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润银
〔关键词〕疫情;复学;中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9-0077-03
复学后,家长会比较担心孩子返校后学习状态是否能够尽快恢复正常,“停课不停学”打破了孩子原有的学习模式和既定的复习计划,加上每个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控力存在差异,备考阶段,无论是考生还是父母,内心的焦虑和紧张都会有所增加。
在个案访谈中,绝大部分初三学生个案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明显的焦虑和担心,家长高焦虑的状态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心理压力,引发了频繁的亲子冲突。
一、特定环境下引发家长焦虑的主要因素
(一)变化较多
这一届初三孩子面对的变化较多,从开学初“停课不停学”,孩子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在家独立学习,其自控力、适应力也有差异,再到现在终于复学返校,这两次转变学生都需要经过一段适应期,家长也会担心孩子返回集体环境,是否能适应在校学习的压力,进入平稳的学习状态。
(二)各种不确定因素
由疫情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由开始对中考是否延期的焦虑,到现在中考时间确定,还有多种不确定因素仍然困扰着部分家长,比如体育什么时候考?怎么考?……诸多不确定也容易引发家长的焦虑。
(三)孩子上网课的状态
网上授课,很多孩子感觉学习效率下降,在家自控能力有限,这是较普遍的现象。家长的应对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有的家长反馈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看见孩子的上课状态就气不打一处,频繁干预,孩子反抗,亲子冲突频发,家长更为着急。
二、识别焦虑背后的不合理认知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来源于个体对事情的看法,而非事情本身。当看待事情的认知和想法不同时,对孩子的行为理解不同时,家长所感受到的情绪也不同。在家长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高焦虑的情绪背后往往会有一些不合理的认知信念。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絕对化要求
上网课容易引起家长焦虑的情绪,过度焦虑的背后往往和绝对化要求有关系,有的家长会有这样的信念——“冲刺阶段了,学习必须专心,不能分心”。所以,一看到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很生气很焦虑。事实上,学习分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和孩子的年龄特点、个人兴趣、身心状态以及学习环境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指责。绝对化要求限制了家长理性客观看待孩子,很容易忽略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比如有的孩子在家里学习区域和游戏区域是同一个地方,所以在家学习的时候总忍不住玩游戏,当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区域和游戏区域分开,和孩子约定好学习和玩游戏的时间后,孩子学习的时候专注力就大大提高了。
(二)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主要表现在衡量孩子的学习状态上、学习效果很容易会因为一些方面的表现去做出“好”与“不好”的评价。比如因为“孩子上课记笔记不多”,就认为他“上课不认真、学习态度不好”。
对于网络授课,不少家长深深地体会到“眼皮底下的焦虑”,看着孩子上课打卡慢吞吞的,上课时有时两眼无神、有时小动作多……有的家长一天24小时盯着孩子,觉得孩子的学习状态特别糟糕,焦虑指数升级,亲子冲突一点就爆。在较长的时间里和孩子同在一个空间,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家长的眼皮底下,孩子细微的举动容易被放大。
以偏概全,就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带来的后果就是容易激发孩子的对抗情绪,当家长的否定和不认可不断灌输给孩子时,孩子也会很容易因为一次失败的考试或一时无法自控的行为而否定自己全部的努力。
(三)糟糕至极
常见的表现有“考不上这个学校,未来就没有希望了”“冲刺阶段了,还考得不好,中考也肯定考不好了……”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当我们认为一件事情发生了,并且认为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就会因此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当中。想象一下,当一个孩子背负着整个未来的希望去应对中考,他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寸步难行。
(四)去正性化信息,忽略孩子的优势
“他这几次考试名次丝毫没有起色,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效果太差”,家长常常关注到孩子不好的学习结果,而忽略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和调整。
总是发现孩子的不足和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而忽略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家长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希望孩子能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长此以往,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后劲不足,尤其越到备考后期,孩子越容易觉得疲累、迷茫,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才算是“好”。
家长过度的焦虑情绪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合理认知,不仅如此,家长高焦虑的状态会传递给孩子,不利于初三孩子专心备考。当孩子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呈现出不那么好的状态时,家长们不妨先调整一下自己焦虑的情绪,觉察一下自己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避免让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三、复学后,家长如何理解孩子当下的状态
初三学生复学返校,会经历一段适应期,复学后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主要表现为:烦躁:活动受限,学校防控措施较多;焦虑:初三备考持续性的学习压力、同伴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自我感受形成反差;低落:每个孩子上网课的适应力的差异导致短期内彼此的学习差距明显,学习压力增加,一旦学习受挫就会感到情绪低落;愤怒:高压力状态下,父母对孩子学习过度的关注容易引发孩子对抗的情绪。
当孩子呈现出不那么好的状态时,家长如何理解孩子?
