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 独孤九段
新华社
8月24日,习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一场座谈会,多位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应邀参加。
新华社同步刊发了习近平的讲话全文。笔者读后,觉得内容非常丰富,可以看作高层对目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中国应对之策的最新思考。
这次专家座谈会的背景很清晰:中国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要听取专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从1953年开始,中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8个。这些五年规划“一茬接着一茬干”,使国家政策保持了延续性和稳定性,这在整个世界范围看,也是獨树一帜的。如果要探寻中国发展的秘诀,不妨仔细研究一下这些五年规划,其中展现了中国稳定的管理层、明确的阶段性和长期目标、高效的执行力。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从去年底开始,有关部门就把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上了日程。今年以来,中央层面多次重要会议和领导人外出调研,都提到了“十四五”规划问题。
6月30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强调,要提前谋划“十四五”时期改革工作,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7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要求将此事纳入“十四五”规划中考虑;
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到“十四五”规划,要求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吸收企业家代表的意见建议;
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在吉林考察,他希望各地深入调研,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京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
离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日程已经很紧。
“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十三五”的延续,“十四五”时期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所以,要开好头。
开好头,不外乎“怎么看”和“怎么办”两个问题。习近平在这次的专家座谈会上谈了六点,逻辑层次十分清晰。
要干事,首先解决认识问题,就是“怎么看”,关键要理解一个字:“变”。
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变”。
比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也是理解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大背景。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是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表现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
习近平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既然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那么各类幺蛾子也会层出不穷。这半年多来,我们领教了不少。习近平用了一个判断:“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而且这会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要做好应对一系列新风险新挑战的准备。
“变”的不仅是国际环境,国内发展环境也在变化。
这体现在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变了。因为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这是前几十年发展取得的成果,也是积累下来的财富,但中国也因为粗放式发展付出了巨大代价。
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等。一句话,中国还有强烈的发展需求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中国要发展,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变了。中国还能持续保持经济增长吗?中国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吗?中国还是不是世界经济火车头?这些问题的缘起就是前面说的一系列变化。
习近平说了12个字:“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这就是辩证思维。
解决了“怎么看”的问题,那接下来“怎么办”?
习近平谈的其他5个问题可以看作是行动的纲和目。一个总纲就是新发展格局,具体的条目有科技创新、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社会发展新格局等4项,可以看作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4个抓手。
近段时间,新发展格局被热议。习近平在专家座谈会上谈了“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视作最权威的解读,也可以厘清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比如,有人说国内大循环是这次中美贸易战逼出来的,是权宜之计。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中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变化,传统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一个表现就是中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呈下降趋势,国内消费占GDP比重连续上升。这是一个客观现象。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
习近平说:“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
所以,中国提出新发展格局,遵循的是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国内大循环不是说中国商品卖不出去了,我们就“出口转内销”。这样的理解明显是狭隘的,它还是延续了多年前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思维,没有站在中国自身的立场和现实发展,看到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理解了这点,就能理解习近平为什么继续强调“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因为,从时间线上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显要早于中美贸易战,这是中国自己的改革方法和节奏,同样体现了中国改革发展的主体性。
至于有些人宣扬的国内大循环就是封闭内循环甚至闭关锁国的论调,实在不值一驳,而且有的明显是别有用心。
因为对外开放依然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这点没有改变。
习近平说:“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他说,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