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体平台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具有全域、全媒体等特点,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为了强化互动交流的效果,将自身内容实施“人格化处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融发展的潮流,使学术出版自身核心价值得以有效展现,逐渐凸显出其特殊优越性,促进学术出版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筹发展。本文就新媒体时代学术出版的媒体融合转型发展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融合;转型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导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优越性逐渐凸显出来。应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借助数字电视、手机等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数字报纸、数字电视、移动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的信息服务。新媒体的发展对学术出版的媒体产生了严重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下,要加强学术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转型发展,积极创新传统编辑出版手段,让学术出版在新媒体时代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1.新媒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1.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主要以数字技术为重要载体,通过网络进行传播。2002年,美国网络新闻学创始人丹·吉尔默最先提出“自媒体”的概念。旧媒介,主要是指互联网产生之前的媒介,例如电视、期刊、报纸等,这种媒介显著的特点就是自上而下进行控制,通常是交给专业人士进行相关宣传。[1]新媒介,主要是以互联网作为重要载体,诞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比如留言板、聊天室等。新媒体主要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形成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不仅是具体的媒介形态,还是类似网络化的媒介环境。新媒体属于媒体平台,其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具有全域、全媒体等特点,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为了强化互动交流的效果,将自身内容实施“人格化处理”。新媒体平台主要通过数据挖掘、统计等手段,从海量信息中搜寻新闻线索,积极挖掘具有内涵的价值信息。
1.2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手段,甚至创建了媒介传播的新时代。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化。数字化就是通过创建科学的数字化模型,应用计算机内部统一处理。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智能技术发展的物质保障,如果没有数字化技术就不会有目前的新媒体时代。到目前为止,新媒体主要包括数字影视、手机媒体等媒介,所以也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2]。第二,移动化。以手机与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成为新闻传播的趋势,用户想要亲临新闻事件现场,以自身的主观视角对现场进行观察。第三,平台化。平台化指的是应用多种垂直联结发展成为生态级平台,形成多元化的价值交换经济。信息在某个平台共享,才能充分彰显互联网传播的优势,将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实现各种社会资源连接方式的创新变革。传统媒体机构正由单个内容提供转化为综合服务,通过新创建的网络平臺将用户资源聚集起来,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实现其盈利可持续发展。第四,社交化。[3]社交媒体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其主体是用户,并非是平台的运营者。社交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个人都具有信息传播的能力,人们可以借助平台分享相关信息,以文本、图片等方式展现出来,拓展其社会影响力。
2.新媒体与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趋势及关键挑战
2.1新媒体与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据相关数据显示,新媒体用户不断增加,在终端上的阅读量不断拓展,阅读需求逐渐朝碎片化发展。初期学术期刊由于受到专业性的局限性,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比较大,造成广告市场萎缩、读者流失等情况,学术期刊受到信息传播速度慢的影响,造成出版媒体萎缩。之后,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传播的优越性,学术期刊传播渠道得到有效拓展,传播速度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对学术期刊传播模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4]所以,新媒体与学术期刊的有效融合与发展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2新媒体与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关键挑战
2.2.1从数字化、集约化到分众化、个性化的挑战
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要把握好中国学术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拓展全新的发展空间。学术出版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但是在媒体融合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发展思维并没有得到创新,用对待传统媒体的办法对待融合发展,其提出的具体策略针对性不强。长此以往,造成学术期刊只重视内容而忽略了新媒体人才建设,造成其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没有科学把握自己的命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分众化传播是提升信息传播效果的最佳渠道。[5]分众化市场注重稀缺资源,要与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相契合,可以满足其专业化发展,这就越能保障用户的黏性与忠诚度。从发展体制来看,学术期刊自带付费元素,可以通过捷径注入新的媒体平台,积极创新平台经营理念,积极实现内容付费转型。通过线下纸质出版作为重要物质媒介,线上借助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内容,满足用户的具体发展需求。[6]其次,对新媒体进行布局,强化学术期刊的社交化运转,拓展传播内容的覆盖范围,深化用户的依赖度。最后,要重视学术期刊的品牌建设,创建相辅相成的生态关系。
2.2.2从“内容+渠道”到“内容+平台”的挑战
纸本时代的学术传播,主要方式是平面印刷,邮局垄断发行印刷品,其创作方式比较单一,互动效果相对较差。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渠道相当于“网络+终端”[7]。“网络”主要是指信息传播经过的渠道,“终端”是产品内容展现的重要设备。学术出版主要应用“内容+渠道”的发展战略,通过与知网、维普的相关合作,借助网络渠道进行数字化传播,深化学术出版的社会影响力。学术期刊的弱化,阅读习惯的转变,对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带来了极大挑战。针对产业链上游的学术期刊来讲,要与平台媒体融合发展,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良好的网络发展生态可以有效避免学术出版与平台进入西西弗斯的困境。既要吸引粉丝流量,还要激发粉丝的消费欲望。[8]
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技术基因,这是学术出版的重要限制因素。如果没有大数据技术的科学支撑,就不会产生互联网赢家。学术出版普遍存在“重内容,轻经营技术”的问题,导致其技术边缘化,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我国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主要有科研院、高校以及学会等,拥有良好的专业水平以及学术理念,但缺少新媒体业务的技术素养以及战略目标。如今,许多学术期刊借助集成的采编系统实现审稿、编稿、发稿过程数字化,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但是其发展速度比较慢,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创新型编辑人才。[9]如今,许多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内容受到严重局限,信息推送手段不够多元化,缺少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推广运营程度不够。因此,在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打破网络、硬件方面的技术障碍,要积极引进技术性人才,强化与平台的良好互动,提升其社会影响力。[9]
