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应用

2020-09-06 13:44黄牡丹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播者受众信息

摘  要: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社会发展速度和科技迭代速度不断加快,新媒体技术作为新闻传播行业的核心,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将新闻传播带入数字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广泛应用,无疑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拓宽了信息传播的途径,提升了新闻传递的质量。新媒体技术为新闻传播行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挑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新媒体技术的概念,总结新媒体技术的典型特征,以新闻传播行业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必要性为切入点,进而剖析当前新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1-085-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1.023

本文著录格式:黄牡丹.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20,01(01):85-87.

导语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收着海量信息,新媒体技术也应运而生。新媒体的出现,以数字化、互联网等新技术为支撑体系,主要是运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为载体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不同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其独特的数字化特征,不断受到人们的青睐。新媒体技术对于信息传递、新闻传播的革命性意义,也让人们意识到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充分发挥新媒体时效性强这一优势的同时,还要保证新闻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在新媒体技术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业只有不断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拥抱新媒体,才能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势,勇立信息化浪潮的潮头。

1.新媒体技术概述

1.1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这个概念最早由 1967 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高尔德马克提出,他在一份商业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作“新媒体”(New Media)。随后,新媒体这一概念便逐渐流传,被众多人士提及、引用。目前,学术界对于新媒体尚未形成统一概念,比较典型的概念定义有以下几种:美国学者克劳思贝认为,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中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隔阂,使二者能够进行平等的信息交流,让这些信息交流者同时也可以进行个性化交流,即新媒体就是既能够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又能够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则将新媒体视为一个动态概念,抑或是复合概念,它依托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是这些支撑技术中发挥着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伴随着相关技术不断发展。[1]

首先,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其存在具有相对性。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其存在形式会随着技术变革而不断改变,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旧媒体都具有相对性。例如,电视媒体出现时,相对于报纸无疑也是新媒体;而如今的新媒体——数字媒体,在新的传播媒体出现后,也会成为旧媒体。因此,新旧媒体只是一个时间上的相对概念。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技术性的概念。现今的新媒体主要依托数字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科技,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这一系列技术要求同样催生了移动电视、平台终端等新的媒体硬件和软件,也创造出了短视频、短新闻、自媒体等全新的媒体形式。[2]

1.2新媒体技术的特点

1.2.1动态性

新媒体技術的动态性特征,一方面体现在技术的变革性,新媒体以数字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为依托,随这些支撑技术变革而变化;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动态性体现在概念的相对性上。新媒体和旧媒体具有相对性,例如,电视媒体相对于报刊媒体是新媒体,而数字媒体相对于电视媒体、报刊等同样是新媒体。[3]

1.2.2高效性

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通常为一对多,即单一信息传播者面向众多受众,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呈现为这一形式。而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中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隔阂,使二者能够进行平等的信息交流,建立起一对多的传播模式,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宽度和效率。[4]

1.2.3多样性

首先,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者是多样的。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者仅局限于传媒企业,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者多种多样,可以是传媒企业,也可以是网友、路人。手机、互联网使得每个人都获得了发布新闻的能力,不再仅仅是新闻的被动受众。其次,信息传播的内容具有多样性。传统新闻往往聚焦于时事政治、民生福祉,而现今,新闻内容大大丰富,小到生活窍门,大到国际时政,都可以成为新闻。最后,新闻形式具有多样性。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新闻突破了过去的单一文字形式,让图片、语音、视频都成为了新闻。[5]

1.2.4交互性

在新媒体中,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是平等的,信息的流动不再是单向流出的,而是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的界限不再清晰。例如,网友的随手拍可能被电视媒体、新闻媒体转载,此时,传统的信息传播者便成为了信息接收者。其次,只要拥有数字媒体终端,个人不但可以自由选择进行信息筛选,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进行新闻采集、编写和发布。[6]

2.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应用价值

2.1提升信息的时效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时效性也逐渐增强。从月报、周报、日报再到实时新闻,受众与海量信息的时间、空间距离被极大缩短。一方面,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以及互联网技术,过去只能作为信息接收者的个体拥有了发现新闻、发布并编辑的机会,成为信息的一手来源,时效性极强;另一方面,突破了纸张、电视、广播等非便携式信息载体的限制,新闻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不但缩短了新闻编辑时间,更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有效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除了实时获取有关信息,人们还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信息接收者进行互动交流,更可以与原信息发布者互动,更有效地处理信息。

