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9年12月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大面积暴发,引发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我国多家媒体以数据新闻形式,对这场灾难进行了系列报道。本文以94篇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新闻报道为例,从中尝试探索、分析如何应用数据报道重大灾难性事件。笔者按不同时期,分阶段总结数据新闻的制作要点,并指出了部分报道的有待改进之处。
关键词:数据新闻;灾难性报道;新冠肺炎;制作要点
导语
灾难性事件,由于其破坏强、影响大,向来备受媒体关注,也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内容之一。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而后,武汉相关病例开始增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在国内外蔓延。疫情暴发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全球媒体纷纷对其展开报道。数据新闻没有缺席这场战役,从多维度呈现疫情,为受众深入了解事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在本文中,笔者以国内9个在数据新闻领域具有代表性媒体或机构(澎湃新闻“美数课”、网易新闻“数读”、上观新闻“上观数据”、财新网“数字说”、界面新闻“数据线”、腾讯新闻“谷雨数据”、数可视、新京报“有理数”、DT财经“DT数说”)推送的数据新闻为例,从中尝试探索、分析如何应用数据报道重大灾难性事件。
上述9家机构中,财新网第一个对疫情进行了数据新闻报道。它于1月20日,即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采访,公开肯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引起大规模关注的当日,推出首篇数据新闻报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时动态》。在此后7天内,绝大部分取样媒体开始有所行动。
在本文中,笔者统计了从1月20日至2月10日(约3周时间),上述9家机构推出的94篇数据新闻报道,以此作为分析样本。
1.分阶段制作要点
取样的94篇数据新闻报道,从时间顺序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以下,笔者将以约7天为1周期,试着阐述不同阶段数据新闻的制作要点。
1.1快速呈现基本信息,提供最亟需资讯
在最开始的一周,即1月20日至1月26日,大部分数据新闻报道聚焦于数据通报、病例分析、交通停运等与疫情密切相关的基本、关键信息,为受众提供最亟需的资讯,以快速了解疫情进展。
其中,“美数课”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实时更新地图》和“数字说”推出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时动态》,这2篇推送可实时查询疫情相关信息。相较其他媒体仅呈现单一节点或时段的数据或病例,上述两者的呈现方式更加系统、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DT数说”于1月26日开始,推出的系列疫情报告。该系列报道以2003年“非典”疫情数据为参考,将其与不断更新的新冠肺炎数据作比对。在报道初期,相较多数媒体对数据的直接呈现,“DT数说”对数据的加工则更为深入。
同时,很难得的是,“数据线”早在初期报道中,就关注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先后推出数据新闻作品《这个春节无电影,预售近3.9亿,影视股全跌了》和《年夜饭线上订单同比增长91%,疫情影响了多少年味?》。这两篇报道,将关注点放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娱乐行业,该落点也成为取样报道中的独家视角。
1.2分析向纵深推进,朝多维扩散主题
到了集中报道的第二周,即1月27日至2月2日,这一阶段取样范围内的数据新闻报道,不再将焦点局限于疫情信息本身,随着事态进展,采编人员开始关注到与疫情相关的医疗配备、居民生活、人口流动等多方面的内容,并紧跟事件发展的最新变化。
在此阶段,对疫情数据的报道,开始向纵深推进。例如,不同于初期多数的整体病例分析,此时数可视和“DT数说”推出了针对死亡和治愈病例的报道,上观数据则报道了儿童和温州病例。同时,随着民众对人员流动与疫情传播关系认知的不断深入,部分媒体(“谷雨数据”、网易“数读”、“DT数说”)开始以两者关系为切入点,关注武汉、湖北乃至全国的人口流动问题。
