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华 袁纪辉
近年来,包括美国、欧盟等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或已经出台了针对外国投资者收购本国企业的立法,以进一步审查和控制外资并购案例,很多国家的立法意图控制中国企业对本土企业的收购。这一状况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且对外投资力度大,引起各国关注,美国与我国发动贸易战的背景也加剧了这一趋势的发展,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长期困局,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从对内、对外做双重考虑,制定短期、长期的应对策略。
2018年11月,美国正式启动《外商投资风险审核现代法案》(FIRRMA法案)试点,FIRRMA法案于2020年3月全面实施,进一步扩大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CFIUS)对外资的审查权限,可以阻止美国认为受保护领域的外国投资。
尽管规定将适用于任何外国投资,但该努力主要目标是阻止中国获得美国的敏感技术及其他有价值的资产。此举被认为是美国政府试图挫败中国的技术和经济雄心、抑制中国在美投资的最新尝试。
2019 年 4 月,欧盟《外资审查条例》正式生效,该条例明确了欧盟成员国可以合法阻止外资对涉及关键基础设施、技术、原材料和敏感信息的收购交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更加严密的审查。
人民视觉
2020年4月,德国政府认为近年来德国公司成为中国企业的收购目标,这种情况影响到了德国和欧洲在特定领域发展自身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的安全利益带来负面效应,因此计划收紧收购规则,以阻止不受欢迎的外资对安全和敏感行业公司的收购交易。
2020年5月,荷兰议会通过了修订后的《电信法》,赋予政府更多权力干预电信行业的收购,只要政府认为收购会对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带来威胁即可以阻止该收购,以保护电信运营商在国民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2020年6月,英国宣布正在审查《国家安全和投资法案》,考虑到中国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以及外国公司通过收购有可能从事间谍活动从而破坏英国国家安全,该法将加强政府审查和干预收购、合并以保护国家安全的权力,要求当外国公司试图购买其超过25%的股份、获得“重大影响力”或购买知识产权时,企业必须向政府报告。
国外频频对外商投资领域进行限制,且很多国家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我国企业对其本土企业的投资和收购,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技术时代,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步伐较快,引起其他国家和企业的危机意识,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从各国外商投资的立法和政策来看,主要关注点大多在于5G、关键技术、关键基础设施等高科技领域,而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一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不仅逐步缩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步伐,而且在一些领域已经赶超其他国家。
在5G领域,我国5G已经正式商用,各大运营商积极布局5G,5G技术将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万物互联并全面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国外频频对外商投资领域进行限制,且很多国家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我国企业对其本土企业的投资和收购,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技术时代,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步伐较快,引起其他国家和企业的危机意识,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19年全球5G相关专利数排名前三的企业中有两家中国企业。其中,华为以3147件专利排名全球第一;中兴通讯以2561件排名第三。
在人工智能领域,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共有797家人工智能企业,占全球总数近15%。从核心技术分布看,大数据和云计算企业占比最高,达27.6%,我国区块链、边缘计算和数据中台等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浪潮。
截至 2018 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在全球 188 个国家或地区。2019年 1—9 月,中国企业共实施完成跨境并购项目 247 起,分布在芬兰、德国和秘鲁等 50 个国家(地区),涉及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主要行业,实际交易总额 281.1 亿美元。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科技力量的增强,美国为维护自身的国际地位,通过发动贸易战等手段阻碍中国发展。其中对中国进行对外投资限制成为美国打击中国的一个重要的锚点。
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美国商务部将我国多个科技企业添加至实体清单,导致国外多数企业惮于美国压力不敢与我国企业进行贸易,引发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进一步变差。
在当前背景下,其他国家会增加对我国企业的审查力度和审查范围,我国企业走出去难度加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将下降。
美国智库荣鼎(Rhodium)集团发布的《2018年中国对美投资报告》显示,美国趋严的投资审查以及美中关系恶化等因素使得2018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呈现近7年来最低水平,中国高技术领域对美投资遭遇前所未有的障碍,预计2019年FIRRMA法案下美国对中国在新兴技术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对美投资将实施更严苛的国家安全审查,中国对美投资将继续面临压力,能识别的多数投资障碍将依然存在,甚至加剧。
针对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我国政府和企業应当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在无法改变国际收紧外商投资政策的前提下,企业走出去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灵活应对;另一方面,我国政府也应当从政策、服务角度助力企业走出去,帮助企业做好风险应对,同时通过扩大内需、加强国际对话的形式改善当前企业对外投资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