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君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日趋成熟,由此衍生出来的新媒体技术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冲击与机遇。戏曲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新媒体时代的崛起,为戏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戏曲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将以“可沟通性”的理念为主旨,探讨戏曲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策略,力求为戏曲的传播推广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戏曲;传播;可沟通性
中图分类号:J61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9-00-02
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的时代,文化变革的成果十分显著,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戏曲艺术以其独有的形式向人们传播着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近年来,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为戏曲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不再只是单单的通过剧场进行实地表演,同时也能通过各种新型视听媒介进行信息的传递,使受众群体能够更为广泛。因此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新型传播策略进行戏曲的传播已然成为十分重要的实践内容之一。
一、戏曲传播的现状
当前以新媒体为媒介的戏曲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且主要是以影音视频、图像的形式进行鉴赏。近年来有关戏曲传播的新媒体平台数量日益上升,但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参差不齐,其内容的更新速度也远远不能够满足戏曲爱好者的需求。引起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首先是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语言与现代青年的社会认知不相符,加上传统戏曲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儒家思想价值观,不符合当下民众的审美意识,虽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对于当今的时代的发展来说缺乏一定的创新。
其次是戏曲的唱腔和文辞较为传统,声腔技巧较为高难度以及文言文的唱词和念白导致戏曲的传播能力十分弱。加之新媒体对于戏曲的传播几乎仅限于影音的鉴赏,这与传统戏曲的新媒体传播方式相矛盾。传统戏曲的舞台表演魅力在于各位表演者所营造出来的表演氛围,戏台上表演者的亮相、吟唱和起霸等都能引起台下的热烈掌声,使台上台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然而新媒体虽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却无法为戏曲的表演营造一个良性的氛围,导致无法实现人们对戏曲表演的反馈,大大削弱了戏曲传播的能力。
二、“可沟通性”的含义
“可沟通性”的概念是由德国学者昆茨曼提出的“可沟通城市”进行转化而来的,“可沟通城市”主要指的是通过新的信息技术更好地满足城市的信息需求,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其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能更加舒适。复旦大学信息传播研究中心将“可沟通性”划分为三个层次——信息连接、公共交往和意义共享。“可沟通性”应用于戏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将戏曲与人们的生活相连接、重塑人们对于戏曲的刻板印象以及对戏曲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戏曲传播来说,沟通交流与传播传承成了现如今较为主要的任务,戏曲所构建的文化空间既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优势文化传播交流的结果,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媒介。现代对于戏曲的体验形式不断丰富,传统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网络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与戏曲所蕴含的媒介特征相结合,在新媒体平台上不断发生着碰撞,加强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对推动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摩擦出了较为新颖而奇特的火花。
三、新媒体背景下提升戏曲传播“可沟通性”的路径
对于当前戏曲在新媒体传播中面临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借助新媒体对传统戏曲文化傳播产生促进作用,使戏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则成了戏曲传播中所不可避免的问题。首先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之道进行相应的了解,尝试从戏曲文化本身的特性入手,结合新媒体媒介的特点,创造戏曲新媒体传播发展的新途径,从信息连接、公共交往和意义共享三个方面对戏曲“可沟通性”进行大力拓展,促进戏曲的传播,使传统戏曲文化符号重获新生[1]。
(一)信息连接
戏曲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戏曲文化的感知和传承一直贯穿始终,这也是“可沟通性”的重要表现。当今作为现代化的时代,年轻人无法理解老年人为何沉溺于戏曲,究其根本是娱乐方式逐渐趋于多元化,人们对于传统戏曲的欣赏能力逐步减弱,传统戏曲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对于戏曲而言,是一种传承过程中信息连接的断层[2]。
对于加强戏曲与当今时代娱乐方式和娱乐行为的连接,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改变和创新,例如国家京剧院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编排了现代京剧《红军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红军在行进过程中的三个小故事,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革命精神和温暖的人格力量,同时也体现出了京剧人在新媒体背景下现代化的艺术理想,用传统的艺术对党、祖国和人民进行了热情讴歌。此外还可以将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相融合,例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霍尊的《北京一夜》等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还有王力宏的《花田错》,将京剧与西洋流行乐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加强了戏曲与现代文化的信息连接,使其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大潮流,促进其更好地传播推广。
(二)公共交往
在新媒体背景下,戏曲以新媒体传播的方式主要体现能够为不同阶层的戏曲爱好者提供公共交往的机会,首先是根据网络空间的交往特点,通过新媒体的互动与反馈机制,将传统戏曲艺术进行广泛的传播,将表演、教学、票务等一系列传统线下行为转移到了新媒体这个新媒介上,为戏曲爱好者提供了全新的体验,也能够促进戏曲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例如各大直播平台和自媒体平台的兴起,戏曲爱好者能更加方便地进行戏曲欣赏和交流。合理地利用直播平台能够将戏曲的演出情况进行实时的转播,避免了因时空差距而导致的不便,为戏曲爱好者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利用自媒体平台可以缩短戏曲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演员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提升与大众之间的交流,大大缩短距离感;观众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上传自身的模仿表演片段,促使更多的人对戏曲进行关注。通过新媒体互动,最终形成一种大众传播与新媒体传播之间互为表里的状态,促进公共交往的情况下,使戏曲的传播更为广泛[3]。
(三)意义共享
就戏曲的发展历程来看,戏曲中所传承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因此经积极开发戏曲的衍生品,做到意义共享,紧跟当下的时代潮流,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举办戏迷大赛,积极收集普通戏迷对于戏曲的展示视频,为其提供平台进行展示,拉近戏曲爱好者与戏曲家之间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通过新媒体的手段对于戏曲中蕴含的意义进行宣传推广,真正做到意义共享,吸引更多的网络用户进行关注和互动,逐步扩展戏曲在青年一代中间的影响力,拓宽戏曲传播的“可沟通性”,从而提升戏曲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论
总而言之,新媒体的发展对于传统戏曲传播“可沟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媒体能够促进戏曲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加强戏曲艺术与观众之间的关联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仅导致戏曲日渐式微,也是戏曲涅槃重生的转机,如若对新媒体加以合理利用,将会对戏曲的传播和推广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戏曲工作者也应加强自身的能力,不断谋求变革,以适应当今时代不断发展的社会现状,为戏曲的发展寻求更为有利的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1]梁文超.试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的传播途径[J].艺术评鉴,2018,0(8):138-139.
[2]赵元.新媒体时代地方戏曲媒介传播发展模式探讨[J].山西档案,2018,242(06):146-148.
[3]丁一.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戏曲的传播策略——以绩溪伏岭徽剧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v.9;No.145(13):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