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分析

2020-09-06 13:44王泽勇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输信号中心

摘  要:在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下,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下,不仅人民群众对电视的播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数字新媒体与广播影视业务展开融合,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将传统的播控中心技术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相结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才是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只有智能化、高清化的电视台节目直播系统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电视播控系统作为电视台内容分发的核心,针对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播控中心技术的科学,合理,适应时代发展的分析有利于给电视播控带来崭新的明天。基于新时代下的融媒体环境,对电视台数字播控系统的设计思路展开分析,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将对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转型升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分析;广播电视;网络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6-119-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6.032

本文著录格式:王泽勇.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0(6):119-121.

導语

具有传播介质多、发布渠道多、内容形态多等显著特征的融媒体环境要求广播电视产业向着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进行发展,而这和具有单向传播特征的传统媒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异,受众群体开始从过去的被动接收信息转变到主动接收信息。在新时代的互联网背景下,时效性增强,互动性提高的电视媒体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随时代日益增长的需求。虽然传统广播电视占据政策和网络带宽这两方面得天独到的优势,但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新时代的受众群体的参与意识与日俱增,只有改革传统广播电视的播出模式,调整播控部门的发展方向,建立新的业务接口,才能留住观众,满足观众新的需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积极应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据独到优势,开展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播控中心技术的科学,合理,适应时代发展的分析将是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1.电视播控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多元化媒体样式的播控,作为关键环节的电视台播控中心既需要处理各项广播电视业务,又需要处理新媒体产业下的管控、高清播出等多种业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管齐下,共同组成“全媒体播控 中心”,将整个工作的重心放在更多媒体样式的播控内容上。目前作为播控中心,工作内容除了涵盖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还包括新媒体的管控业务,可以细分为传统电视众多频道的高清播出和标清播出,新媒体的多样式、多频道播出,新媒体中心的管理工作以及控制工作等。只有通过这种传统的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完美组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才能打造满足观众新的需求,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据独到优势,拓展市场占比的融媒体环境下科学,合理,适应时代发展的电视播控中心。

1.1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

对于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传统的广播电视台传统播控中心建立基础是SDI通道,采用的措施是通过硬盘进行处理的,传统的广播电视台传统播控中心的音频处理系统通常涵盖共享矩阵、信号切换以及视频服务等,互不干扰的播出通道,双链路的结构配置举措。具体工作流程是利用主备信号源(特点为两路独立互补),以矩阵切换的办法再外来信号和总控信号之间实现切换功能。其中的主备切换处理系统器件上有视频服 务器信号和 CYC 信号灯,对主备播出信号进行输出是时候是通过借助主备链路开关控制这一方式实现的。

接下来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对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的运行过程进行详细地介绍,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传统电视播控中心的总控制交换系统在接受信号源时,主要是通过以下两条主线实现这一功能的。一条主线是通过在共享矩阵上连接主切换台,再通过视分到达总的控制交换系统;另一条主线是借用共享矩阵,视频服务器,CYC TEXT 这三个设备,这三个设备的功能是分别提供部分信号源,最后借助主备倒换和视分把信号源传送到总的控制系统进行交换。其次,在线路一中,流经主备倒换设备的部分信号源会留下来继续在线路一完成工作,而另一部分信号源会抵达线路二中,和线路二中流出的信号源相结合,抵达线路二中主备倒换中,继续在线路二完成工作。接下来,在线路一的主切换台与线路二的下游健之间,会设置有台标字幕。最后,共享矩阵的工作是在CCTV NEWS MCR这一设备和网络录像机的相互配合之中完成的。

据此可以发现,电视台的数字播控系统的整体架构的组成部分涵盖有播出系统、制作网,媒资和收录系统,通过这些组成部分,电视台的数字播控系统在技术上实现传送播放的文件进行了十分有效的保障。按照时间对播出业务流程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播出前、播出中及播出后三个阶段,对内部子系统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编单、二级存储、 上载、监控、硬盘播出、字幕、总控等多个内部子系统。对软件系统架构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由资源、 服务及应用构成。电视台的数字播控系统的安全播出保障体系是建立在对播出业务全过程中的素材、信号、 软件、设备等展开监测这一工作的基础上,只有通过电视台的数字播控系统的安全播出保障体系才能确保播出的安全性。

