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意璟
摘 要 本文基于社区治理及智慧规划视角,探究产业园区15分钟生活圈规划空间单元划定、公共要素布置和实施路径;提出在生活圈融入智慧治理体系,搭建智慧平台,以辅助园区优化管理、企业服务、生活服务等工作,望为新时期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模式的转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产业园区;15分钟生活圈;智慧治理
引言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了转型时期,从城市发展来看,城市空间重构呈现出外部空间快速扩张和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特征[1];从价值认知上来看,知识经济的深化、城市的社会结构变化促进了多元利益主体的形成,利益博弈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社区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以人为本、生活导向”的城市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共识[2-3],规划视角将聚焦人本层面。因此,15分钟生活圈规划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新时期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115分钟生活圈规划及智慧治理内涵
1.1 15分钟生活圈的内涵
生活圈是以居民开展购物、医疗、休闲、就学等多种活动所形成空间范围或行为空间[3]。上海市率先颁布了《上海市民15分钟生活圈规划导则》,提出了15分钟生活圈是在居民步行15分钟的里程范围内布置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4]。2018年,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则是在规划行业技术规范层面推进落实15分钟生活圈,以人的步行时间为基础空间尺度,对设施分级配套做出了规定,满足居民不同步程内的生活需求[5]。
1.2 智慧治理的内涵
社会治理是社会学范畴的概念,社区治理是在社区层面的治理中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城市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组成部分,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智慧治理是指城市运用多项信息技术,通过智慧平台进行内外部资源及服务的整合,构建智慧决策平台与数字政府管理统一的多方协同共治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社区治理提供智能化服务。
1.3 15分钟生活圈的产业园区适应性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园区经历了探索期、调整期和转型创新期。当前,产业园区进入转型创新期,发展模式转变为“产城融合”。在此阶段,高端人才集聚进行创新创业,对产业园转型发展具有促进性作用,因而需要为高端人才创造近距离、复合化的15分钟生活圈社区空间;另一方面,产业园辐射周边村镇,连片发展,构建15分钟生活圈有利于促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因此,在产业园区构建15分钟生活圈,并融入智慧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有利于实现产业园区服务高效、治理智慧化。
2产业园区15分钟生活圈规划要点
2.1 发展需求分析及空间单元划定
首先要摸清底账。从总体层面收集产业园区现状人口发展、居民需求、用地空间布局等资料,分析社区层面的生活圈需求及问题,根据15分钟生活圈建设标准,理清可补充公共设施的潜在空间,包括已建区和未开发区;其次结合居民步行空间距离、人口规模、居住地空间布局、配套设施服务范围等要素,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空间单元。
2.2 公共服务要素布置
产业园区生活圈的构建要考虑“平战结合”,预留“应急”空间;设置适当比例的蓝绿开放空间,增加生态廊道,既可以满足居民休闲运动需求,非常时期又可以起到隔离缓冲作用。
不同群体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因而形成不同层次的生活圈,对应着不同的公共服务资源需求[6]。在结合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应加强对空间单元内不同人群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人群不同的公共服务需求,确定公共服务设施要素侧重点,合理布置与人群需求匹配的公共服务要素。
2.3 实施路径探究
根据产业园区不同的发展阶段,构建15分钟生活圈可分为已建区和未开发区。已建区以“城市双修”手段为主,将重点聚焦在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空间、慢行系统等方面;而未开发区则以全程统筹推进的行动方案指导开发,根据上位规划要求,“刚弹结合”纳入控规要求或土地出让条件,推进实施。结合上述内容,如下图所示。
3构建产业园区生活圈的智慧治理体系
3.1 搭建公共信息平台
以园区管委会管理人员、园区企业、人才创业者、企业员工、配套服务商、居民为服务对象,搭建信息共享O2O平台,整合产业园区各方优势资源,为园区管理、园区生活服务、企业办理业务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门户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服务一线贯通。
3.2 园区管理服务
环境智慧监测:针对园区企业生产的噪声、废气排污等环保指标建立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体系,并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共享,通过大数据仿真建模分析,辅助环保部门进行管理及决策。
智慧办公:结合园区各主体的需求,构建各主体相关数据库,建立对外服务与对内管理闭环的互联系统办公平台。
3.3 企业服务
智慧招商:基于企业需求数据,建立智慧招商平台,为企业提供与招商相关的业务资源及优惠政策解析。
智慧创新创业:建设智慧创新创业平台,包括企业招工招商宣传、产品与技术交易、人才创业沙龙等平台,推进园区产业的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促进产业智慧化发展,延伸智慧产业链条,促进园区快速发展。
3.4 生活服务
智慧生活信息:建设网上社区,向园区居民、企业员工等提供园区餐饮、班车、循环公交线路、社区活动等信息推送服务;提供在线心理咨询指导、健身、文化活动等福利服务;建设智慧医疗平台,提供在线寻求远程医学咨询、查询附近医院门诊挂号、候诊实况、自动生成最优就医路线方案等服务。
4结束语
在新时期,城市空间由求量向求质转变,城市治理也由生產驱动向品质提升转型,聚焦人居环境与社区治理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热点。因此,15分钟生活圈规划与智慧治理将成为城市规划与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将是城市规划转型及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落脚点。本文对产业园区15分钟生活圈规划及智慧治理进行探索,提出了15分钟生活圈空间单元划定、公共要素布置及实施路径等规划要点,并结合产业园区的发展特点建设智慧平台,提出了产业园区的智慧治理服务体系,发挥其在园区管理、企业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晓燕,曹小曙. 转型期城市更新中土地再开发的模式与机制研究[J].城市观察,2011(2):15-22.
[2] 康艳红,张京祥.人本主义城市规划反思[J].城市规划学刊,2006(1):56-59.
[3] 柴彦威,张雪,孙道胜.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 — 以北京市为例 [J].城市规划学刊,2015(3):61-69.
[4]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ED/OL].https://wenku.baidu.com/view/40e99a9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f.html,2019-3-5.
[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6] 柴彦威,李春江.城市生活圈规划:从研究到实践[J].城市规划,2019,43(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