此外,该阶段的报道内容逐渐由以疫情为核心,扩展至与之相关的次重点内容。上观数据解析了24篇与疫情相关的学术文章并重点分析了3篇热点论文,数可视、“美数课”和“DT数说”报道了医疗配备和医护人员,网易“数读”则利用微博数据展现了“封城”后湖北民众的心态变化。
同时,疫情对经济影响,这一报道内容也延续到了本阶段。上观数据对比了春节前后上海蔬菜与猪肉价格,“数据线”则介绍了多国对飞往中国航班的限制情况。
1.3回顾性分析涌现,报道更紧跟时效
来到第三周(2月3日至2月10日),此阶段的数据新闻报道数量达40篇,是三阶段中产量最多的。此时,疫情已蔓延一段时间,对疫情的回顾成为此阶段的一大报道特点,共有7篇从疫情发展、病毒扩散、武汉市民生活等方面展开的回溯性数据新闻。
同时,此阶段的报道主题继续向多维扩散,出现了中药疗法、病毒检测、卫生习惯等新主题。尤其是“数据线”对手游行业的报道,跳出负面影响的思维惯式,关注到在此时“闷声发财”的游戏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报道的增多,能由疫情衍生的新主题也日渐减少,此时的选题思路也从由主题发散,转向跟随最新进展,出现了7篇直接反映当日热点的数据新闻。如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去世当日,“DT数说”用李文亮的微博数据对逝者进行了悼念。在全国部分城市复工后,“DT数说”又通过办公软件下载量等数据,侧面展现了远程办公现状。
值得一提的是,本阶段出现了定制化数据报道,“美数课”推出“同行程查询工具”、DT财经推出“定制防疫地图”,用户可用上述工具查询同行程人中是否有新冠肺炎患者、所在地區周边是否发现疫情,以获取更具针对性的信息。
2.有待改进之处
总体而言,94篇报道紧跟事态进展,报道主题相对全面,在此次疫情报道中展示了数据新闻的优势,但笔者认为一些细节之处,仍存在进步空间。
2.1报道主题集中度略高
笔者将94篇报道按7个大类、19个小类进行了划分(如表1所示),从中不难发现,多数报道集中在信息通报、病例分析等基本信息上,篇数最多的小类为一般通报,还有很多主题取样报道并未涉及,如与疫情有关的谣言、疫情对宏观经济及中小企业的影响、湖北以外区域的疫情分析等。
此外,94篇报道中,同题报道偏多,独家视角较少,不足10篇,分析角度大多雷同。如两篇反映“封城”后武汉日常生活的报道,数据来源都是“饿了么”APP,根据用户下单量、下单商品种类等信息分析武汉人在特殊时期的日常起居,略显片面。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选题思路局限、数据挖掘不足外,笔者认为,还和数据、资料来源有限相关。疫情发生以來,官方虽然公开了大量数据,但主要是各地患者、病例等基本数据,而医疗物资使用、善款收支明细等信息难以获取。数据是数据新闻的原料,若原料不足,即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但这并不等于说,采编人员只能被动等着数据自己“走”上门,越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越能体现出数据积累的重要。如前文提到的,关于疫情对餐饮娱乐业影响的报道,这可能就与制作团队的前期积累有关,在多数媒体还在报基本信息时,他们就已将主题扩展到了疫情影响。
2.2内容呈现方式趋于传统
94篇报道中,除了2个定制化信息推送和2篇实时疫情通报外,多数报道仍采用传统的图文呈现形式,以数据图表、平面地图等静态方式展示数据,较少运用动画、视频等动态方式。而这不仅是此次疫情报道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数据新闻行业的瓶颈所在。
2.3报道倾向大多数偏中性
94份样本中,绝大多数报道都采用了中立态度,只有数可视的《武汉红会首次公布支出明细,9.4亿元去了哪儿?》,这篇倾向偏于负面,也表明该团队勇于揭示、质疑善款支出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批评监督性报道,一般是文字类新闻所长,但数据新闻也能靠数据分析促进社会问题的公开与解决,这也可能是未来数据新闻业的努力方向之一。
[1]方洁,杜涵.用数据新闻报道突发事件有哪些技巧——以弗格森枪击案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5(2).
[2]杨丽萍,张晓君.我国媒体对境外灾难事件报道的比较——以《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对尼泊尔地震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5(7).
作者简介:许茜(1989-),女,科技日报社全媒体编辑部编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人物通讯、数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