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鹏 徐瑞深
摘 要:作为高等学府,人文景观是其文化内涵的标志。天津农学院西校区作为新生校区,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站。西校区作为学生和家长的必去之处,人文景观的营造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天津农学院西校区校园环境进行分析,梳理其中人文景观存在的问题,并集合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校园人文景观改进建议,以期为学校未来校园环境改造提供参照。
关键词:人文景观;大学精神;高校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只关心吃得饱穿得暖,更加重视教育、更加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人们去权衡每个大学的优秀与否,也不再单单只看教育水平,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校园教育风格也都成为心中评判一个高校优秀与否的选项。所以,校园人文景观的营造与大学精神的弘扬都显得格外重要。
一、大学精神内涵与人文景观现状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而创造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质。曾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大学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更是在生活中传授做人的道理,教育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也是批判精神所在。它继承传统科技文化遗产,不断创造新科技文化的场所,聚集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具有很强的知识容量,是思想观念和学术思潮的交汇处。大学产生新思想,包容新观念,在这里不同的学术观念可以并存,不同的思想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相互影响,具有良好的争鸣传统。大学批判精神在大学中的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去完善个人,构建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早在21世纪初,西方一些著名大学就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探索科技与人文的汇通之路。哈佛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开设“通识课程”,广泛涉及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科学生要学占总课时22%左右的人文课程。我国现行被一再呼吁的人性教育、全人教育、通识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无不是针对这一状况进行批判的结果。社会关怀精神表现在大学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参与和建设。大学通过直接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宣传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研究、文学创作与批判、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分子在提炼和批判社会生活的同时,又把各种精神产品投入到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直接的内容。大学精神对一所大学来讲极其重要,影响着一所大学的发展,所以弘扬大学精神成了一项必不可缺的任务。
在大学生活中,师生们接触最多的便是校园中的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整个校园的文化传承。提到孙中山先生铜像,人们就会想到中山大学;提到樱花校园,人们就会想到武汉大学;提到中式园林,人们就会想到北京大学……这些都已经成为这些高等院校的标志,这些景色已经不再单单是景观,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天津农学院也应该有这样的景观,去传承“敏学切问,躬勤耕稼”的校园文化,“敏学切问”侧重理论知识积累,“躬勤耕稼”结合我校“农”的特色,寓意劳动实践,体现了“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天津农学院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都应该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也建设出具有天农特色、体现天农精神的人文景观,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师生。
二、就本院校人文景观营造建议
校园中的标志,如校园小品都是直接的文化艺术的宣传平台和传递载体,通过对校园历史和校园文化精髓的精炼概括与细致加工,进行具象、量化,使之具有宣传、引导、烘托气氛等功能,呈现出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面貌,形成特色鲜明、风格特别的景观,起到标志性和宣传作用。标志物不仅表现应有的观赏意义,还要给人以无尽的精神愉悦和心理享受。同时,营造某种意境,使人流连忘返。
校园绿地的边界具有增强内部联系,分隔、统领不同景区、丰富视景空间的作用。边界的连续性和识别性是相当重要的,不同区间用过渡连接自然的边界加以分隔,能增强识别性。如操场周围的分隔绿化带,通过乔、灌、草的复合栽植,使有动有静,不同的体育项目与校内的教学区域、生活区域互不影响,起到完整合理的分隔作用。校园内常出现水体的设计,例如,水体与陆地的过渡地带与边界线如驳岸的设计中,驳岸一般线条自然、流畅,与周围要素结合紧密,陡缓相接,流畅自然的驳岸边界线条给人以生动的自然情趣和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亲水体验。驳岸中,水与陆的盈动与静谧、精巧与豁达在方向、材质和静、动态景观效应上形成明显的对比,为景观效果增加另外界面的美。校园内各区的分隔与围合形成对比鲜明、协调统一的环境划分,使边界景观特征更加清晰。
三、结 语
将大学精神与人文景观相互结合,从人文景观中去传承大学精神,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贯彻“敏学切问,躬勤耕稼”的校训。传承大学精神,不仅要体现在人文景观中,更要体现在现有的职能部门外,建立更多的组织或团体,组织更多的活动去传承天农精神、弘扬大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J].孟妍,刘纾,吉林农业.2019(06)
[2]大學校园景观设计初探[J].初丹丹.农家参谋.2019(03)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4月30日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网.2019.4.30
基金项目:天津农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人文景观营造与大学精神弘扬”(项目编号:201910061160)
(本文作者徐鹏系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本科在读;通讯作者为徐瑞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