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教学浅析

2020-09-06 13:19张芝豪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李白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李白诗歌风格或雄奇奔放,或清新飘逸,是我国传统诗词文化的代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对培育学生素养,提高鉴赏能力,弘扬传统文化起着积极的作用。本论文立足于现代语文教学,探索李白诗歌风格特质对语文教学的意义与方法,以期对古典诗词的传承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李白 风格特质 语文 教学

“诗仙”李白,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文坛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诗歌体裁分析,既有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也有格律严谨的律诗;从诗歌情感分析,既有狂放不羁的豪迈情怀,又有困顿无奈的现实写意;从教学内容分析,既涉及诗歌语言的鉴赏,又有作品主题与意象的分析。

本论述以李白诗歌风格特质,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为目的。探索李白诗歌普及策略与规律,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李白诗歌的认识,促进李白诗歌相关教学研究。同时,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教学,对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培育与语文课堂特色文化的构建尤为必要。

一.李白诗歌风格特质内涵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游历名山大川,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是其情感与思想的主要表达方式。除了因为李白诗歌的表现意象,修辞运用,以及不同的体裁结构之外,也与李白的经历和性情相关。李白诗歌风格特质主要表现在:

1.豪迈奔放的思想情感特质

李白的抒情诗大多情感炽热,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怀,立场鲜明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因而具有独树一帜的特性。例如表达政治理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都一抒胸臆般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和追求,而丝毫不加隐晦和克制,体现了一种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精神。同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充分表现了李白不事权贵的性格和心态,不会为了政治追求而低眉折腰,丧失自我。在《醉后寄崔侍御》中,李白也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石为俸禄,但在李白眼中,不过调笑之物尔。

李白诗歌除了针砭时弊,关注民生,如“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丁督护歌》)。更是在大量的山水诗和感怀诗中咏物抒怀,情思澎湃,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语言朴实,情真意切。诗人指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因而一任情思倾泻,表情达意不受约束,不仅体现在感情的奔放上,也体现在不受语言和格律的束缚:“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豪迈奔放的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

2.清新飘逸的诗歌语言特质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清新自然。正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是在现实基础之上的诗意语言。例如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明白晓畅,毫无矫揉造作,勾勒了游子无处排遣的情思和乡愁。此类佳句颇出,构成了李白诗歌率真自然的语言特色,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以不事雕琢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于家国的感受和情怀。

李白诗歌意象纷呈,仿佛信手拈来,万物皆可手诗。在他笔下,花鸟鱼虫,山川江河,构成了他诗歌细腻的抒情个体与宏大的叙事背景。同时,明月、美酒、飞鸟、流水等意象,本就充满了自然意趣,这些景物构成的优美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语言特质。李白诗歌不仅擅于创造,也擅于从民歌和乐府中学习,《蜀道难》《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七言歌行体正是出自于古乐府。李白诗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明显有南朝乐府《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抒情语言和方式的影响痕迹。正是这些明白如话,通俗生动的诗句,构成了李白清新飘逸的诗歌语言。

3.大胆夸张的想象艺术特质

李白诗歌想象大胆,语言夸张,是其诗歌艺术的显著特色。李白诗歌善于运用想象,在现实基础之上,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加大了对比效果,增强了诗歌魅力。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将进酒》),以一句诗流传广泛,在大气磅礴中引发了人们对滔滔黄河的无穷联想。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对古蜀道的艱险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两句诗,一个是水(黄河),一个是山(剑门),一个是从“天上来”,一个是要“上青天”,诗人以俯仰于天地之间的想象,把夸张运用得贴切自然,突出了诗意形象。类似的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寥寥数语,描绘了山寺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以数字入诗,是李白夸张艺术的另一特色。“千金散尽还复来”“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表达了李白豁达的人生态度。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以“三千尺”和“九天”相映衬,突出庐山瀑布的起伏跌宕,波澜壮阔。在《秋浦歌》中也有“白发三千丈,怨愁似个长”的夸张表达,用“三千丈”的白发形容愁丝,令人动容,更令人惊叹。《蜀道难》:“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以“四万八千”形容岁月的久远,时光恍惚,仿佛瞬间,读罢顿生沧桑之感。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的“四万八千”却是丈量了天姥山的气势和雄壮,同样让人震撼不已。

二.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教学

李白诗歌风格突出,个性鲜明,许多诗篇流传广泛,其蕴含的艺术特色令人叹为观止。是现代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教学进行探讨,挖掘它的意义与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构建语文多元文化。

1.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教学积极意义

(一)指导语文课堂建构。李白誉为“诗仙”,他的许多诗歌被人广泛背诵,耳熟能详。开展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教学,有利于教师根据李白诗歌不同风格特质,有的放矢,或侧重于情感,或专注于语言,进行有目的的教学,而不是笼统教学,不分主次。同时通过李白诗歌风格特质,也有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李白诗歌语言特色,增强学习兴趣。

