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和陈白露悲剧原因的比较

2020-09-06 13:19张咪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茶花女玛格丽特

内容摘要:“茶花女”玛格丽特和“臭水沟里的白莲花”陈白露都是让人又恨又愛的人物形象,她们的悲剧命运让无数人动容。让玛格丽特和陈白露堕入深渊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从自身来说,她们“二重性”的性格是导致人生悲剧的本质原因,爱情悲剧的因素也占有极大的部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她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在那个黑暗丑陋的社会里,作为交际花的玛格丽特和陈白露是逃脱不了悲剧命运的。

关键词:《茶花女》 《日出》 玛格丽特 陈白露 悲剧原因

小仲马的《茶花女》和曹禺的《日出》都是讲述爱情悲剧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备受读者和学者的关注。两个故事的主人公——玛格丽特和陈白露都是上层社会的交际花,她们年轻貌美且向往爱情,却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她们深陷于黑暗丑陋的社会中,金钱和身份束缚了她们的自由,以至于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造成玛格丽特和陈白露悲剧人生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性格、爱情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分析二者悲苦的命运的本质原因、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一.性格原因

“茶花女”玛格丽特是法国巴黎上层社会的交际花,她本是一个来自贫苦乡村的姑娘,迫于生计做了一名妓女。由于玛格丽特每次去剧院都带着一束茶花,所以人们称她为“茶花女”。陈白露与玛格丽特的经历相似,她出自于书香门第,家道中落后迫于生计成为了有钱人的情妇。由于人生经历的相似,二者的性格都有着“二重性”的特点,这也是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本质原因所在。

在文学作品中,具有“性格二重性”的人物更具有悲剧色彩,玛格丽特和陈白露就是如此。一方面她们都沉醉于物质生活无法自拔,“对金钱的贪婪超过了羞耻心”①,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时刻保持自己华丽的外表和奢靡的生活水准。在《茶花女》中,“玛格丽特一年要花十多万法郎,她欠了很多债。”②在《日出》中,陈白露拒绝和方达生一同回乡时也说到:“不懂?我问你养得活我么?……我要人养活我,你难道不明白?我要舒服,你不明白么?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我要跳舞,你难道听不明白?”③这都表明玛格丽特和陈白露已经陷入了物欲横流的金钱世界,她们在纵欲中享受肉体上的快乐,希望通过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

同时,玛格丽特和陈白露也有着纯洁而善良的一面,她们明白金钱不会带给她们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天性中的单纯让玛格丽特不能安心地沉沦,看透社会险恶的陈白露也会怀念做“竹均”的轻松日子。在两人的从妓生涯中都出现了一个真诚善良的青年男性。阿尔芒的出现让玛格丽特死灰般的生活又燃起了希望,方达生出现时陈白露心中也有过动摇。“她虽然陷入了‘习惯的栓桔,但仍然眷恋着青春,心中仍有不熄的诗情……这使她陷入了重重的矛盾之中。”④表面上玛格丽特和陈白露都轻浮可笑,实际上她们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处境。

面对暗无天日的生活,玛格丽特和陈白露也有过挣扎,但也是无果的反抗。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反抗方式和反抗目的存在差异。玛格丽特主要为了爱情而反抗,她彻底诀别旧日的颓靡生活,甚至典当变卖马车、珠宝和家具,为美好未来竭尽努力。虽然为了阿尔芒兄妹的名声和前程她选择了隐忍,放弃了反抗,但她为爱情反抗的勇敢是值得赞叹的。玛格丽特用物质上的牺牲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她反抗的目的是为了爱情、为了自己。不同的是,陈白露对社会的反抗主要表现在对小东西的解救上。陈白露直面金八爷的强权势力,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救下小东西,并让潘月亭说情认了小东西为干女儿。与乡下来的没有文化的玛格丽特不同,陈白露是有着“五四”新思想的女性,她的反抗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是内心残存的善良在驱使她进行反抗。在反抗精神上玛格丽特和陈白露有着明显的区别,玛格丽特为了爱情而反抗,并用隐忍和牺牲的方式追求着自己的幸福;陈白露的反抗是由于本性中的善良,她反抗的方式是直接的。

玛格丽特和陈白露都是有着“性格二重性”的人物,在黑暗的社会里清醒的人也是痛苦的,所以性格原因是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本质原因。不同的是,玛格丽特的反抗较为温和隐忍,而陈白露的反抗更加直接,不管是温和还是直接,面对充满黑暗又没有人性的社会这些反抗都是徒劳。

二.爱情原因

《茶花女》是一部爱情通俗小说,《日出》中也有着爱情的情节,作为黑暗社会里的清醒人,玛格丽特和陈白露依然希望得到爱人的救赎,但对于她们来说这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由于爱人无法给她们稳定长足的幸福,两位女主在爱情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挫折,所以失败的爱情也是两位女主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非常纯洁,为了爱人更好的前途他们愿意放弃一切,但高尚的爱情依旧以悲剧收场。这份爱情过分的纯洁天真,他们将自己全部的精神寄托都放在了爱情上,当爱情破灭时,一切美好也都消逝了。玛格丽特明白爱情是奢侈品,但当爱情来临时她还是全身心投入进去,为了爱情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幸福来保全爱人的名誉。玛格丽特就像握住救命稻草一样享受着阿尔芒的爱,所以当阿尔芒用言语行为来羞辱她时,她的内心是无法承受的。同时阿尔芒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资产阶级青年,嫉妒心报复心强,行事冲动不计后果。玛格丽特“背叛”他后,他进行了疯狂的报复行为,这让玛格丽特伤心欲绝,最终香消玉殒。