2.2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

首先,利用新媒体技术,新闻可以在一个更为广阔自由的环境中传播,突破了原本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人们可以足不出户,时刻掌握天下事;其次,新媒体技术使得新闻不再仅仅体现为文字和图片,而是呈现出生动形象的视觉效果,给受众带来层次丰富的声乐效果、高分辨率的图形显示以及动感的视觉效果,再加上虚拟现实等3D技术的运用,使得过去抽象晦涩的新闻变得形象具体起来,方便大众理解,提升信息传递的质量;最后,新媒体技术还为信息接收者群体和新闻信息创造了互动平台,帮助受众与新闻实现零距离接收,在提升新闻影响力的同时,便于受众更新信息来源,实现新闻资源的高效整合,获取到高质量的信息。

2.3提升大众参与度

新媒体的广泛普及,移动终端、数字化技术提供了硬件支持,再加上互联网的全面覆盖,使得大众在新闻产生、传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深度不断强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现者和传播者,能够得到其他受众的实时反馈,这都极大地提升了大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效果。同时,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新闻传播参与者的身份信息,降低了参与者的防备心理,有利于大众表达观点、交流看法。这促使传媒企业不断革新,创新新闻传播的模式和技术,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推动整个新闻传播行业的创新发展。

3.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行业存在的问题

3.1影响新闻的严谨性

信息和新闻最重要的一点不同就是新闻具有真实性。信息有真有假,而新闻则要求具备较强的严谨性和真实性。传统媒体考虑到长远发展和企业效益,因而会较为严格地进行新闻核查和编辑,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新闻的严谨性和真实性,这也往往以牺牲新闻的时效性为代价。而如今,自媒体层出不穷,无数网友盘踞互联网,时时刻刻准备“蹭热度。”一方面,他们为获取热度,会在不了解事情全部经过的情况下,贸然将新闻发展,根本不重视新闻的真实性,而一味追求时效性,生怕被别人抢占先机;另一方面,为创造热点新闻,很多人居心不良,会发布出一些不健康或者虚假的内容,不在乎新闻的合理性和严谨性,只为博人眼球。

另外,上述那些新媒体技术下的新闻传播从业者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过去权威的早报晚报、晚间新闻,发售量和收视率大幅下跌,利益大幅度缩水,这导致很多传统传媒企业追求快、热、奇,对新闻真实性和公众的知情权不再抱持高度责任感,这也进一步恶化了新闻传播行业业态。

3.2新闻创新性不足

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速度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犧牲新闻质量为代价的。无论是自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为了抢占第一手新闻,在没有对新闻进行有效分析的情况下就匆忙发布。这样虽然可以帮助大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有关新闻,但也导致新闻的逻辑性不强,重点不够突出,受众难以及时有效地了解新闻的内在价值。另外,互联互通的新闻平台导致了各个媒体发布的新闻大同小异,对一个热点事件进行重复性报道,不利于提升用户黏性,导致受众流失,反过来抑制了媒体对新闻质量的时间与资金投入。另外,新媒体技术加剧了新闻传播行业的竞争,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分工越发细致明显,PS、视频剪辑、音频加工等新技术和软件的出现,极大革新了新闻采集、制作、传播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现实情况是,众多新闻的发布者往往缺乏足够的内容编辑能力和素材组织能力,更不具备音频、视频编辑技术能力。

3.3新闻监管体系不健全

互联网的深度嵌入,极大提升了新闻的传播空间和传播速度,新闻的覆盖群体和扩散深度前所未有的广阔。另外,新媒体技术支持下,新闻发布的主体趋于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媒企业,而是扩散到个人、自媒体。再加上新闻承载力不受到限制,海量新闻蜂拥而来。这一系列因素都导致了信息监管,尤其是网络新闻监管的难度大大提升。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网络实名制呼声越来越高,网络公约逐步扩散。但由于网络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很多违法行为难以辨别,造谣传谣界定难度高,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机关和惩罚措施。这都助长了虚假新闻和不良新闻的发布与传播,因此新闻监管体系亟待健全。

4.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应用

4.1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网络监管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新闻传播带来众多积极影响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用户信息泄露的问题、夸大及虚假新闻问题等,都会对大众以及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危害公众利益。因此,加强新闻传播行业的法律监管十分迫切。首先,强化新闻传播行业准入审核,无论团体还是个人,若要从事新闻、出版等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办理相关经营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其次,强化网络新闻的传播监管。对新闻的来源、真实性以及传播渠道进行监管,对于热点新闻的严谨性审慎审查。新闻传播从业者需要制定完善的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建立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最后,制定执行严格的处罚机制。对于传播违反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散播虚假或夸大新闻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以罚金、关闭网站、行政管制等处罚手段。

猜你喜欢
传播者受众信息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订阅信息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
1927年至1937年湖南省炎陵县红军标语的发展
法治媒体如何讲好法治故事
展会信息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