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摘要
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生本课堂”中,要运用校园故事打造“有趣”的课堂,使学生自发“心动”;运用校园故事打造“有境”的课堂,使学生自觉“行动”;运用校园故事打造“有味”的课堂,使学生自然“情动”。
关键词
生本课堂 校园故事 核心素养
生本教育理念的創立者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使课堂真正“生动”起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
误区一:兴趣缺失,常见“被动”,难见“心动”
在教学组织上,生本课堂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然而,知易行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有效地点燃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往往比较被动,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所以,在所谓的“生本”课堂中,白日“梦游”者并不少见。
误区二:虚有其表,常见“形动”,不见“行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满足于简单的课本知识的获取,热闹的课堂辩论往往演变成一场“翻书”竞技赛。所以“纸上得来,归于纸上”的学生,并不少见;而所谓“知行合一”恍似久远的传说。
误区三:缺乏感悟,常见“浮动”,未见“情动”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体验情感、形成感悟的过程。教师如果不能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另一端:浮于课本、浮于问题的表面,缺乏内在深入的体验和感悟。所以,学生中“夸夸其谈”者有之,“不知所云”者亦常有。
我在上“延续文化血脉”一课时也曾进入上述误区。后来,我参加了“校园故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策略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运用了校园故事,上出了一节真正“生动”的“延续文化血脉”。与校园中的人、事、物有关的有教育意义的事情,都可称之为校园故事。校园故事来自校园,以多种形式装点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校园中也常见诸多展示故事魅力的平台,如:校园故事节、校园故事手册、学校体育文化嘉年华等。教授“延续文化血脉”一课,我运用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校园故事让“延续文化血脉”一课的学习真正“心动”“情动”及“行动”了起来。以此课为例,我归纳了几点校园故事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思考与认识。
一、运用校园故事打造“有趣”的课堂,使学生自发“心动”
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素材带有普遍性特点,有些教师对素材的选择也不尽科学合理,以致于学生缺乏兴趣,消极被动,情感淡漠,思维僵化,“就学习而学习”。伴随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道德灌输变少了,但学生“照本抄书”的低效学习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课堂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点有很多,校园故事的运用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把学生熟悉的校园中的人(特别是学生自己)、事、物作为学习资源引入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片段一】
导入:PPT出示组图——金字塔、自由女神像、万里长城、天一阁。
师:你从组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略。
出示照片:立人中学校训石(正面:世界因我更美好)。
学生们眼睛一亮,兴趣倍增,边笑边答:“校训石!”
师:嗯,校训石是我们校园的代表?生:文化!师:今天我们就从校园文化出发,好好聊一
聊中华文化!
学生普遍兴趣盎然。可见,校园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心”动。一方面,校园故事大都发生在校园内,就在学生的身边,又或者虽然发生在校外,但与校内的人、事、物有关,让学生的兴趣因故事素材的真实性而生;另一方面,与其他的教学素材相比,校园故事贴近的是学生群体而非只有少数个体的生活实际,所以能够普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校园故事打造“有境”的课堂,使学生自觉“行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收集学生熟悉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自觉主动探究。这样的情境探究也更具实效——来自学生校园生活实际的情境故事,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片段二】
师:请大家欣赏视频片段,思考:你发现视频中的表演体现了哪些文化元素?这段表演有哪些亮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当看到了刚刚结束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学校体育文化嘉年华中自己班级的表演视频时,学生们一个个都惊呆了,继而高兴得笑起来,眼睛瞪着屏幕,一眨不眨——尽管亲历过,但从没亲眼看到过舞台上盛装表演的自己和同学!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热情高涨。
众学生:文化元素有很多,比如,服装——中国红;歌曲——中国民谣、外国的rap;古代的国学经典、现代的诗歌朗诵;现场书法表演;舞蹈......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通过这一场文化盛宴,我们一起打开思路,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
生: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师:概括得真好。这段表演有哪些亮点?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小组讨论后回答。
众学生:亮点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囊括古今中外......值得改进的地方也有,队形的变化可以再多一点,舞蹈的动作气势不够......
师:我相信,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同学们的表演一定会有进步,会更精彩。其实,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发展至今,原因正是如此。就如你们在视频中做的那样。你们怎么做的?
众学生(七嘴八舌):包容——海纳百川;创新——与时俱进......
因此,利用校园故事创设情境开展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自觉行动——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
三、运用校园故事打造“有味”的课堂,使学生自然“情动”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突出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认知、感悟,形成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欣赏这一段文化盛宴,大家有什么感受?
众学生(纷纷):激动,好开心,感动到想哭......
师:为什么?
众学生:觉得自己好棒!我们班很了不起!这是我们班所有人利用课余时间苦练了近一个月的成果!师:通过对话,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班级
文化的力量!想一想,这场文化盛宴,给我們带来了什么?
众学生:让我们班团结一致,积极进取;让我们更加自信、更热爱班级;更热爱祖国......
师:说得非常好!中华文化的作用也在于此......
“延续文化血脉”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意义。如果只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的那一段文字表述,也只是“找到”而已,显然离“理解”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悟,怎么可能真正理解其力量?就如从未尝过鱼的人,最多只可能听说“鱼很好吃”,甚至还可能质疑这一结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照搬书本显然不够,让学生亲身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沉浸其中,情感体验强烈而真实,能够切身体会、感悟到文化的力量。
在学生自身的故事与教学内容之间建构相应的情感联系,打造有“滋”有“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生动的情境体验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个体体验更加深入、丰富,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培育其核心素养。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其中发生的每一个小故事,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都可能是值得关注的发展节点。教师多关注学生,多渠道收集并合理运用校园故事,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