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珍 林艳 刘玲 梁惠冰 林敏仪
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全世界大概有3.45 亿的支气管哮喘患病儿童,其中,我国支气管哮喘患儿占将近10%,且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支气管哮喘的特点有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咳嗽、气急及胸闷等,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均具有较大危害[2]。由于患儿年龄小,发作时常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安情绪,且由于依从性低,对临床干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阻挠,因此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适当的护理模式有着重要意义[3]。循证护理干预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形成理论,针对每位患者方案实施护理方案[4]。因此本研究对循证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方法与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 年6 月到2019 年6 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 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纳入标准:①患儿≤7 岁;②患儿无智力或任何认知障碍;③经我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以《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为诊断标准[5];④患儿至少有一位家属陪同,且患儿家属愿意参与并配合护理干预;⑤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患儿存在心、肝、肾等内脏功能不全或障碍;②患儿带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血液循环障碍;③患儿除支气管哮喘还有其他呼吸系统问题;④患儿患有恶性肿瘤。根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n=40)与循证护理组(n=40),常规护理组含男19 例,女21 例,年龄3-6 岁,平均年龄(2.75±2.32)岁,病程6 个月-2 年,平均病程(1.26±0.77)年,哮喘每年发作 3~8 次,平均(5.33±2.78)次/年,哮喘发作时间10-25 min,平均发作时间(18.24±7.51)min。常规护理组含男18 例,女22 例,年龄3-6 岁,平均年龄(2.65±2.37)岁,病程6 个月-2 年,平均病程(1.35±0.74)年,哮喘每年发作3-7 次,平均(5.29±2.68)次/年,哮喘发作时间10-25 min,平均发作时间(18.31±7.43)min。经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1)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方式[6]常规护理组的干预主要有:①对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进行维持;②为患儿进行低流量吸氧;③按医嘱为患儿用药;④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关注并随时报告。(2)循证护理组的护理方式 循证护理组的干预主要包括提出循证问题、查找实证、实践护理措施等方面。具体有:①提出循证问题:根据临床观察提出儿童支气管哮喘干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患儿及家属的需求进行了解,对护理过程中的既往问题进行总结回顾;②查找资料:在文献查找网站如知网、万方、pubmed等,根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为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干预制定合理方案;③实施干预措施:根据资料对患儿家属进行宣教,将疾病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详解,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干预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为患儿及家属讲解医嘱药物的使用方法,时间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及舒适温度;为每个患儿定制个性化运动方案;并嘱患儿家属为患儿进行病情记录;患儿出院时,除了出院前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宣教及运动,还需将良好的饮食结构告知患儿家属,并通知随访时间及时长。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抑郁及焦虑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抑郁量表(HAMD);干预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呼气流量(PEFR);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PAQLQ 生活质量量表,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干预前后的哮喘发作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整理数据,计量资料(x ± s)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FVC、FEV1 及PEFR 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比较见表2。
2.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分数比较见表3。
2.4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出院后哮喘发作次数的比较见表4。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 FVC、FEV1 及PEFR 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 FVC、FEV1 及PEFR 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0.05。
组别循证护理组(n=40)常规护理组(n=40)FVC(L)干预前1.31±0.18 1.29±0.19干预后2.53±0.33#1.95±0.27*FEV1(L)干预前1.18±0.23 1.19±0.19干预后1.95±0.23#1.49±0.18*PEFR(L/s)干预前2.48±0.35 2.45±0.37干预后3.55±0.47*#2.91±0.38*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比较(±s)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0.05。
组别循证护理组(n=40)常规护理组(n=40)HAMA(分)干预前28.55±5.16 28.43±5.03干预后15.98±3.14*19.53±3.35 HAMD(分)干预前29.55±5.53 29.48±5.61干预后14.35±3.32*20.42±3.45
表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分数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分数比较(±s)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0.05。
组别循证护理组(n=40)常规护理组(n=40)活动干预前5.32±1.23 5.29±1.11干预后6.75±1.21*5.94±1.22症状干预前5.42±1.19 5.38±1.22干预后6.75±1.23*6.05±1.19情感功能干预前5.35±1.11 5.29±1.15干预后6.73±1.16*5.67±0.88
表4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出院后哮喘发作次数的比较(±s)
表4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出院后哮喘发作次数的比较(±s)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0.05。
组别循证护理组(n=40)常规护理组(n=40)住院时间(d)6.12±1.98*7.13±1.22发作次数(次)0.73±0.45*0.98±0.2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儿童很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随着近年来空气污染,饮食结构变化等,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也开始越来越高[7]。支气管哮喘呈反复发作、伴胸闷、呼吸困难及喘息等症状,对患儿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上没有可以根治的手段[8]。2016 年更新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提出目前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患儿的生活能力并控制患儿的症状持续发生[9]。由于我国对支气管哮喘此种疾病的控制水平并不到位,合理的干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因此,合适的干预方式便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干预人员根据干预中自身医院支气管哮喘患儿出现的问题,查找过大量资料后制定个性化合理化的护理方案,为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指导后不仅促进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儿的抑郁焦虑状态,提高患儿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对缓解患儿焦虑与抑郁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且患儿的FVC、FEV1 及PEFR 值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循证护理对缓解患儿的情绪问题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为优秀,经不同干预后,常规护理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循证护理组,且循证护理组的出院后哮喘发作次数也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这说明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患儿预后,降低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减少患儿住院时间的同时还可减少出院后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改善患儿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在缓解患儿不良情绪上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