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摘 要:本文主要在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背景下,通过对近年来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的数据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科普馆发展的现状,找出现阶段运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防震减灾;科普馆;现状;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6-0-02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成灾性强、防御难度大等特点。我国一系列地震灾害沉痛教训表明,我国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亟待加强。由于缺乏科学防灾意识,又缺乏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从而严重影响震前有效准备、震时正确应对和震后自救互救行动。因此,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是减轻地震灾害影响的重要和有效途径。
2012年,结合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和公众需求,黑龙江省地震局规划建设了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以下简称科普馆)。2014年5月在哈尔滨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全馆面积500平方米,分为4个展区,黑龙江省历史地震分布、地震监测知识多媒体、地震波形、横纵波演示等18个展项,是黑龙江省第一个防震减灾专业科普展馆。
二、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现状及作用
自开馆以来,科普馆接待省长、院士、专家、领导、企事业单位等团体参观560余次,至2019年底累计接待6万余人参观。多年来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首批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首批省直机关党建活动基地、省艺术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
2015年科普馆聘请两名专职讲解员对科普馆展项进行讲解,讲解员通过讲述真实的地震故事、动手搭建结构模型、体验地震小屋等项目,使公众在体验和互动中,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寓教于乐地科普防震减灾知识的方式,以及内容丰富实用的应急避险知识,获得了参观者的高度认可,让参观者到科普馆都有一定的收获和体验。
三、近年来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组织的典型活动
自开馆以来,科普馆策划十五大主题季宣传活动,260场专项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典型活动如下:
(一)组织小记者走进省防震减灾科普馆活动
2016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联合黑龙江晨报组织小记者团走进省防震减灾科普馆,通过趣味知识的介绍、亲身体验和多人互动、知识竞答等环节,使小记者们学习了地震相关知识和避险技能。参观科普馆之后,小记者们通过日记、书法绘画作品把学到的知识和心得表达记录出来,哈尔滨晨报对活动进行整版报道。
(二)组织开展了省委党校多期培训班走进防震减灾科普馆
近年来科普馆与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共同组织多期党校培训班学员走进科普馆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活动。通過这样的形式学习使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防震减灾知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理解并支持防震减灾工作。
(三)关注特殊人群,全面开展科普宣传
2016年科普馆持续关注特殊弱势群体对于防震减灾知识的需要,分别制作为盲生服务的盲文展项与为哑生服务的手语版防震减灾视频,方便特殊群体的游览学习。
(四)特殊时期不间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2020年疫情闭馆期间,科普馆积极探索,把展馆由线下“搬”到线上,开展十三期的“在家不无聊、带你游震馆”视频节目,在黑龙江省地震局官方微博播放。做到“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线”的服务宗旨,让公众在家学习防震避险知识。
四、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发展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来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科普馆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调整及改进。
(一)参观人员构成单一
从科普馆自开馆以来进行统计分析,参观人员大多是学生尤其是以中小学生为主。通过调查来参观的时间多数为寒暑假,参观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学校安排的校外实践课程要求。仅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群认为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很有必要自行前来参观学习体验的。
(二)展项更新不及时
科普馆自2014年开始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至今,未进行大的展项更新,仅在个别重要时段新增一些可移动展板内容介绍如第五代区划图变化、7·28唐山大地震图片展示、5·12汶川地震纪念日等知识内容。由于展项更新不及时很多公众对现有展项不感兴趣不来参观,很多通过学习对防震减灾知识产生兴趣的人员因为展项没有更新而不会前来二次学习。
(三)科普馆宣传产品匮乏
目前科普馆的宣传产品主要为黑龙江省地震局的科普产品,主要为知识读本,折页等宣传产品。针对科普馆宣传使用的仅有宣传页、海报、展板等这些缺乏互动效果,公众参与感不强,如影音动画、交互式游戏等多媒体形式还比较匮乏。
五、解决对策的提出
(一)加强宣传,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一是针对参观人群的单一性分析,科普馆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继续不断开展五进宣传活动。加强与政府、企业、学校的联系,组织参观和宣讲。让科普宣传知识持续走进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农村,让社会各界学习防震减灾知识,产生兴趣,找机会走进科普馆参观体验,提升应急避险能力。同时协助加强各市县地震局和地震台站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对科普基地的人员和科普宣传产品的设计与培训,扩大全省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的覆盖面。二是进一步加强与电视、电台、报刊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沟通联系。加强主题活动策划,通过组织记者采访,协调媒体开辟专版专栏以及进行专访等方式,积极开展科普馆宣传活动。同时进一步打破常态宣传的局限性,由常态宣传转变为持续宣传。借助公众关注的学雷锋日、读书日等开展宣传,扩大科普馆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定期进行展项更新,吸引更多公众参观学习
通过向参观者发放调查问卷及回访电话咨询统计由于展项更新不及时所以公众再次来学习的兴趣不强占主要原因。我们从2018年开始不断对科普馆展项进行升级和基础设施改造,淘汰利用率不高、效果不好的展品;更新升级其他展品,提供新内容,新模式;增加新展品,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结合现有黑龙江省地质构造图、地面互动系统等展示内容,新增黑龙江省地质构造沙盘展区,加深参观者对空间的印象和展示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相应的展示目的。未来还将结合现有地震小屋、地震虚拟逃生训练等互动体验内容,开设模拟地震废墟展区,运用地震逃生救援体验楼(斜楼)技术、多功能投影技术、AR视觉增强现实技术等,增强体验人员的多维互动感。
(三)增强时代感,设计新颖的宣传产品
一是未來我们将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宣传产品。打破现有我省的部分宣传品为追求严谨性,内容表达方面晦涩难懂,大量引用专业术语,不能达到科普通俗化,导致作品难以被公众理解和掌握等方面的问题。要使科普馆产品通俗易懂便于接受,幼儿类多以拼音、图画为主,小学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大学以上增加一定的专业知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二是为了满足一些时间紧难以抽身现场学习防震减灾知识人群的需求我们也设计制作了数字科普馆只要有网络就可参观学习,同时也紧贴时代的发展与凤凰网制作了科普馆VR版本,360°仿真参观体验。三是未来我们将利用新媒体制作一些动画、视频、H5等形式的科普馆宣传品,吸引公众走进防震减灾科普馆,学习防震减灾知识。
六、结语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防灾减灾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得依靠人民群众。大量的国内外案例表明,发生破坏性地震时,挽救生命主要靠群众互救。全面推动地震防震减灾科普,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各方面的力量来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地震局灾害防御司编.防震减灾业务基础[M].地震出版社, 2017(4):302.
[2]邹文卫.地震社会心理与防震减灾宣传[J].灾害学,2006(03).
[3]李炜,李彬,林静,刘锐.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特点与对策[J].国际地震动态,2005(10).
[4]施宏伟.浅谈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难点与对策[C].第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