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分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运用互联网生态思维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课程群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的策略,从而促进人才培养切合互联网时代对应用型性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生态;网络新媒体;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1-029-02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1.004
本文著录格式:杨志峰.互联网生态视域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0,01(01):29-30.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培养新媒体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大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不能逃避的话题。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按需重组人才培养架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互联网生态是对互联网产业链整合与扩展,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着眼于与互联网生态的融合。
1.互联网生态的内涵
互联网生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用户价值为导向,通过跨界纵向产业链整合,横向用户关系圈扩展,打破工业化时代下产业边界和颠覆传统商业生态模式,实现链圈式价值重构的生态体系。[1]
互联网生态源于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线下线上结合得更加紧密,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加深,这使我们的生活开始与互联网几乎完全融合。互联网生态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市场和管理创新的综合,推动了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传媒产品的生产机制创新、营销策略创新、服务和体验创新等方面带来了相应的创新策略,使得传媒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传媒生产和传播能力不断提升,传媒产业不断跨界融合。[2]
2.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012 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在新闻传播学专业目录中新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顺应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以及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与此同时,教育部要求全国约200所高校试点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网络与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同时也对此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还存在诸多盲点,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创新,不能满足网络与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方案没有体现“应用型”特色,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定位不够清晰,不能切合新媒体产业的需求和发展。
(2)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很多高校大多根据师资情况设课,没有深入考虑课程建设与新媒体产业链之间的深层关联,没有形成课程群切合新媒体产业链的需求和发展。
(3)实践教学方式陈旧。实践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很少设计综合性和实用性的行业项目,导致专业实践教学与新媒体产业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
(4)教学评价欠缺时代性。教学评价很多以书面考试为主,重结果、轻过程,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应用能力。
网络与新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归根结底需要服务于新媒体产业链,而新媒体产业链从属于互联网生态,我们需要利用互联网生态思维重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3.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3.1互联网生态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互联网生态是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发展的土壤,也是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源头。构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长期利益出发,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密切关注新媒体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匹配行业人才的需求标准与规格来制定和改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立足于互联网生态与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实际,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面向行业应用和实践,实现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良性互动。以互联网生态思维来构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体现社会、行业和学生三方利益,通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侧改革,主动满足互联网时代发展对新媒体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
3.2新媒体产业链和专业课程群建设
课程群是以特定的教学目标,由若干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连接、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课程集群。[3]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新媒体行业正在逐渐形成包含“内容提供、技术提供、网络运营、平台提供、终端提供和受众服务”等一系列环节的产业链,新媒体产业链的分工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资源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新媒体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相互价值交换、信息共享和上下游关系。新媒体产业是依靠产业链的互联互通而形成的,从内容的创意到内容制作和传播,从技术的提供到网络运营,从平台、终端提供到用户维护,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新媒体产业链条,在互联网生态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4]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要实现在互联网生态中的生存与发展,专业课程建设需要与新媒体产业链相互匹配。聚焦新媒体产业链的需求,建构专业课程群内各门课程之间的相關性,形成课程之间纵向衔接与横向联系,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和高效的教学过程来适应新媒体产业链的人才需求。
3.3互联网产品思维和实践教学环节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意识,进行专业训练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阶段。但是由于教学资源、教师数量的限制,同时由于学生就业、升学压力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内、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走过场”和质量滑坡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鉴互联网产品思维重构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没有建立“互联网产品思维”,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只是从“内容”或“形式”这些维度去考虑,导致把实践教学的过程框定在一个相对较窄的领域。互联网产品思维则是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一个学生、教师、学校、行业互利共赢的生态圈,这样的实践教学包括“明确的目标、适当的难度、及时的反馈、互利的循环”这四个要素。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不同维度的分解组合,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考虑实践教学的实施。
第一个维度是去伪存真。即在进行实践教学的选题之前,先调研行业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学。
第二个维度是创新基因。即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是产品当中的一个包含规划、开发和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既包含技术的创新,也包含模式的创新。
第三个维度是解码需求。即真正好的实践教学环节,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不能吸收专业授课的内容,能不能记住学过的知识點,能不能感受到专业内容的含金量,能不能通过实践教学,满足全情投入学习的需求。
3.4互联网绩效激励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5]教学评价主要具有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和教学作用这四个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时,教学评价容易依赖于期末考试,对于学生的诊断、激励与调节作用相对滞后。
互联网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拥有相对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其绩效评价体系以实际的业绩效果为考核评价依据。其绩效考核是一种对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和使用,以达到某个目标,并实现用户期望的过程;也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工作职责和提高工作绩效问题进行持续沟通的过程。互联网行业激励机制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对员工的各种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者限制,以激发员工的需要、动机、欲望,从而使员工形成某一特定目标并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充分挖掘潜力,全力达到预期目标。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评价过程可以借鉴互联网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利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活动,激励学生展示成果、分享心得,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同时在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参加设计性综合实践。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外,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学术活动、职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以提交的成果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并出台素质拓展成绩认定办法。同时由于单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以课程群形式实施更贴近实际。教学评价可以与课程群建设、教学实践环节相结合,形成高效的评价和激励体系,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结语
互联网生态视域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就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群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的改革,打破旧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实践、评价的僵化和割裂,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融合,用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1]喻晓马,程宇宁,喻卫东.互联网生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
[2]金韶,廖卫华.“互联网+”推动下传媒产业创新的机遇、策略和趋势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7):73-76.
[3]杨四耕,李春华.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
[4]邢彦辉,叶炜.新媒体产业链的培育与整合[J].中国出版,2016(11):40-43.
[5]郭丽君.走向为教学的评价: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6):68-73.
作者简介:杨志峰,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