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再现意义解读及教学启发

2020-09-06 13:19吴静静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英文电影

内容摘要:《绿皮书》是一部暗含美国种族歧视的电影,视觉语法中的再现意义分析有助于该电影主题的深度剖析。通过叙事再现与概念再现,深度解读影片中的种族歧视现象,帮助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理解并积极思考相关主题。实践表明,英文电影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文电影 再现意义 教学启发

1.引言

交际意义的构建总是由多种手段来实现的。李站子指出语言只是众多交际模式中的一种。多模态话语是指语言与其他符号资源,如图片、声音、动作等共同协作,构建话语意义。Kress和Leeuwen受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启发,提出了“视觉语法”(Visual Grammar),他们认为视觉资源可传达三种意义,即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意义的传达并非只靠教师语言,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中涉及到各种模态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任务。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模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跨文化意识,以及批判性思辨能力。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为学生了解不同语言与文化提供的便利性。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也有了一定的启发。如何在课堂中,借助除教材之外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现如今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显得重要。张德禄[3]指出在现代技术辅助下,多模态话语交际框架能够为外语教学提供有效教学过程和实践的指导。斯琴,全树云[4]探讨了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揭示了多模态教学在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绿皮书》

电影《绿皮书》于2018年9月11日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2019年3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该片讲述了白人保镖托尼受聘为黑人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从纽约开始一路往南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该片的主题之一则是通过俩人之间的巡演经历,揭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种族歧视。

在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中,由于中美文化差异,许多学生对《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第二版)第二单元Text A Say Yes中揭示的美国种族主义问题难以理解。为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美国文化中的种族歧视,笔者在课堂中引入相关主题的英文电影,以本土化的影视作品向学生呈现种族问题。本文以电影《绿皮书》为例,进行再现意义解读。通过对英文电影《绿皮书》的多模态解读,帮助学生梳理美国种族歧视英文电影中的主题再现手法,进而帮助理解目标课文主题。

3.再现意义与电影主题

语言能够反映人们在主客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和经历的过程,视觉图像同样也可以再现特定对象及其蕴含的各种关系。Kress和van Leeuwen根据视觉图像的特点,将再现意义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叙事再现用来展现正在进行的行动和事件、变化过程、短暂的空间安排,可被细分为行动过程,反应过程,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叙事再现中通常存在矢量,可以由眼神、肢体或工具形成,也可以通过任何其他方式将所代表的元素转化为显著的斜线或对角线。概念再现呈现出参与者在阶级、结构或意义上更普遍、更稳定和更永恒的本质。通常涉及到三种类型的过程: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

3.1叙事再现

影片00:08:51处是托尼将黑人修理工喝过水的杯子扔进垃圾桶的画面。在该画面中,托尼的手指和手肘形成矢量,属于行动过程;托尼的眼神同时也形成矢量,属于反应过程;此处的行动过程与反应过程的目标对象均为两只水杯。托尼是意裔白人,一家四口住在穷人区,托尼在之前在夜总会做保安的收入只能勉强支撑家庭基本生活。而此时,他正失业在家。当他目睹两名黑人修理工出现在家中,虽然没有当场将黑人赶出去,但内心深处并不能接受他们。因此,当他的妻子送走黑人修理工时,他随后便将两人使用过的水杯扔進了垃圾桶。在此过程中,托尼仅用大拇指和食指将杯子捏起,其他手指则翘起,该姿势揭示了他对黑人固有的歧视,将黑人视为不洁对象,乃至他们用过的水杯都会被污染。

影片00:28:05处是托尼开车去接钢琴家唐开始他们的南方巡演之旅的画面。此时,唐的管家将所有行李放在地上,以眼神指示托尼将行李放入后备箱。托尼此时前臂交叠抱肘横在胸前,形成鲜明的矢量,属于行动过程,且以此动作呈现拒绝的意图。托尼迫于生计接受这份为黑人钢琴家开车的工作,但也仅限于开车以及安排演奏会相关事宜,拒绝任何仆人般的工作。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现象十分突出。美国白种人的观念里普遍认为肤色决定一切,黑人天生就是低人一等、给人当奴隶、粗鄙不堪的。在该影片中,即使唐有着良好的出身,受过很好的教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他的肤色将一切都抹杀掉了。当托尼的亲朋好友乃至路途中擦肩而过的路人看到他为黑人做司机,第一反应都是不可置信。

影片01:01:48—01:02:33是巡演途中汽车抛锚的一个片段。在这个将近一分钟的片段中,影片没有用语言描述南方黑人的生存现状,而是栅栏为界,借助眼神这一矢量,将栅栏内外的一群黑人奴隶和钢琴家唐无声的联系在一起。栅栏里的黑人们受雇于白人,身着粗衣,在农场辛苦劳作一生;栅栏外,同是黑人的钢琴家唐衣着光鲜,却享受着白人司机的服务。此处,影片以一个人与一群人之间的对比,揭示了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黑人们受到的残酷剥削。黑人奴隶看向唐的眼神中有不解、有渴望更有期待;唐看向黑人同胞的眼神里有沉重更有坚定,坚定了他继续向南方巡演的决心,让白人看到黑人同样也可以有才华、有涵养。唐想让世人明白:黑人和白人除了肤色之外,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试图消除白人的种族歧视。

3.2概念再现

该影片呈现给观众的主题之一便是美国的种族歧视。影片没有以纪录片式的沉重手法渲染黑人所受到的歧视,整个影片以一种轻松明快的节奏展开剧情,而观众则能够通过象征手段真正了解影片内涵。概念再现中象征过程的使用有助于呈现电影深刻主题。

