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1982年9月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这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中国共产党人正在思考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开幕词中这一振聋发聩的“基本结论”,至今依然令人心潮澎湃。“这一重大宣示,为正在思考‘中国向何处去的中国共产党人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这是对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所提出的正确理论和路线,最集中最鲜明的概括,这是一条新的道路,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研究我国基本国情,总结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为我们指明的一条正确道路,中国道路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产物;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而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实践。
方向既定,道路已明,接下来就是迈开大步向前走。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全面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二大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二十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由1980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两万八千亿元左右,使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把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由先前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改为实现小康,这符合我国经济落后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契合老百姓对日子越过越好的期盼,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从指导思想上解决了一段时期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问题。”
展开历史卷轴,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历史上很多改革,结局却鲜有善终,而中国的改革为什么动力不竭、航向不偏?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此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目标,通过了新党章。新党章纠正了党的十一大党章中肯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左”的错误,吸收了历届党章的优点,对党的建设作出许多新的规范,如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在组织上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合作和交替,在党的干部队伍年轻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大会共选出348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新当选的有211人,占总数的61%,年龄在60岁以下的有171人,年龄最小的只有39岁,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中央领导岗位,老一辈革命家们感到由衷喜悦,可谓雏凤清于老凤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此后,改革大潮既起,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部署,主要有:一是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很显然,这是党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上得出的全新认识,二是提出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三是提出增强企业活力;四是提出实行政企职责分开。这时,有的企业开始尝试进行股份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第一股”在这时诞生了,1984年11月18日,在上海市武夷路174号门口,人们排起了长队,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在这里发行。1986年11月1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访华,向邓小平赠送了一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邓小平把一张刚刚发行上市、面值50 元的股票赠送给他。这一颇有象征意义的赠送表明股票和股份制并不为资本主义所专有,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利用。如今,這张范尔林先生的“原始股”仍然陈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橱窗内。
改革不仅在经济领域全面展开,民主政治建设迈出新步伐,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等重大问题做了明确规定;新宪法发展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新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正确的内容。现行宪法以1982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了修改。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迫切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由此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开展起来,“五讲四美”、“四有三讲两不怕”、“全民文明礼貌月”、“三热爱”等活动蓬勃开展。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是党的第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指导方针。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提上日程。1986年3月,四位中科院院士、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家墀和陈芳允联名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邓小平同志为此特别指示:“比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这个建议被提交中央政治局讨论。由于这个计划的提出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所以这个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 1987年2月,这项计划开始组织实施。国家组织了200多位专家,选定了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中国高科技发展重点计划。这是第一个由科学家倡议、政治家决策、中央政治局讨论的科技计划,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863计划”的组织实施,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乃至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的中国,层出不穷的高新科技,比如神舟飞船、高铁、5G 通信、人工智能……等等,而这一切离不开 30 多年前提出的“863”计划。
党的十二大以后,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经济特区呈现强劲发展势头。1983年5月,国家正式确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这是发挥沿海大中港口城市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决策和重要步骤;1985年2月,国家批准将长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一决策的实施,使我国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使我国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步伐进一步加强,商品出口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进一步增强。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奋进!
作者简介:
葛红艳,女,汉族,籍贯:辽宁省辽阳人,现任中共盘锦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副教授,学士学位,专业:法学,研究方向:社会治理、社会建设、政府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