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在广告片、便利店的含酒精饮料销售专区、某些综艺节目中,含较低酒精度数饮料的产品形象是:打拼与奋斗后的放松,恋爱般的甜蜜,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城市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和自己心灵的对话……这就不能怪年轻人对含酒精饮料有如此高的热情了。无论是在家追剧,去野外郊游,还是逛街购物,不少年轻人乐于用含酒精的气泡水、碳酸饮料、水果汁、奶茶、咖啡代替水和其他传统饮品。喝酒这件事儿,已经和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吃饭、聚餐无关了,也不一定只有午餐、晚餐的时段能喝,而且不一定发生在餐馆、酒吧或家中。
图:消费者购买单份装即饮鸡尾酒的原因
人们对于含酒精饮料的消费热情较高,一方面源于自身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也由于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茶饮的毛利率是50%~70%,精酿啤酒的毛利率约为40%~60%,但混合有果汁等成分的鸡尾酒的毛利率可高达80%,因此很多厂商推出了相关产品。
上文调查结果中的鸡尾酒,是指酒精度在0.5 %(体积) 以上的含酒精的饮料,以发酵酒、蒸馏酒、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而制成的配制酒。如今,咖啡品牌、传统白酒品牌、碳酸饮料品牌、奶茶品牌纷纷涉足含酒精饮料市场,以扩大消费人群,提升盈利空间。2019年,碳酸饮料巨头公司在可乐里加入了朗姆酒和威士忌。就连凉茶公司也推出了据说具有养生功效的起泡酒饮料。
嗜酒伤身,小酌怡情——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于“饮酒”的看法。尽管很多人知道饮酒伤肝,但对于那些尝试含酒精饮料的青年人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其实不认为自己在“喝酒”,顶多算是喝“小酒”。广告中的剧情故事,果汁和其他添加剂带来酸甜口感,梦幻的彩色外包装,让酒精变得可爱而优雅,丝毫不像只有高大壮汉才能推杯换盏的高度白酒。
但是,小酌真的无害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一天不应超过15克,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期母亲等特殊人群不应该饮酒。英国2016年版的《降低饮酒风险指南》中提出,无论男性和女性,推荐每周饮酒量不宜超过14个单位。1个单位是指1杯含有10毫升(8克)酒精的饮料,因此,平均每天的饮酒限量约为16克。该指南的主要制定者,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David Phillips教授表示:即使每天只喝一杯酒精饮料(含1.5个单位酒精,即12克酒精的饮料),也会增加口腔癌、咽喉癌和食管癌的患病风险。
那“小酒”里含有多少酒精呢?打開购物网站可见:一款日本进口的乳酸菌口味的含酒精饮料,其容量是350毫升,其酒精度数为3%vol,酒精含量为:350×3%×0.8(容积与质量换算之比)=8.4克。一款宣称加入新鲜果泥的桃子配制酒,规格为750毫升,酒精度数是5.5%vol,其酒精含量为:750×5.5%×0.8=20.625克。某白酒品牌和碳酸饮料品牌合作推出的柠檬汽泡酒,酒精度数高达10%vol,但容量和普通饮料无异——只有300毫升,其酒精含量为:300×10%×0.8=24克。一款宣传语为“无畏众口纷纭,不屑屈心取悦”的芒果酒产品,规格为200毫升,酒精度数为6%vol,其酒精含量为:200×6%×0.8=9.6克。
以上这些产品的酒精度数并不算高,但是通常瓶身可爱,饮料色泽喜人,并且因为冠以水果、酸奶等标签,以及“自我”“年轻”“酷潮”等宣传词,很容易使女性消费者、年轻人一不小心就“喝多了”。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人以前很可能没有饮酒习惯,或者说对于传统酒产品没有任何兴趣。小酌也许真的可以怡情——毕竟有研究证明酒精可以提高人的愉悦感。但同时,这些消费者从“根本不喝”到“喝”,会令身体经历因酒精代谢而产生的质的变化。
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是肝脏。几乎90%的酒精经过肝脏转化成乙醛,而乙醛会直接刺激、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发生纤维化、坏死而引发脂肪肝,甚至肝硬化。酒精还会影响蛋白质、脂类食物在肝脏的代谢过程,影响人体消化吸收供能营养素等有益物质。此外,酒精是有热量的。每克酒精可产生28千焦(7大卡)热量。如果喝下400毫升芒果酒,则摄入562千焦(134.4大卡)热量——比一碗米饭的热量还要多。
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发布了由多家机构研究者进行的酒精研究结果。该项目评估了1990年至2016年期间,195个国家和地区与酒精相关的健康结果和模式,分析了694份个体及人群饮酒量数据,592项关于饮酒风险的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结论显示:最安全的酒精摄入量是0,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健康风险也随之升高。与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喝1杯酒,患上与酒精相关的23种潜在疾病的风险增加0.5%。
含酒精的饮料是一种产品,是否选择它是每个消费者的权利。但当您希望用一种酸甜可口的饮料来取悦自己的时候,请牢记:那里面含有酒精。而酒精,比你一口也不敢吃的肥肉,更不利于体重管理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