20世纪 60年代的美国南方地区黑人地位低下,受严重歧视。美国南方,人与人之间的地位以肤色来区分。所以,唐虽然富有,却因为是黑人,所以不能试穿西装店里的衣服;不能够使用白人屋内的卫生间,只能去屋外树下的破旧厕所;在一些城镇甚至有法律规定,黑人在日落后不能外出。这本《绿皮书》已然是种族歧视制度下的产物,却又像灯塔一样给黑人带来一丝光明与希望。《绿皮书》为美国黑人旅行者提供旅行信息,标明能够为黑人服务的旅馆、餐厅等,帮助美国黑人在种族主义盛行的时代带来一丝慰藉。绿色,是生机与未来的象征。这本书就像是一颗幼苗,顽强而又倔强的在美国为黑人传播希望的种子,正如影片中的那块绿色的石头一样,承载着唐和托尼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寄托着黑人和白人能够平等相处的希望。

影片中的“炸鸡”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车内,当路过一家炸鸡店时,托尼买了全家桶,询问唐要不要吃点。唐告诉托尼,他这辈子从没吃过炸鸡。托尼觉得不可思议,在他的认知中,黑人都喜欢吃炸鸡。第二次是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首府罗利,唐作为特别嘉宾受邀演出,为尽地主之谊的邀请方为他准备一道特殊菜品——炸鸡和玉米。在影片中,炸鸡和玉米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种族歧视的象征。在美国历史上,南方的奴隶主禁止黑人奴隶拥有牛或者猪等牲畜,但允许奴隶养鸡。炸鸡被认为是黑人最喜欢的食物,不需要餐具,可以直接徒手进食。因此,炸鸡这种食物一直与美国黑人以及黑人的野蛮、低等、粗鲁等联系在一起。影片中的白人们想当然地认为黑人钢琴师唐最爱的食物便是炸鸡,从根本上体现了他们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

影片中最后一场巡演定在了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其中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美国黑人和美国白人的平等权利斗争中,阿拉巴马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伯明则翰拥有丰富的南方历史,99个历史街区,被称为美国民权运动的摇篮。1963年4月2日,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发动了反对公共设施的种族隔离运动,被捕入狱。在狱中,马丁·路德·金寄出《从伯明翰市监狱发出的信》,驳斥各方面对伯明翰抗议运动的攻击。两个月后,伯明翰黑人的抗议运动取得了胜利,而此次运动被认为是南方黑人民权运动的一个转折点。影片中提到,在1956年,美国著名钢琴家纳特·金·科尔受邀在伯明翰的市政礼堂进行演奏。作为该城市第一个受邀在白人社区演出的黑人,科尔在演出现场却受到了暴力袭击。而影片中,同样受邀进行表演的唐,也遭受到了歧视:提供给他的更衣室实则为杂物间,紧靠厨房,狭小而杂乱,更因为是黑人,所以不能够进入只招待白人的餐厅用餐。在一番争执后,唐与托尼拒绝表演,离开了酒店。不难看出,影片此处以黑人钢琴家的愤然离去,表达出对以伯明翰为代表的种族隔离制度的抗议。

4.教学启发

在实际教学中,《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第二版)第二单元Text A Say Yes本质上在探讨的也是种族主义。该课文讲述一对中产阶级的白人中年夫妇,在饭后洗碗过程中突然讨论跨种族婚姻的问题。妻子认为黑人和白人可以结婚幸福的在一起生活,而丈夫认为来自不同文化的黑人和白人不能真正相互了解,即使结了婚最后婚姻关系也会破裂。在争论中,妻子便假设自己是黑人,询问丈夫是否仍然会娶她。文中丈夫先是以各种借口搪塞,在妻子的坚持追问下,最终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虽然,文章最后丈夫妥协,但是这对夫妻之间的隔阂已然存在。妻子终觉自己的丈夫实则一名隐形的种族歧视者而深感失望,而丈夫对自己的妻子也有了陌生的感觉。

由于文化背景差异,笔者目前教授的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们对于美国文化中的种族歧视了解的并不多。在学习该课文时,不少学生对种族主义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借助《绿皮书》进行视觉语法为框架的再现意义解读,能够挖掘出贯穿整部影片中的种族主义,帮助学生了解影片背后的文化背景,并将感知到的文化信息运用至课文理解上,思考主题。该课文作者托拜厄斯·沃尔夫,1945年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借助于影片中伯明翰的历史象征意义,學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并了解到该作者的主要思想。Say Yes中的丈夫为极力掩盖自己种族歧视的事实,告诉妻子他跟黑人一起上学一起工作相处很好,只是不能够娶黑人女孩为妻。影片中的呈现告诉学生的事实是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无处不在。正如影片前半部分,托尼身为白人司机在与黑人钢琴家唐的交流中,不由自主地会表露出内心的种族主义。

5.结束语

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协助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把握,而多模态再现意义的解读则能从语言学角度系统提炼分析要点,使学生在对目标课文的理解上有所感悟。在实际教学中,以该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掌握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进而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李站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2]Kress, Gunther & van Leeuwen, Theo.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30(4):15-20.

[4]斯琴,全树云.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学术英语写作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5):135-137.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6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的英语教学多模态研究”(2016jyxm0458)的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吴静静,安徽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语法、话语分析)

猜你喜欢
英文电影
多模态语言体验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及其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多模态视角下英文电影配音教学的应用研究
基于“英文电影”视角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化导入途径
浅析英文电影在传播英美文化上的作用
英文原声影视作品在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应用研究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文电影配音在大学英语听说能力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英文电影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调查分析报告
英文电影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