1.2新媒体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

新时代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新媒体与广播影视业务展开融合,我国新媒体播控中心是基于I P技术而发展形成的,目前随着新媒体播控中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渐形成了健全的新媒体播出系统。通常情况下,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作用与配合下,基于“总——分”的工作模式建造成播出监控系统。其中中央电视台播控平台叫做总平台,各个地区电视台播控平台是分平台,总平台和分平台之间的信号传输与交流是通过电信 IPTV进行的。新媒体播控中心的直播系统是借助路由器,切换器等结构科学合理地配合,所采用的结构模式是基于主备相接的方式进行的。两路相互独立的主备信号创建形成信号源,将中央总平台与总控主路信号一起接入到主核心交换机中。除此之外,特别是在信号备份上,新媒体播控中心时所采取的技术是利用卫星信号备份各个平台的信息,与此同时借助电信I P T V系统展开主备信号之间的切换,并且把电视节目的内容派送到每一个地方系统的分平台中去, 最后形成以电信IPTV为中心的终端系统的用户平台。

接下来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对新媒体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主要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首先,以IP技术作为基础的新媒体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借助于它,可以满足在新时代的互联网背景下人们随时代日益增长的对于电视播放的不同需求,例如人们需要观看某电视台的直播,或者人们需要看某种指定的电视节目等可能出现和发生的需求。其次,新媒体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分为中央和地区这两个等级,以第二等级为例,第二等级作为某一个地区的播控中心,在中央技术的播放控制中心和电信的信号传输技术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之下发挥功能。另外,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借助于主要的传输路线和备用的传输路线这两条链接来传递信号源,其中备用的传输路线功能是辅助主要的线路,满足备份资料这一功能需求,以备不时之需。最后,要想将用户需要的内容传送到特定的平台上,需要借助于电信的信号传输通道将主要的信号源传输线路连接到备用的信号源传输线路。

1.3媒体环境下电视播控中心技术优势

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结构的优点在于:因为使用的设备十分精良,所以可以构建较为清晰的结构,但是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结构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缺点,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展开传输的时候,必须采取同轴电缆进行,与此同时传输时间上不能做到长时间的信号传输,传输距离上也无法实现长距离的信号传输。特别是特点情况下,在必须进行 “点对点” 的传送信号是,则便需要采用多条电缆进行信号传输,这就造成设备后期的维修和护理工作量十分庞大。其次,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在针对高清节目与传送电缆的产品选择上都表现出相对单一的特性, 与此同时高的投入成本,限制了播控中心系统在方案选择上无法选择更多的方案,这样的恶性循环进一步造成成本和造价难以进一步的控制。

而在新媒体下的I P技术结构中,对播控中心良好拓展能力进行了有效且强有力的保障,相比较于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新媒体下的I P技术结构中的布线相对简单,当系统发生故障事件时,新媒体下的I P技术较好的容错性能也是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无法实现的。新媒体下的IP技术结构由于采用的是多条电缆工作来实现节目信号传输这一过程的,所以从施工条件上较于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更为便利,从占地空间上较于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更为少。除此之外,新媒体下的IP技术结构广泛的覆盖面积,极低的资金投入成本等特点,都决定了它较于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可以被更加广泛的在播控中心中得到应用。最后,极强的开放性特点,可以同时处理多种业务的特点,都决定了基于I P技术建设的播控中心平台在今后移动新业务的发展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结构优缺点表现为:优点在于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设备,设备连接的结构简单明了;缺点在于有限范围的信号传输,长距离长时间的信号传输不适合;点对点传输信号需要线路多,难以保护;传统的电视播控系统在安装时可选产品种类少,费用高。新媒体电视播控中心技术结构优缺点表现为:优点在于技术简单,使用线路少,容易操作,容错性高;输过程中,所需电路少,信号传输流逝少,安装快捷简单,占用空间较小;传输范围大,应用性强;安装新媒体的电视播控系统,设备价格较低,投资成本不贵;新媒体电视播控中心技术结构可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常见的有社会交往或 者多屏幕协同工作。

2.媒体环境下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发展方向

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下,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电视的播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也电视的播放提出了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数字新媒体与广播影视业务展开融合,为滿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媒体环境下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发展方向朝着播控专业化硬件向 PC+ 软件方向发展,虚拟平台的设置,网络云平台的使用这三个方面迈进。

