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林地管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0-09-06 10:33单新春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9期
关键词:措施建议管护成效

单新春

【摘  要】通过对昌吉市林地管护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制、畅通灌溉设施建设、给予政策扶持等相关措施,充分调动林农积极性,加强林地管护,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关键词】管护;成效;政策;措施建议

1.昌吉市林地管护现状

昌吉市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生态民生、实现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扩大城乡绿色空间,不断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到目前为止,昌吉市现有林地总面积393.11万亩,其中南部山区天然林142.03万亩,中部平原12.43万亩人工林,北部荒漠238.65万亩天然灌木林,全境森林覆盖率达22.02%。辖区内主要栽植杨树、榆树、白腊、海棠、苹果等,灌木有红柳、梭梭、榆叶梅、丁香等,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镇村分级负责、个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管护形式。

2.昌吉市林地管护取得的成效

2.1 森林资源显著增加

经过近20年全市上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昌吉市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231.16万亩增加到目前的393.1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9.8%增加到目前的22.02%。人工林面积由2000年的7.83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2.43万亩,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持续“双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2.2 荒漠化防治得到有效遏制

昌吉市初步形成了乔灌草、点线面、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体系,封山育林促进了林草植被恢复和自然生态状况逐步好转,实现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近几年以来,在北部荒漠区、三工滩、硫磺沟矿区等地通过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昌吉市风沙或沙尘暴次数明显减少,城区及各乡镇风沙危害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2.3 有效提高生态效能

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和培育,调整和优化了森林资源结构,平衡了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改善了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促进了森林健康生长,有效涵养水源,改善土壤,提高了生态效能,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全面推进现代化林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重点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绿化灌溉配套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普遍推广,在实施农业高效节水、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合等项目时,项目规划设计未预留防护林灌溉出水桩、渠道灌溉出水口等,原有渠系利用率降低;大部分乡村渠道无人清淤修缮,林带无法引水灌溉,造成部分林木干旱枯死;改扩建道路及架设电力设施时挤占现有林地,存在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生态林工程建设的问题。

3.2 林业用水配额不足

定额配水额度不能满足防护林灌溉需求,导致农田防护林、道路林中老林带树木死亡较严重。各乡镇仅新造林地采用节水灌溉,原有林地基本采用漫灌,灌溉成本高。尤其城南農区四个乡镇(三工镇、二六工镇、榆树沟镇、阿什里乡)土质大多为砂砾土,需水量较大,老林带不及时灌水引起生态林老化、衰弱等情况较为普遍,影响了农民种植和管护的积极性,造成林木枯死现象。

3.3 政策补贴资金少,农民积极性不高。虽然国家林业补贴从80年代的每亩补助50元到现在增加至500元,但为一次性补贴。退耕还林等2015年、2016年分别补助资金1500元/亩,后续均再无其他配套补助资金。但近几年受造林成本过高(以栽植杨树为例,新栽林地需1600元/亩,更新林地需2260元/亩,这些尚不包括一个采伐期10年的管护成本)、木材市场萧条、林产品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人工生态林在采伐后达不到收益预期或根本无收益,有的甚至入不敷出,农民获益较少,积极性不高。

3.4生态林日常管护不到位

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积累较少,不愿意对林木的日常管护和病虫害防治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村集体无专项林木管护资金,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重栽轻管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夏季农作物和林地存在争水现象,各乡镇为保证农业灌溉,将林业用水用于灌溉农作物,导致树木不能按时浇水,造成林带缺株断行,林相参差不齐。特别是三工镇、榆树沟镇问题较为严重,部分村庄约30%左右的林带存在因缺水而缺株断行的问题。

4.提高林地管护的措施建议

4.1 严格落实管护制度,切实管护好林地

坚持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管并重、一体推进等七大基本原则,加强森林资源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做优做强森林产业,提升森林资源灾害防控能力,强化执法司法监督管理,深化林业领域改革。加强对辖区林地巡护、巡查、督促浇水、清理杂草。同时,严明考核问责制度,严格落实管护职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切实抓好生态林管护工作,绿化造林取得实效。辖区各乡镇根据各村组林地面积和管护难易程度,合理调配管护人员,明确职责,保证林地的配水、灌溉、管护等工作有序开展。

4.2 畅通渠系建设,保护绿化用地

由乡镇农业科技合作社负责打通灌溉渠系,对具备条件的林地配套滴灌设施,不具备条件的林地进行渠系修复或安装灌溉出水口,为生态防护林灌溉创造灌溉条件。同时,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效节水和土地整合等项目时要严格执行项目区农田防护林面积不低于8%的标准,对达不到绿化要求的方案不予报批、不予验收。市直各部门在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电力设施及其他项目建设时,尽量避免破坏和挤占现有林地,同时预留绿化用地。

4.3 明确林业水量,给予政策扶持

根据不同的区域和林木的需水量,由市水利局对南北区和幼林、成林分别进行定额配水。同时,严格落实昌吉市林业生态用水“先征后补”的政策号召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全力解决农村林木管护员资金,配齐配强农村林木管护员,解决部分管护问题。

4.4 提高造林补贴,调动农牧民积极性

进一步增强乡镇和村组主体责任,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财政补贴和乡镇村组投工投劳投资形式开展绿化造林既管护工作,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昌吉市市人民政府对生态林给予一定补助。在符合环保督查、林地占用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外承包或农户个人进行经营管理方式,实时发展种植、旅游等林下经济,以林养林,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按照不同的土壤条件与灌溉方式,栽植抗性强具有经济收入的树种(如文冠果、桑树、山楂、海棠果等),确保造林管护者的最大收益。

5.结语

综上所述,昌吉市的林地林木管护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们要结合林地林木管护工作的实际,认真落实好林木管护责任制,增强植绿爱绿护绿的意识,畅通灌溉设施并保障水量,多措并举积极争取资金,管护好辖区内的林地林,为昌吉市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精准助力。

参考文献:

[1]孟文平,裴源政.加强林地林木资源管护工作的讨论[J].现代园艺,2017(24):211.

[2]吴平.西北干旱区林木资源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2):81-82.

[3]刘万里.林木管护工作的难点和解决对策解析[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19(03):25

[4]杨浩.浅谈乡镇林木管护工作的难点和解决对策[J].农家参谋,2018(22):95.

猜你喜欢
措施建议管护成效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浅淡如何发挥交通基础作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内蒙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