开展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教学,不仅需要构建李白诗歌文化课堂,还需要进行李白诗歌拓展学习。课前课后引导学生对李白诗歌风格进行研讨,以合作探究等方式对学习重点予以突破,并结合修辞知识的拓展迁移。同时,以多媒体手段,例如在PPT中插入动态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李白诗歌作品意境,从而感受或领会李白诗歌作品内涵。以李白诗歌风格入手,打造李白诗歌文化在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长效机制。使语文与诗词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形成语文课堂李白诗歌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二)推动李白诗歌普及。李白诗歌风格各异,语言清新飘逸,有利于朗读和背诵。开展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教学,就是要根据李白诗歌风格特点,通过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运用与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格律知识,学习修辞手法,以及诗歌意象,熟悉和体会李白诗歌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特色,从而推动李白诗歌的普及,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同时,开展李白诗歌风格教学,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语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体会李白诗歌的古典魅力。通过对诗歌风格的解读,以及李白诗歌所涉及的人物形象,风土人情,与时代背景,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内涵,并进而寻找有效的学习规律。不仅对古代诗词的情感表达,句式结构,修辞运用进行总结,也对作品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思考和分析,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对古代诗词的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和李白诗歌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不断弘扬。

(三)探索传统文化传承。诗词是我国的国粹,唐诗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而李白诗歌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宏大背景之下,开展语文课堂李白诗歌风格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体诗词等相关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及审美情趣,丰富其知识结构,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落实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也不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必须要与时俱进。开展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教学,也应该结合时代特征,充分利用除了传统媒体教材、书籍之外的新媒体,如音像、影视,甚至电脑与手机的相关电子产品,对李白诗歌风格进行有益的探讨与传播。只有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在思想与人文方面,身体力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成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让李白诗歌文化不仅植根于课堂,更是成为我们现代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2.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教学方式探究

(一)设置李白诗歌专题。现代语文教学,特别是李白诗歌教学方面,大多以某一首诗歌为单位,虽然教材里以几首古典诗词为单元,但缺乏对比性,教师以诗说诗,就课论课,没有文本之间的印证和关联,更没有针对李白诗歌风格的深层研读。虽然也要求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但因为没有相关指导和文本案例作为参考,而收效甚微。

开展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教学,应当充分利用李白诗篇不同风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而设置李白诗歌专题就是策略之一,比如李白的山水诗,友情诗,关于政治抱负的诗歌,我们可以将其归于一个专题,相互对比,彼此印证,既提升了学习氛围,也增强了学习效果。例如同为友情诗的《赠汪伦》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前者感情深沉,后者语言清新。它们是李白不同诗歌风格的具体体现。同时,李白诗歌专题并不局限于相同题材,也可以是相同主题的类比,例如《将进酒》与李白其他写酒的诗歌作品异同,与同时代其他诗人如李贺同名作品《将进酒》的比较阅读等。通过专题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辨识能力。

(二)营造李白诗歌情境。诗歌讲究“意境”,古典诗词更是如此。它不仅是几个单纯的意象,或者修辞,更是作者情感与思想的升华。我们常说意在言外,这个只可意会的“意”,就是一首诗歌的情境所在,只有情境交融,才能深刻领会作品的内涵。而要做到这点,就要根据李白诗歌不同风格,结合自身经验,展开想象,从而实现诗歌审美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必须结合李白诗歌风格特点,或雄浑或飘逸,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以声音、色彩、图像和动画作为辅助,展示李白诗歌风格特质。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李白诗歌的美学意蕴。例如李白诗歌《古朗月行》,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将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白兔捣药、吴刚伐桂通过绘声绘色的故事形式进行演绎,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同时,创设诗歌情境并不仅仅是对作品本身,还应该结合时代特征与生活经验。例如李白诗歌名篇《静夜思》,语言朴实自然,但却意味深远。可以结合当下空巢老人增多,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劳碌的现状,在诗歌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节日氛围,并对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下寄语,从而将虚无的故土和乡愁概念转化为刻骨的思念。

(三)引导李白诗歌吟诵。吟诵教学历来是古典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因其朗朗上口,平仄有致,在诗歌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李白诗歌风格各异,或率真豁达,或豪迈奔放,通过诵读才能更好的体现李白诗歌风格特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培育语感,掌握诗词格律。

吟诵教学,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根据不同诗歌作品风格,对语气节奏,音调高低,包括停顿、加重、拖拽进行把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李白诗歌作品体裁众多,既有五言和七言绝句,也有乐府诗和歌行体,突出了李白诗歌特质。例如乐府诗《蜀道难》,虽以七言作为基础句式,但又毫不拘泥,变化多端。整首诗错落有致,起伏跌宕,极具音韵之美,在吟诵中既有开篇“噫吁嚱!危乎高哉!”的高昂,也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深沉,更有“尔來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婉转,一咏三叹,令人荡气回肠,将李白纵横恣肆的情感与个性鲜明的特色,通过诵读予以展现。吟诵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除了教师领读,还有学生一人或齐声诵读,分段诵读,配乐诵读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李白诗歌更是唐诗的杰出代表,在语文课堂开展基于李白诗歌风格特质的相关教学尤为必要。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李白诗歌的认识,探索李白诗歌的普及策略与规律,进而拓展语文课堂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建构能力,并为现代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葛景春.李白与唐代文化[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1.

[2]王增文.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

[3]孙静.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10.

[4]陈燕华.李白与李白诗歌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

[5]钟馨.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J].文教资料,2013(8).

[6]刘竞梅.中学语文教材李白诗歌作品教学研究[J].才智,2015(16).

[7]曹利华.李白语言风格及其形成的几大因素[J].语文学刊,2016(4).

[8]嵇姗姗.李白诗歌的专题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6.

“本成果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李白诗歌风格特质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LB19-A05)资助”。

(作者介绍:张芝豪,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李白语文教学
诗仙李白的归宿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倒下的那一刻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