2.1播控专业化硬件向PC软件方向发展

目前,融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播控中心的播控专业化硬件设施正朝着PC软件的方向稳步迈进,这一发展趋势和传统的播控模式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以播放器为例,对于传统的播控中心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使用流媒体视频播放器进行工作的,并且通过利用网络交换机这一传统的工作方式,将核心储存系统与各个服务器连接起来,以期达到高效收集、缓存与调度电视节目内容这些目的。而目前融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播控中心中,传统的流媒体服务器借助于切换矩阵的帮助,以往需要流媒体视频播放器实现的全部功能现在都借助 软件来完成,并且P C技术可以完全代替传统播控模式中用到的许多落后的硬件设备。除此之外,在融媒体的背景下,电视台播控中心加强了节目储存容量与节目存储强度以便于达到电视节目的高清播出这一目的。

2.2虚拟平台的设置

相比较于传统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在新媒体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中有着一个与之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那便是通借助于节目储存的虚拟化、电视的操作面的虚拟化和使用网络的虚拟化等虚拟平台的设置来处理存在于传统电视播控中心技术中的一些问题。在融媒体的背景下, 播控中心经过 IP 化之后所面临的这个崭新的工作模式是传统的工作站无法在新需求下所能提供的。新媒体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中虚拟化的平台设置可以通过虚拟储存、虚拟桌面和虚拟网络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新的业务基于云平台的快速开发和部署,可以实现专业化人员在多地协同作业,多渠道、多终端发布等功能。

2.3网络云平台的使用

在融媒体的背景下,新媒体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中,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主要是通过网络云平台来实现的,网络云平台的使用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渠道。除此之外,在使用网络云平台时还可以向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求助,达到远程协助的功能 。融媒体背景下的电视播控中心可以借助虚拟平台的设置与网络云平台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效率,做到真正的协同工作,达成多种渠道与终端化传递信息的目的。

3.媒体环境下电视播控中心技术的应用

在新时代的互联网背景下,在信息化与网络化时代的作用下,时效性增强,互动性提高的电视媒体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随时代日益增长的需求。将广播电视节目和计算机技术融合起来不仅是整个电视行业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趋势,也是未来大环境下必须做出的改革。融媒体环境下电视台的播控中心系统科学合理的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整个电视台网络建设工作的推进与改革, 也有利于借助新技术将业务内容进行快速传播,灵活部署。从长远来看,媒体环境下电视播控中心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革新行业内部发展,改变过去广电业内对观众的固有观念,对受众群体有着更为精准清晰的定位,进一步有益于推动广电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市场占有率。

尽管新媒体的播控技术是整个电视行业目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趋势,也是未来大环境下必须做出的改革,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前在我国,这种技术的使用时间较短,经验不丰富,大范围使用仍需要一些时间进行研究发展和推广普及。基于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一些新媒体播控技术的应用方案主要包括:首先,对于目前仍旧没有进行改革,推广和普及的地区,应该在确保新媒体播控中心技术不影响传统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推广和普及,这就意味着仍要保证传统播控技术安全,不影响传统播控技术的使用,保留传统播控技术原始的电路,为传统播控技术提供独立的运行发展空间;其次,在对传统播控设备进行拆卸的过程中,要保存小心谨慎,做到物尽其用,尽量保持传统播控中心中设备完好,在可能并且允许的条件下,用于新媒体播控中心,减小改造成本,进行回收利用。但也应该谨记,不可一味地贪图节约成本,不顾设备的合适度,引起不必要的问题和隐患。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迅速发展与网络化飞速普及的共同作用使得新媒体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已经成为电视播控中心技术的发展关键技术,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播控中心技術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电视节目的播放质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现有的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对节目质量整体提升有极大的影响作用,但是向着普遍使用,实现产能最大化, 效率最优化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不断完善新媒体的电视播控中心技术,促使其和谐稳定发展。应该基于新时代下的融媒体环境,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

[1]姜梅.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发展方向[J].传播力研究,2019,3(26):286.

[2]董锐.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发展方向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8(21):188-189.

[3]车建强.电视播控中心技术的发展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12):210.

[4]汤和.电视播控中心技术发展方向[J].西部广播电视,2017(04):189,191.

[5]胡万洪.多频道电视播控中心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1(5):84-87.

作者简介:王泽勇(1970-),男,山东省肥城人,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视技术,融媒体技术。

猜你喜欢
传输信号中心
地铁SDH、OTN传输组网分析
完形填空二则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技术分析
浅谈垂直极化天线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应用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4K传输
先定中心后搭配
信号
高处信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