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持坤 肖月华 阳露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现在,各高校已经将实践教学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条件、地域因素等存在千差万别,所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没有普适通用的模式。每个学校都要研究适合于本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如實验设计能力、科普讲解能力、中学物理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手段能力、物理竞赛培训能力等等。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定位和学生及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1 确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根据实际,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学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按照学校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科普讲解能力、物理竞赛培训能力、创新教学仪器手段能力和优良的物理教育教学能力。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实现如下目标:a)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完成从新教师到熟练教师的转变;b)能将物理学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相融合,创造性地开展物理教学、综合育人、班级指导,成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c)具有社会服务和责任担当意识,能够协助学校与社区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
2 确定实践创新能力毕业要求。地方院校物理学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毕业要求分为:A个人素质要求;B知识要求;C.能力要求。具体来说,有下面一些。
A1. 科学求真精神;A2. 尊重数据精神;A3. 效率和市场意识。
B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B2. 扎实掌握物理学科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跨学科知识,能整合形成学科教学知识,初步习得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B3.技术融合: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技能,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设计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初步经验。
C1. 实验技能:能熟练掌握验证性实验的原理、操作、方法改进、数据处理等技能以及实验项目设计能力;C2. 教学能力: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能够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指导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价;C3. 科普讲解能力:能面向公众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传播科学知识和观念;C4. 物理竞赛培训能力:清楚中学物理竞赛规则和内容,以及培训技巧;C5. 创新教学手段能力:能从生活和教学实际获得灵感,利用掌握的实验技能,进行教具创新,以及教育软件设计,申请发明专利。
3 确定实践创新能力课程体系。坚持精简学时学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体现各项毕业要求,达成专业培养目标。按照以服务中学基础教育需求为导向,以教发[2011] 6号文件[1]、教发[2012] 1号文件[2]、教发[2013] 9号文件为标准[3],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它们包括:中学物理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师书写技能和语言技能、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论、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中学物理竞赛培训、教育实习等。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逐步实行完全学分制,实施“双证”培养。
优化合作育人机制,建设校企合作课程。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实现课程建设中学教育专家协同设计课程体系、协同设计课程内容、协同建设课程资源、协同参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接中学教学岗位资格标准研发课程标准。以中学教师岗位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全程化实验体系。构建以岗位能力要求的综合性实验项目体系,加强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发与运用。完善专业技能训练标准与考核办法,强化教学技能训练、物理实验技术设计、自制教具的培养。
实行本科生项目导师制。大力实施“中学物理仪器研发”、“光电技术综合”、“远程控制实验仪器”等课程化,指导学生申报发明专利,如“平抛运动演示仪的改进、库仑定律演示仪”,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教育紧密融合。设置可以跨专业参与的科普和实践活动如“物理之光”科普创意文化节、“科技·读书”节,“实践杯”大学生创新技能竞赛等。积极参加教育部门和物理专业学会组织的竞赛如湖南省“挑战杯”竞赛、全国物理自制教具设计、全国物理教学技能竞赛、湖南省大学生物理竞赛,湖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全国物理教学技能交流活动、全国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与培养经验交流会等。
实行本科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大二大三学生写学年论文,大四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来自本专业教师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或其他相近专业教师一名如光电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等等。
4 结束语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设置,是一个不断动态适应调整的过程。这取决于物理学专业师资的变化、学校政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等。
参考文献:
[1]教发 教师[2011]6号:《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2]教发 教师[2012]1号:《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3]教发 教师[2013]9号:《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地方院校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XJK19CGD02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