陈白露有过一段充满美好幻想的婚姻,她嫁给了一位诗人。刚开始,他们沉浸在快乐和新鲜感中,对未来也抱有希望,但最终以平淡、无聊和相互厌烦作为结束。之后方达生带着救赎的意愿来表明爱意,他希望“白露”可以做回“竹均”,和他一起过平平淡淡地生活。方达生的诚意让陈白露的内心有了小小地动摇,但她没有接受这份爱,曾经的失败婚姻让她对爱情充满怀疑和厌倦,她不敢再放下一切去追求纯洁的爱情,也没有了追求幸福的决心。

不同的是,爱情悲剧是玛格丽特香消玉殒的直接原因,却只是陈白露悲剧命运中的因素之一。玛格丽特将爱情看得无比重要,面对爱情的逝去她无法拯救自己,陈白露深知爱情是救不了她的,所以爱情悲剧可以让她痛苦却无法让她绝望。

三.社会原因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說,玛格丽特和陈白露的悲剧是社会导致的。在黑暗社会里,玛格丽特和陈白露只是供人玩乐的“物品”,她们得不到尊重,无法作为一个“人”活着。虽然《茶花女》和《日出》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品,但他们的故事环境具有相似性。玛格丽特生活在法国资本主义没落时期,陈白露生活也生活在金钱至上的时代,“五四运动后,资本主义发展下滋生的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也使人内心的欲望愈发膨胀。”⑤

“陈白露和玛格丽特两位女主人公的堕落,都折射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⑥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玛格丽特身边的一切都被金钱所束缚。巨大的债务让她无法脱离“被包养”的状态,即使遇见了自己的爱情,玛格丽特也无法与自己的爱人在一起。陈白露所处的是一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上层社会的人以剥削穷人的方式来赚钱,下层人民为了活着必须卑躬屈膝。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里,陈白露也只能靠“被包养”活下去。金钱统治的社会让陈白露“处于不可解决的精神矛盾之中,最后导致她精神崩溃而绝望地自杀”⑦,在日出之前了却此生。

玛格丽特和陈白露受尽了上流社会侮辱和冷嘲热讽,这也给了她们很大的压力和痛苦。潘月亭的秘书李石清看不起陈白露,他抱怨道:“陈白露是个什么东西,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又不是姨太太,这么一个贱货!”⑧阿尔芒的爸爸也非常嫌弃玛格丽特,自己的儿子和妓女在一起是有辱门楣的。虽然玛格丽特是个天性善良的女人,但这个等级思想森严的社会无法接受她,她也只能痛苦地放弃自己的爱人,回到风月场所继续自己厌恶的生活。玛格丽特想改过自新,成为一个可以拥有幸福的人,但这个社会剥夺了她的希望,残忍地将她推向了绝望。

面对这个残酷的社会,玛格丽特和陈白露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向绝望。她们在金钱的势力下不得不堕入风尘,又不得不在世人的偏见和冷酷中痛苦地活着,对于她们来说悲剧命运是无可避免的。

结语:《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和《日出》中陈白露都是经典的苦命“交际花”形象,悲剧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性格、爱情和社会的原因比较突出。既沉醉于金钱生活又厌恶黑暗社会的“二重”性格是让她们处于痛苦地挣扎中的本质原因。不圆满的爱情悲剧是玛格丽特走向绝望和死亡的直接原因,而直接导致陈白露自杀的原因是“金钱”的逼迫。来自黑暗社会的迫害和偏见则是她们逃脱不了悲剧命运的更深层的原因。在多种原因的合力下,玛格丽特和陈白露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这种悲剧性让两个人物的艺术性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静姝.探析《茶花女》悲剧根本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

[2](法)小仲马著.王振孙译.《茶花女》[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8月.

[3]曹禺.曹禺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

[4]李康仁.韩国曹禺早期话剧研究概况与曹禺剧本分析[D].复旦大学,2004.

[5]王祎凡.浅析曹禺《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成因[J].大众文艺,2017(10).

[6]王澄霞.借得西江水,催开东苑花 ——曹禺《日出》与小仲马《茶花女》之比较[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7]田本相.《日出》论[M].曹禺研究专集(下),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9月.

注 释

①刘静姝 探析《茶花女》悲剧根本原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②(法)小仲马 王振孙译 《茶花女》[M]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8月

③曹禺 曹禺作品精选[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

④李康仁 韩国曹禺早期话剧研究概况与曹禺剧本分析[D] 复旦大学,2004年11月13日

⑤王祎凡 浅析曹禺《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成因[J] 大众文艺,2017年10期

⑥王澄霞 借得西江水,催开东苑花 ——曹禺《日出》与小仲马《茶花女》之比较[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4卷第4期

⑦田本相《日出》论[M] 曹禺研究专集(下) 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9月

⑧曹禺 曹禺作品精选[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

(作者介绍:张咪,湖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茶花女玛格丽特
逃家小兔
玛格丽特
向前多走三千米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浅谈茶花女悲惨结局
茶花女吊灯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
巨人汤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
茶花女葬在红灯区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