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铭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由黄州被贬官到汝州,途经九江,游览庐山,在庐山西麓的西林寺墙上题写了这首诗。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丘壑纵横、峰峦起伏,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诗人和游人横看、侧看、远视、近视,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就要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而且天下没有相同的山峰,即使同一座山峰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它的样子也不相同。
普天下的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这样的呢?游山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要认知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如果你问一群小朋友:“远处的那座山峰像什么?”回答肯定是各不相同的。一个简单的物象,大家的认知都会出现千差万别,所以,当理解复杂的问题时,人们看法自然会各不相同。
拓展阅读
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译文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点睛之笔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獨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只有梅雪而没有诗作,又会使人感到俗气。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