(一)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
初三的每个孩子都能意识到中考的重要性,都希望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获得成就感。每一个孩子都有积极的学习动机,但是他们有时候会表现出和动机相反的行为。比如当孩子们感觉自己的目标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时,就会感觉到失控、无力,一部分孩子通过玩网络游戏或看小说逃避这种糟糕的现状。
因此,当家长观察到孩子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的时候,相比于急于纠正孩子的“问题”,先了解问题背后的需要更重要。一个孩子突然变得懈怠,有可能是因为他在学习上遇到了障碍,还没能及时调整过来。家长需要去了解孩子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在担心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二)区分孩子“真实的状态”和家长对孩子“理想的期待”
心理教师在个案咨询过程中分别和孩子、家长沟通的时候,会发现家长描述的这个孩子和孩子对自己的描述有很大的差别。家长描述出来的孩子“糟糕”的状态,往往可能就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正在经历的一些困难和挫折。对父母来说,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往往会有一个理想的期待,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可能会一直停留在孩子在小学阶段总是名列前茅的那个状态,当孩子上初中后的表现和自己理想的期待不一致时,就会觉得孩子表现得很糟糕。
家长这种理想化的期待很容易会否定孩子做出的努力,忽略环境的变化给孩子带来的挑战,以及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四、疫情之下,中考冲刺阶段家长如何助力中考
(一)保持情绪稳定,建立支持、安全的家庭环境
营造良好的家庭备考环境,家长保持稳定的情绪很重要。当家长在孩子备考过程中体验到强烈的焦虑,并且焦虑的情绪已经影响到和孩子的关系时,家长可以通过下面三个方法来调整情绪。
1. 接纳。对于疫情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变化,家长普遍都会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现象。家长一是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现实中不可控的部分,避免反应过度。比如,家长要学会接纳疫情带来的变化。比如复学后,孩子返校后的日常生活会有些变化,比如,早晨入校需要测量体温、上课要戴口罩、社交距离要保持1米,等等。
二是要接纳孩子上网课的效率没有上课效率高。通过初三学生调查,大部分孩子觉得上网课没有面对面授課方式好,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从一种学习方式转变到另一种学习方式,本身就需要适应的过程。
三是要接受孩子复学后不完美的表现。经过较长时间的独立学习,返校后同学之间的学习差距可能会比较明显,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不一样,只有避免盲目攀比,家长才能更客观地了解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接纳是情绪调节的第一步,接纳自己的情绪,承认现实中不可改变的部分,才能更好地聚焦于可改变的部分。
2.识别自身的焦虑,聚焦自身可改变的部分,家长可以通过觉察情绪背后的认知想法来澄清一下自己焦虑的来源,是来自孩子的“问题”,还是来自自己对孩子不合理的期待和想法。对自己不合理的信念保持一种觉察,调整自己不合理的认知信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3.身心放松。常用方法有深呼吸、按摩、散步、听音乐等。有时候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会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负面情绪转借到孩子身上。家长要学会做好日常的放松,舒缓自己的情绪。当你学会合理调节、放松自己的情绪时,孩子在管理自己情绪的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受到积极的影响。
(二)积极倾听
好的关系胜于教育,和孩子建立好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沟通很重要。青春期的孩子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不喜欢家长说教式的沟通方式,相比于指责、否定、说教、建议、评价性语言,积极倾听更为有效。积极倾听有三个关键点:(1)关注到对方的感受;(2)回应对方的情绪;(3)给予孩子自己应对的空间[1]。
当孩子跟你倒苦水,或是讨论自己的一些问题和困境的时候,很多时候他/她可能并不需要你的建议,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你的理解、倾听。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评价很容易会给孩子贴标签,容易激发孩子对抗的情绪。家长的“建议”无形中否定了孩子之前做出的努力,很容易会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也容易让孩子陷入自责和自我否定的状态。在亲子沟通过程中,积极倾听不仅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也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对负面情绪的恐惧,拉近彼此的关系。
(三)积极取向,挖掘孩子的正向资源
家长看待孩子学习的时候更关注的是孩子的问题和不足,还是优点和优势,这就是“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差异。
优势视角关注的是优点、资源、潜能以及可能性。基于优势视角的理解,任何存在于个人内在或是他所处的环境中的,一切能够帮助一个人克服困难的积极因素都可以称为优势。“优势视角”可以帮助孩子在面对逆境和困难的时候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探寻资源,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克服困境。
备考冲刺阶段,家长学会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很重要。那么,哪些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优势视角”给予孩子支持和引导呢?
比如,当孩子吐槽自己学习效果不好的时候,不妨帮助孩子分析一下有哪些学科考得比较好,有哪些学习方法和经验可以借鉴。当孩子觉得自己专注力不够时,不妨让孩子想一想什么时候或者什么情况下专注力是最高的。当孩子觉得自己总是没有进步时,不妨先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自己怎么做到成绩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有哪些科目努力一下会比较容易看到效果。
备考冲刺阶段,“优势视角”尤为重要,家长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优势,引导孩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孩子会更有动力、更有信心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托马斯.戈登. P. E. 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M]. 宋苗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初中部,深圳,518001)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