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人类起源至今有六十万年,人类文明进程才六千年。但是,人类声音录音传播的历史仅仅一百三十多年。留声机的发明,以及随后的录音和播放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百项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思维和生活方式。声音,特别是音乐的美学,是当今社会具有最大公约数的艺术存在。
这一百多年来,我们分别习惯于黑胶、磁带、CD、MP3和网络流媒体的主流音乐接受方式,其中黑胶的载体历史占据了前60%的比例。
然而,最近四十多年来,我们似乎与黑胶渐行渐远,听音乐通过手机变得越来越便捷。但是,为何这些年全球出现了黑胶载体音乐的回流呢?根据美国和英国等全球指标性的音乐市场统计,2019年的黑胶销量都已经超过了CD,而中国的黑胶生产线在1998年中唱上海公司关闭最后一条,断层了二十年之后,目前已经重新投资了三条生产线,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等主导流媒体也都设立了黑胶服务专区。最新的黑胶新闻是出道了二十年的周杰伦将把十四张专辑全部以黑胶形式出版。
我们这些人的耳朵,大多数是由黑胶培养的。无论是读书时代的广播操、眼保健操,还是工厂和乡镇宣传喇叭里播放的颂歌、早期电台播放的古典乐……唱针与唱片丝丝的噪声,或者唱片放完后空转的咯咯声,都像是耳朵旁的一根狗尾巴草,总是牵肠挂肚。说起来,我们的长辈和长辈的长辈,更绝对是黑胶的听众。他们与黑胶发生的故事深深根植于他们的生活中,也通过基因传递到了我们的灵魂里,由此我们大多数人的音乐审美基因与黑胶母体音源一定有着某种关联。
如此说来,就不仅仅是音乐的范畴了。我们红色文化的声音源头,来源于黑胶的记录与传播。我们几乎所有戏曲样式的经典模板,都是因为音乐黑胶而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发展。全世界最有视觉审美价值的唱片设计也大多是黑胶唱片,历久弥新。
人类文化的进化其实是有两条反向的逻辑同步进行的。一条是面向未来的探索,一条是追思历史的痕迹。虽然在科技发展逻辑中,黑胶的模拟声与数码音乐相比,无论在频响和动态范围、信噪比、失真等指标上都要差一大截;然而,这条逆向而行的黑胶文化线脉,看似与那些对音响追求极致的“发烧”潮流背道而驰,但这样的“退烧”现象也恰恰是当今生活中弥足珍贵的音乐溯源的“初心”心理诉求,裹挟了人们对自然声音美学的本真向往。
现实生活的节奏,快慢兼容动静有法,甚至往往一动不如一静。黑胶带来的生活方式显然是偏向于缓和而宁静的,具有仪式感的。这样的聆听状态对音乐是尊敬的、谦卑的,所以黑胶文化带动人的气态也是和谐而文明的。
上海黑胶文化研究会,将对应于现实社会生态,召集江湖上的黑胶同道,一起来探究黑胶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分享黑胶音乐的审美情趣,推动海内外黑胶文化的交流,在当今的社会文化机体中发挥出独特的功效,服务于更多的爱乐人。
你会懂得黑胶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