因此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住院时间作为横轴,将细节的护理措施作为纵轴,将具体化的护理措施深入至护理的每一天,护理人员从被动管理的模式转变为主动监督的模式,护理质量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控制并发症也较为理想[8]。
综上,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之后开展临床护理路径,膝关节评分更高,并发症率减少,预后更加理想,具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