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凤霞 何陈云 陆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性观念开放,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趋于年轻化[1-2]。根治性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性生活障碍,生理、心理压力较大,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多种负性情绪,不利于术后康复[3-4]。提高育龄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增强其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5]。传统健康教育多采用口头宣教、授课等形式,而授课实施成本较高,护理人员宣教能力不一,导致干预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利用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对宫颈癌术后进行健康教育的研究[6-7]。鉴于此,本研究利用康复助手APP对育龄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进行康复教育,旨在探讨其在育龄期宫颈癌术后康复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妇科收治的育龄期宫颈癌患者104例,纳入标准:符合宫颈癌临床诊断标准,且经病理诊断确诊;育龄期,年龄18~49岁;患者及配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宫颈癌晚期无法手术者,预计生存时间<5年;既往有性心理或性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认知功能及精神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1~46岁,平均(36.26±2.75)岁;肿瘤类型:鳞癌44例,腺癌6例,腺鳞癌2例;临床分期:Ia1期9例,Ia2期7例,Ib1期16例,Ib2期10例,IIa期6例,IIb期4例。对照组年龄19~48岁,平均(36.33±2.69)岁;肿瘤类型:鳞癌39例,腺癌10例,腺鳞癌3例;临床分期:Ia1期10例,Ia2期8例,Ib1期15例,Ib2期9例,IIa期7例,IIb期3例。两组患者年龄、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入院后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宫颈癌康复宣传手册;住院期间,向患者提供心理指导、饮食管理、用药管理、性生活指导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出院后,向患者提供科室值班电话,方便院外咨询,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及上门随访,每月开展1次术后宫颈癌疾病知识讲座,内容以性生活指导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康复助手应用程序(APP)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成立康复助手APP健康教育团队 该团队由1名妇科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妇科肿瘤医师、1名专科护士长,3名责任护士及1名高年资护士组成。硕士研究生导师负责本研究监督及指导工作;妇科肿瘤医师负责疾病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专科护士长负责本研究实施效果评价;责任护士负责康复助手APP平台管理、信息推送、解答对护理工作方面的疑问;高年资护士负责心理干预指导。健康教育团队共同编写宫颈癌术后健康教育知识,并由专业IT人员将健康教育内容植入到康复助手应用程序中,取名为“育龄期宫颈癌之家”。
1.2.2 基于康复助手APP的健康教育内容 在康复助手APP中设立医疗咨询版块、专科护理服务版块、心理咨询板块及自我测评版块4大版块,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基于康复助手APP的健康教育内容
1.2.3 基于康复助手APP健康教育指导 入院后,通过扫码下载康复助手APP,健康教育团队将按照年龄层分为2组,年龄≥40岁为A组,年龄<40岁为B组,同年龄段相互交流,共同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入院首日,康复助手APP向患者自动推送入院流程、常规检查等相关知识。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康复助手APP定期为阶段性设立目标,例如:你认为我们目前应该做什么、你希望达到一个什么状态、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循序渐进,将同组成功案例通过APP平台分享,供阅读、借鉴。出院前,为患者宣教出院事项及门诊复诊,提醒在院外可通过康复助手APP咨询专业医师或参照应用程序相关知识操作,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1.3 观察指标 (1)健康教育掌握情况。采用我科自制的问卷调查量表调查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完全掌握:回答问题正确率≥90%;部分掌握:回答问题正确率70~89%;未掌握:回答问题正确率<70%。(2)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情况,量表包括20个项目,1~4级评分标准,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情况,得分<7分为正常,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3)性生活质量。采用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FSFI)评定性生活质量,包括性欲望、性唤起、性高潮、性关系满意度、性交痛、阴道润滑6个方面,共22个条目,评分越高性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HAMD,SAS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HAMD,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HAMD,S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性欲望、性唤起、性高潮、性关系满意度、性交痛、阴道润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宫颈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病因,全球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50万,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我国新增病例占28.6%[8-9]。宫颈癌作为一种可防治、可治疗的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体征,加之对宫颈癌了解较少,未得到有效护理,大部分确诊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0-11]。由此可见,在该类治疗过程中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至关重要。
3.1 基于康复助手APP健康教育的优越性 基于康复助手APP的健康教育是一种借助电子通讯平台开展护理知识教育的新型护理模式,其目的是通过传播宫颈癌知识教育,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达到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效果[12]。目前网络覆盖普遍,手机是当前人们最热衷的一种社交工具,具有操作简便、功能齐全、信息黏合度高等优点。一方面,借助康复助手APP对育龄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教育内容以文字、语音、图片的形式传授给患者及家属,赋予疾病管理的自主权,促进了护患间的“零距离”交流。另一方面,基于康复助手APP的健康教育能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宫颈癌理论知识教育和各项护理技能,能够帮助其参与到疾病的管理中,提高了治疗配合度和积极性,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寻找型教育,利于宫颈癌的可持续管理[13-14]。
3.2 基于康复助手APP健康教育对性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借助康复助手APP进行健康教育的形式,给宫颈癌患者创造了一个平等、放松的环境,能真实地表达内心感受,如“性生活不满意”、“性欲望减退”、“害怕面对丈夫”等,护理人员针对上述问题给予正确解答,让其了解出现这些症状是宫颈癌术后的正常表现,阴道是一个弹性很强的器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这些症状会逐渐减退。此外康复助手APP会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简单易学的缩肛运动及阴道冲洗技巧,在练习中有何心得可以在康复助手APP中咨询交流,提高了其执行依从性[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康复助手APP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性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康复助手APP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性生活质量。
3.3 基于康复助手APP的健康教育能改善心理适应能力 康复助手APP能针对团体用户推出针对性订阅服务,用户可通过客户端阅读宫颈癌相关疾病信息,同时还可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康复助手APP具有较高的私密性,能减少心理顾虑,主动咨询心理方面的问题,利于宣泄负性情绪,降低心理波动对宫颈癌疾病进展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及社会适应性[17-18]。王晓苏等[19]在宫颈癌护理工作中开展微信辅助的健康教育,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洪莉莉等[20]对耐多药肺结核出院患者运用手机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知晓率及自我管理效能均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AMD,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基于康复助手APP的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确保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育龄期宫颈癌患者术后采用基于康复助手APP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改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高性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