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洁
【摘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特别是家庭教育,发于童蒙、启于稚幼。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家长正在成为幼儿园课程、游戏的主体。本文阐述幼儿园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实践: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引领家长走进课程游戏化;和家长一起解读“哇”时刻;无处不在的家庭游戏现场。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2-0103-02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Guidance of Infant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under theBackground of Game-based Course
(Ruiler de Kindergarten, Zhonglou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JIANG Jie
【Abstract】Parents are children's first teachers, real education is never just a matter of school, but also the common re-sponsibility of the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especially family education, which is issued to children. In the context of gamifi-cation of courses, children and parents are becoming the main body of kindergarten courses and games. This article explainsthe kindergarten's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practice in the context of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mechanism; leading par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interpreting the "wow" moment withparents; the ubiquitous family game scene.
【Keywords】Game gamification; Children;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一、家長在哪里?——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指导机制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首先要改变以往的固定思维,即幼儿园本位思想。应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课程和游戏,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在每学期的九月由家长自荐和教师推举两种形式,成立园所家委会,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文化水平不一、代表全园家长。
(二)健全家庭指导机制
每位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学习等方面发展有差异。幼儿园在家庭教育指导上,可以进行量化和质化的改革。首先,在量化的改革中教师可以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思想以及幼儿的个体不同发展,梳理改进策略进行一次有效的家访;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班级三位保教人员应在一起至少做两次探讨,根据家庭教育行为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再推进、实施;利用线上和线下三次跟进观察反馈,做详实的记录;放学后,与家长个别交流是最佳的交流时间。其次,在质化的改革中教师可以尝试创新游戏化家长指导形式,掌握幼儿心理、生理年龄发展特点,将这些专业的知识内化于家长心中。建立健全的家庭指导机制是一切家庭指导活动的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打牢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家庭指导实践活动才能顺利、高效地展开。
二、教师在哪里?——引领家长走进课程游戏化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吸引家庭参与幼儿园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教师应基于理解和互惠的立场,运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向家庭和大众传播现代儿童的教育理念和知识,提升家庭科学育儿的能力。
(一)专业决定教师的指导高度
《指南》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学习与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主动探究与学习。教师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学习空间还给孩子,区域的流转、户外的融通;弹性安排的游戏时间;空间和场地的融会贯通;材料和资源的整合等等。教师在一次次的探索中追本溯源: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清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能有理有据地给予家长最专业的指导。
(二)游戏化理念决定家长的育儿方向
创造机会引导家长走进校园,感受什么是课程游戏化。流转的区域、自由的建构、教师的现场观察和解读。只有家长真正了解什么是课程游戏化,他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观,并且支持理解教师的教育决策和行为。
三、幼儿在哪里?——和家长一起解读“哇时刻”
每一个儿童从一出生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发现了“哇时刻”可以帮助教师走近儿童。“哇时刻”不仅是儿童学习评价的起点,也是促进儿童进一步学习的起点。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捕捉“哇时刻”的时候,有的教师会发现“哇时刻”随处可见,孩子似乎总是会带给教师惊喜。然而这些惊喜家长会发现吗?对于家长的教育又有什么启示?
1.翻转的半日活动。半日活动通常以家长观摩为主,园所可以在家长进园时发放一份《幼儿园半日活动观察量表》,量表中的内容可以包括:教育的期待,详细到幼儿是否会如厕、人厕后做了什么、洗手的方法是否正确……,翻转式的半日活动中,家长成了主体,他是观察者、记录者、分析者、解读者,身份的改变,使他们慢慢成为专业的“家庭教育者”。
2.深度的户外游戏。每天早上一个小时的户外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以沙水游戏为例:9月,孩子们在水池里尽情地玩水,进入10月天气逐渐转冷,家长发现孩子们不愿意去玩了。在与孩子的谈话中发现,孩子们是不愿意弄脏弄湿衣服,有一天,一位教师发现萌萌小朋友在沙地里玩起了埋鞋游戏,不亦乐乎。教师捕捉到了这个“哇时刻”,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你与真游戏的距离就差一双雨鞋》。于是,一个周末过后就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个工具桶,里面装着家长为孩子们准备的雨鞋、雨裤、游戏工具,他们在泥坑、水塘、下雨天尽情地玩耍。家长看到了“哇时刻”的魅力,白发准备“小雨鞋工具桶”,家长走进了课程游戏化,并且成了孩子们游戏的支持者,将这一支持行为延续到家中。
四、游戏在哪里?——无处不在的家庭游戏
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家长能感受到游戏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哇时刻”的分享充分激发了家长教育的积极性,触动了家庭教育游戏的按钮。
(一)抛砖引玉——家庭教育真现场
案例《我有一块自留地》:教师在集体活动后给了每位孩子一颗种子,这颗种子的到来引发了不同家庭的思考:这是一颗什么种子?家长和孩子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比对、观察、搜索,寻找问题的答案。洋洋小朋友的外公有一块自留地,外公说:“种下去,长出来不就知道是什么了吗?”于是洋洋有了一块自己的“自留地”,她每天去给种子浇水,有一次大桶实在拎不动,摔跤了。妈妈告诉她:摔倒了爬起来就好;打雷了下雨了,外公告诉她:不要忘记你的种子;雨后,爸爸告诉她:这时候去拔草是最好的时间。洋洋在种植过程中学会了关爱和坚持、学会了观察天气、找到了省力的办法干活,并懂得了真正的答案来自实践。
(二)融会贯通——幼兒园家庭真游戏
案例《我们吃什么?》:爷爷奶奶要出远门了,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人给我们做饭,妈妈也不会做饭怎么办?妈妈惊奇地发现诺诺用夹子夹了一张“画”,竖排1-7旁边分别画了一排碗,碗里的图形不一,准确来说这是一张这七天吃什么的安排表。诺诺跟妈妈说:“第一天要上学,冰箱里有馄饨;第二天我去上舞蹈课对面有银丝面馆,去吃菜饭,那是我最爱吃的;第三天去外公家吃红烧肉,这是爸爸最爱吃的……”连贯的表达,逻辑清晰,统筹能力在这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家长在课程游戏化的区域游戏、户外游戏、专用室游戏中感受着孩子的点滴变化。这种潜移默化的游戏教育观正在感染着家长改变孩子。
五、结语
基于课程游戏化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研究,真正让家长走进课程游戏化的中心,参与游戏、感受孩子的成长,和教师一起漫步在“教育”这条大路上。让“爱到最美是陪伴”不只是一句话,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慢慢积累,慢慢成长,最终受益于孩子。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