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芳
【摘 要】非洲猪瘟疾病具有暴发性强、传播速度快以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当前缺少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以及治疗药物,导致防疫工作难以开展。为了尽量减少养猪场的经济损失,养殖行业应结合该疫病的症状以及变化,寻找高效的疫病防控方法。
【关键词】非洲猪瘟;有效方法;消毒措施
1防控非洲猪瘟疾病的有效方法
1.1做好生猪疫病检测
要对辖区生猪养殖集中区域开展常态化排查,在排查过程中要做到不遗漏、全覆盖,紧盯防控任务,重点排除薄弱环节。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生猪突然死亡、大规模死亡等异常现象,要立即对周边地区进行封锁,并对病死猪样品进行送检,依法追究养殖户防疫主体责任。
1.2加强生猪调运监管
要对生猪及其制品加强检疫监管,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检疫检查,尤其要加强疑似非洲猪瘟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的检疫、监视,督促生猪屠宰企业、生猪养殖户强化主体责任,按照相关规定申报检疫,并且配合做好生猪疫病的实时监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疫病防控部门报告;生猪屠宰场要依法落实屠宰检疫、临床巡检、待宰检查等制度,配备专业的屠宰检疫设备,如PCR检疫仪等,并在驻场专业兽医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首先按照来源不同对生猪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的不同抽取一定比例的生猪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检查。
1.3实施规范养殖,禁止泔水倾倒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整治办法,除了需要对养殖场垃圾倾倒问题进行管控之外,还应通过有效的帮扶制度,加大养殖场的疫病防控力度。有的养猪场用泔水喂猪,由于泔水未经高温处理就被使用,再加上病菌的不断滋生,为非洲猪瘟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条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规范化养殖的宣传力度,并严令禁止泔水喂猪,从而达到降低养殖风险的目的。
1.4制定安全措施,防控生物疫病
1.4.1减少养猪场与外界的联系
尽量避免养殖场内部工作人员外出活动,并严格的规划出行的具体范围,防止外来人员、车辆入场,进而对养猪场内的饲料、设备以及生猪产品进行严格监管,在最大程度减少疫病的滋生与传播。
1.4.2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防疫力度
非洲猪瘟大部分是由于境外传输造成的,给养殖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境外运输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并严厉打击境外非法偷运生猪制品的行为。另外,现阶段社会群众对生猪以及生猪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并且需要通过长期的进口交易活动,满足社会群众对此类产品的需求,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非洲猪瘟疫病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强化海关部门的检疫力度,对不合格的生猪以及生猪制品加以防范。
1.4.3探寻有效的养殖管理措施
养猪场应坚持自给自足的饲养原则,减少外来品种的引进数量,再通过场内种群的自行繁殖和饲养,保障养猪场的经济效益。若养猪场必须通过引进外来品种养殖,应将引进的猪群进行隔离,并监测机体的健康状况,当确定外来猪群并未携带相关病菌之后,才可实施混群饲养。另外,还需要为猪群提供充足的饲料以及干净的水源,并在补喂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通过增强猪群的抵抗力,达到减少染病风险的目的。
1.4驱虫管理
对能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钝缘软蜱。外购猪进场前需用12.5%双甲脒溶液驱虫一次。本场除猪外猫、狗等动物、场地、中转区等每周一次喷洒双甲脒溶液做驱杀蜱虫管理。
