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改革研究与创新

2020-09-06 13:46李素叶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实训课程体系

摘    要:隨着5G技术的深入发展,通信行业面临人才的巨大需求。如何对接产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1+X”证书评价体系为驱动,以教学模式改革、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支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改革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人才培养;校企合作;5G;1+X

一、研究背景

(一)行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我国5G技术深入发展。2019年5G商用的开启,从商用牌照正式发放到正式商用仅用时5个月。在2020年中国建设的基站将会超过60-80万个5G基站,5G全国覆盖需要600万基站,需要7年左右。我国通信行业面临新发展格局,移动通信运营商共建共享网络在5G时代将会成为移动通信行业的一种常态,以5G为首的新基建被视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之一。企业对5G移动通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响应国家5G发展战略,培养高质量5G专业技术人才,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正稳步推进专业改革研究与创新。

(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特点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与应用专业群建设专业,专业面向信息通信领域的运营商、通信工程公司、通信设备制造商等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够从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移动通信工程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5G时代,新技术、新标准、新岗位的诞生,技术更新换代快,使得本专业学生就业有较大优势;同时也技术升级或者淘汰的速度变快的问题,这对专业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应对产业发展需求。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突出问题

(一)技术更新换代太快

迅猛发展的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 产业,移动通信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一些主流技术在5年以内,可能就会很少使用,甚至被淘汰。这对学校的教学内容发起了极大的挑战,出现教学与岗位技能脱离。

(二)专业硬件建设造价太高。

专业软硬件教学环境还不十分完善。实验室、实训室、教学基地等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4G实训设备投入几年马上换代为5G,6G现在研发也提上日程,每一代之间设备无法匹配兼容,也是目前实训室建设一大难题。

(三) 5G师资人才紧缺

通信类核心课程区别于基础课程稳定的教学内容,随着技术更新换代,对师资的学习力要求是很高的,内培压力较大,而招聘新的师资缺乏岗位吸引力,而整个通讯领域人才需求也正面临巨大挑战,急需5G人才的加入。

(四) 通信技能门槛高,难度大。

专业学习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总体课程难度较大,尤其是高职的学制短的特点。尤其是对移动通信系统运营、测试、管理等技能培训, 没有完全的网络环境是难以进行的。

三、5G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改革研究与创新

本专业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1+X”证书评价体系为驱动,以教学模式改革、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支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改革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对标岗位职责,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

开展职业岗位调研,跟踪通信技术发展及工程应用,了解通信行业中通信产品及工程的相关工作岗位,岗位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等要求,打破了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按岗位融入所需的理论、技术与技能。

通过对通信类主要岗位的调研,初步确定岗位群:“通信产品售前技术支持——通信产品销售——通信工程实施及管理——通信售后支持维护”。对标岗位职责,改革目前的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岗位——岗位活动——职业素质及能力——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计逻辑开发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模块,遴选课程内容,构建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

(二) 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培养创新型、卓越型、技师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针对专业课程门槛到的问题,在课程体系中以企业真实项目课程引领,将企业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运用校企联动实时交互式教学手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在理论、操作水平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成才率。

比如《移动通信网络优化》、《LET基站运行与维护》等课程要求实践性、应用性、系统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采用线上线下实时互动教学方式,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跳一跳摘个桃,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根据00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对难点问题通过VR模拟,企业导师会展示真实工作场景,并介绍技术操作细节,强化学生实践技能。零距离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对学生的实训进行指导评价。

(三) 制定“1+X”证书评价体系

校企联动建设“1+X”证书评价体系,按照企业岗位需求与职业资格标准,引入从业资格证书体系,结合业界在线运维的通信设备,积极探索并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移动通信行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分别申报并获批了5G基站建设与维护和5G移动网络运维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断深化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对接X证书培训课程及实训课程。

(四)建设“工学结合”特色实训中心

目前通信类课程实训中心建设存在诸多难题,比如《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实训环境缺乏项目场景,为解决这个问题,实训环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线上仿真软件,模仿校园、医院等不同场景,遵循“用户需求分析——网络拓扑设计——设备选型及组网工程——网络运行管理”的工程项目流程, 建立仿真模型, 通过人性化的操作界面, 在计算机上再现真实系统, 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下体验现场工程施工环境。同时结合线下实际的设备,综合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技能。

而有些课程实训环境无法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比如《5G基站建设与维护》课程,电信部门的设备仅供参观。5G设备价格昂贵,建设成本比较高。教学采用深圳市艾优威科技有限公司的“5G全网部署与优化”仿真平台,并与中兴亚太实训基地共建共享5G移动通信实训室。软件与硬件结合,虚拟仿真与真实设备实训结合,

实训基地的实训室建设,需要充分认识到上述问题的基础是哪个,特别突出了课程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直接把实训项目设在企业的关注点上, 设在职业岗位的技能点上, 力争办出自己的特色, 符合技术发展的要求。

(五)打造立专兼一体化“双师型”混编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专兼一体化“双师型”混编专业教学团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协同,制定校企双方人员互聘互培互用的机制,签订互聘协议。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岗双薪,明確双方职责。

学校会聘请企业的一线工程师参与到移动通信的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资源开发、教材撰写、案例的选编,已经课程的实施等各项教学活动中。一方面,企业教师带来一线的工作经验和案例为专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校企双方教师互相交流,专职教师的理论梳理和典型案例分析的优势,企业教师则可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提升教学和教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水玲,刘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开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J].高教学刊,2016(05):83-84.

[2]李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3 ( 11) :221 - 222.

[3]基于云平台的企业渗透式教学模式的创新[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4):166-167.

[4]陶玉贵,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21):147-149

[5]潘建峰,刘瑛,魏宏玲.高职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 75-79.

课题:云计算环境下的高职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编号:JG201916 ,济南职业学院重点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李素叶(1982—),女,汉族,山东济南市人,讲师,工学硕士,单位:济南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研究方向:移动通信技术。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实训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探析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