2.2.3从体制改革到传统媒体制度现代化的挑战
传统媒体管理制度主要有审批制、行业管理制、属地制以及主管主办制。审批制下,学术期刊成为高度垄断行业,在这种体制背景下,传统学术出版具有重要价值,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10]在此体制背景下,新媒体的融合带来了严峻挑战,导致权责不够清晰。媒体融合的关键主要是保证传媒制度的现代化,这为其政治理念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只有不断加强新媒体传播,深化其管理举措,为媒体融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融合。互联网媒体融合是深度融合,是在内容、经营、管理等层面的融合,在互通过程中发展其社会功能。[11]所以,在思想方面解放的程度彰显了媒体融合的力度,决定媒体融合的发展深度。媒体融合的过程本身就是改革的过程,不仅要进行技术创新,还要创新制度。
3.新媒体时代学术出版的媒体融合转型发展路径
3.1媒体融合的公益性模式创建国家级数字化学术传播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学术期刊应用多元化,多媒体手段与新媒体融合,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取得不错成就。学术期刊应用文献检索的手段,有利于新媒体的发展融合,对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术期刊借助免费下载、阅读服务,通过网络平台传播相关内容,吸引粉丝流量,应用多元化的广告手段,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除此之外,通过开拓全媒体服务平台,学术期刊在纸质媒体的基础上举办相关活动,实现线上线下的配合活动,有利于完整专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构。[12]学术出版是发表学术创新成果,主要是开展学术交流对话活动,这属于公共服务产品的范畴。公共产品的目的并不是盈利,其使用价值形态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不应该完全推向市场,还要从国家层面建构公益性的数字化学术传播平台,整合相关资源,促进数字化学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通常来讲,主要是借助技术、内容建构大规模的用户平台。用户数据是实现平台价值的重要前提,如果只是搭建平台,不将用户聚集起来,就很难实现其平台价值。[13]
3.2媒体融合的市场化模式:“平台型媒体”
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无论科技期刊应用哪种手段出版,都要确保其内容质量,保证学术出版的内容可以吸引读者流量。学术出版的重要根基体现在专业性、前沿性以及原创性。所以,要不断深化其专业性,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平台型媒体主要是按照互联网基数,有开放性内容生产体系。新媒体不受时间、地域方面的局限性,传播速度比较快,信息时效性比较强,实现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合作,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对学术出版要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多媒体手段,强化读者与专家之间的交流,积极倾听其意见,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策划,科学开发新产品,实现服务的个性化、便捷化发展。在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强化对学术出版的维权保护。编辑人员要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通过数字指纹、数字水印等方式保护版权,营造健康的出版环境。元数据正在发展成为学术交流领域中的重点内容,为了科学识别相关信息,对机器识别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大。媒体融合还可以将各个传媒产业的产品相互嵌入,有利于新型传媒思想的发展,可以引发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传播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以资本作为纽带实施媒体融合战略,是全新的业务模式,有利于新媒体融合的可持续发展。[14]
3.3媒体融合的专业化模式:由学术出版到学术新媒体
对于大部分学术出版来讲,若经费没有保障,将严重限制其发展。这种情况会影响学术出版的征集,不利于学术出版的健康发展。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打造以内容为导向的新媒体平台,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专业学术,其内容质量比较好。在数字应用的基础上,要积极创新编辑出版流程与模式,按照读者的具体需求,深化其服务体验,使其得到更加广泛传播。在新媒体融合时代下,学术编辑出版工作受到数字出版的冲击,不少期刊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实现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学术出版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定期推送相应的期刊内容,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15]学术出版在新媒体开发过程中,通过新媒体形式定制相关内容。所以,其需要的复合型编辑人才不仅要掌握行业相关知识,还要了解传统期刊编辑工作技能,要树立新媒体营销理念。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对学术出版工作实施积极转型,创新其出版模式,是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学术出版肩负着学术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在面临新媒体技术的冲击时,要积极寻找与新媒体融合的途径,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加快学术出版信息化建设,深化其市场核心竞争力,为学术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持。
[1]许宏.媒介融合转型发展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出版实践探索——基于国家社科基金《情况通报》的内容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7(11):160-164.
[2]冯会平,王雅菲.媒体融合时代的学术出版自信——以英国大学出版社为例[J].现代出版,2015(1):75-77.
[3]姚青群.学术期刊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媒介融合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60-63.
[4]谢镒逊,张威.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策略探析 ——基于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的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39(2):131-134.
[5]马苗苗.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的定位[J].新媒体研究,2017,3(1):110-111.
[6]钟秋波.数字化转型:高校学术期刊的改革方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3):168-172.
[7]朱颖彦.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新媒体素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35(4):86-89.
[8]顾若言,周阿根.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东南传播,2018(12):74-75.
[9]覃华巧.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传播与版权,2019(4):21-24.
[10]張耀铭.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新模式与新问题研究[J]. 出版广角,2019(6):21-22.
[11]刘平.媒介融合背景下电影学术期刊的发展转型[J].电影评介,2019(6):25-27.
[12]夏金玉.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网络数字化出版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14):105-107.
[13]洪瑞.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的培养[J].知与行,2015(4):132-135.
[14]胡靖宇.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J].2019(7):25-28.
[15]王习贤,贺治方.融合与转型:新媒体时代政治类学术期刊发展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3-7.
作者简介:李铁柱(1975-),男,吉林汪清人,副编审,硕士,研究方向: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