灭鼠:集中一个月做灭鼠管理,后期持续评估灭鼠效果。发现有老鼠痕迹时必须再次做灭鼠管理。灭鼠方法:把握最佳的灭鼠时机:春季、秋季;灭鼠前充分调查老鼠活动路线和取食场所。明确老鼠的危害程度,需详细检查并确定鼠洞位置、出入口,以便投药时做到有的放矢。
驱蚊蝇:控制和清除孳生地;重视防蝇措施;综合防治(物理、机械、化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2防控非洲猪瘟的相关消毒措施
2.1猪场的消毒区
功能:所有需要进场的人、车、物均须在此消毒后方可进入猪场生活区及库房。
要求:配有消毒池、喷雾消毒、消毒通道、洗澡更衣室等及相关物资。
饲料车及物资车辆尽量采用密封车厢或用帆布,容易做全车消毒;洗澡更衣后人员方可允许进入生活区;人员的随身携带物品必须经过消毒方可进场;库房有新进物资当日晚上用新洁能做熏蒸消毒。
2.2选择适合的消毒药剂
现阶段能够有效消杀非洲猪瘟病毒的药剂,主要包括氢氧化钠、洗涤剂、戊二醛、次氯酸钠以及次氯酸钙和碘化合物等。
2.3对人员的消毒
为了避免人为因素所带来的疫病传播问题,养殖场需要在人员进出时,使用碘化合物对通道内部进行消毒,并将此类消毒药剂按照规定的比例稀释之后,加入到消毒药液喷洒设备当中对人员以及用具进行消毒。
2.4对车辆的消毒
当运输生猪产品以及饲料的车辆进入场区之前,应提前使用洗涤剂以及碘化合物,对车身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此项操作需要在距离养猪场1km以外的场地进行,避免对养殖场内环境造成影响。为了保障消毒药剂的使用效果,需要3d内更换1次消毒池内的药液。
2.5对猪场和用具的消毒
为了避免病菌的滋生,可以使用戊二醛对养猪场的墙壁、地面等场地进行消毒,并在兑水稀释后喷洒向猪群,以此达到消毒的目的。
3稳定生猪生产的对策
3.1不断强化非洲猪瘟防控
要想稳定生猪生产,必须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严格落实餐余废弃物监管、生猪调运监管、生猪疫情应急处置、生猪疫病排查检测报告等生猪防疫举措,不断压实生猪养殖者、生猪调运者、生猪买卖者、生猪屠宰者的生猪防疫责任,确保辖区范围内不发生非洲猪瘟疫病,以此来提高辖区生猪养殖者的养殖信心。同时,严格落实屠宰检疫、产地检疫、疫病早报制度,对于因迟报、瞒报导致非洲猪瘟蔓延扩散的,要依法从严追究其刑事责任。
3.2构建良种生猪繁育体系
要加快推进良种生猪繁育体系建设,鼓励、支持生猪养殖企业开展生猪选育工作,对生猪的各项性能加以测定,以此来提高良种生猪供应能力。此外,要加强人工授精技术推广,鼓励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使用良种种猪精液授精,以此来对生猪品种加以改良。
3.3积极推进生猪现代化养殖
现代化养殖是生猪养殖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举措,鼓励辖区生猪养殖者摒弃传统养殖模式,向智能化、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扶持一批养殖模式先进、疫病防控水平高的生猪养殖场,对周边其他养殖户进行引领、带领;另一方面要对农机选购的补贴范围加以调整,要将自动投喂、自动饮水、無害化处理、消毒等生猪养殖器具纳入到农机选购补贴当中,以此来减轻生猪养殖人员的养殖负担,促进生猪养殖业得以更好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是一种具有较强危险性的疫病,一旦暴发该病,必然会对公共安全、生猪生产造成沉重打击。因此,各地市必须对非洲猪瘟加强防控,通过做好生猪疫病检测、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强化生猪养殖户监管、施行联防联控机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等举措,切实提高非洲猪瘟防控水平。与此同时,必须稳定生猪生产工作,通过不断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构建良种生猪繁育体系、积极推进生猪现代化养殖、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等举措,更好的促进辖区生猪养殖业发展,保障辖区猪肉制品供应持续稳定。
参考文献:
[1]聂赟彬,乔娟.非洲猪瘟发生对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1):11-17.
[2]陶得和,张啸,周丽梅.非洲猪瘟防控及稳定生猪生产的对策思考[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20,41(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