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高线公园植物景观解析及启示

2020-09-06 10:36尹吉光刘晓明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线公园景观

尹吉光 刘晓明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意识到城市结合自然是解决诸多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1]。植物是将自然引入城市的决定性要素[2],相关植物应用研究在将自然与城市融合、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3]。城市人工营造植物景观与天然形成植物景观的本质区别就是要综合平衡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实际需求,因此也面临更加复杂的制约因素。

美国将自然引入城市的实践走在世界前列,从中央公园为最初的典型代表,经过一系列实践探索,以高线公园的建成实现了重要的标志性成果[4]。高线公园的出现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体量虽然远远无法与中央公园相比,但影响力却完全可以与之媲美。高线公园不是唯一在废弃铁轨上完成的公园案例,但却以综合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平衡成为当代城市自然景观的典型代表,为植物、野生动物和人类创造了一处城市廊道,展示了自然融入城市的无限可能[2,4]。高线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是综合生态、公众参与、经济和美学等进行的系统过程,是公园实现自然融入城市的关键举措,它集保护性与创新性为一体,对公园综合效益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

1 高线公园设计建造的背景及过程

高线地处纽约市曼哈顿区西部,在1980年正式结束运输使命后,一直处于拆与不拆的争议之中[5-7]。1999年,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非盈利组织“高线之友”积极倡导保护高线并把它重新开发为市政公园。2004年,为了项目的启动,纽约众多有影响力的人共同努力,促进了高线再开发的迅速实施[5-6,8]。为了保证高线公园最终的效果,纽约市政府和“高线之友”组织了全球性设计竞赛。选拔结果舍弃了建筑化的场地再造以及尝试完全保留现状植被的方案,选择了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和Diller Scofidio&Renfro设计事务所的联合方案[4-6]。因该方案“基于几十年来高线上繁茂的动态植被群落,团队设计了能够捕捉场地精神的全新体验[4]。”项目负责人为詹姆斯·科纳(James Corner),种植设计由“新宿根植物”景观运动的代表人物,荷兰植物景观设计师派特·欧多夫(Piet Oudolf)负责。高线公园分为3个区段进行建设,已于2014年全部建成开放。公园硬质景观元素设计风格是延续的,但植物景观却有很大区别,其中一二期几乎对原生植物景观进行了完全设计更新,而第三期则保留了大面积的原生自然植被[2,8]。

2 高线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及实践应用

植物景观是高线公园最具特色的设计亮点之一,它在外观上表现为规则种植空间内自然的形态,是设计对丰富的生态、美学和人类使用功能等全面考虑的直接反映,具体表现在以下5方面:

1)参照基地原生植物景观特征进行了艺术化的延展及升华,体现了新与旧的融合[2,9]。纽约居民之所以为高线的保留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这项特殊的工业遗迹,另一方面也是被高线美丽的自生植物景观所着迷[10]。在设计开始阶段,无数人担心改造将会遗失场地原生植被特征,但事实证明完成后的高线公园不仅完美继承了原来野生植被的灵魂,还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新的升华[4]。它没有完全保留原生植物景观,而是运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以艺术的手法再现了“自然”的多变植物景观[1,4,10]。从植被类型的选择可以看出,植物景观布局并没有遵照高线公园原始单一草甸类植被形式,而是对其景观特征提炼后进行了新的地段性艺术表达[1],将单一的植被类型延展为丰富的植物景观形式。代表类型包括树林、草原、灌木丛、草坪和野生花卉等(图1),基本包含了在高架铁轨上几乎所有可能的植被类型,给使用者营造了特征鲜明的植物景观空间体验。设计特别注重对场地原生种类的选择利用,但并不限于场地内现有的植物,而是以基地生态条件为基础综合分析,应用有潜力健康生长的更多植物种类[4,7,11]。在植物景观演变过程中,还会根据生长情况淘汰不适合的种类并增加新的替代种类[4]。

图1 高线公园设计植被类型分布

2)创造性的植物景观结构及细节处理。高线公园是在废弃的高架铁轨上修建而成,事实上是一处屋顶花园[4,6]。基于高架特殊条件的限制,设计师运用若干创造性的设计手法,营造了与硬质景观彼此衔接、具有独特肌理形式的植物景观。首先是“植—筑”理念的应用。高线公园植物与硬质景观是一种相互楔入的结构,根据场地的实际功能和造景要求,实现了灵活的从1%至100%变化的比例关系。它不仅有效地通过缝隙结构避免践踏、保护植物的生长,同时体现了丰富的“犁田”式肌理变化,表达了人工与自然的趣味契合关系[5,7]。其次是“矩阵”理念的应用。高线植物组团布局采用了“矩阵”形式,表现为优势种成丛组合的状态[2,4]。这是派特.欧多夫(Piet Oudolf)第一次在实际项目中大尺度应用这种形式,有效形成了兼具自发性和动态性的多变植物景观[4]。矩阵式种植与规则式铁轨和枕木排列具有极高的吻合关系,同时也类似于花境设计的组团式布局,它既符合人类的审美要求,也更容易达到相对稳定的景观效果。最后是“帷幕和窗帘”理念的应用。公园有大量宿根植物为主的区域,由于高线的宽度限制,势必需要密集的植株才能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背景效果。设计师充分应用多种植物作为半透明结构充当背景以填补植物花、茎间的空白空间,通过运用这种负空间的种植方式,虚实结合,营造出一种帷幕般的效果[11-12]。

3)充分满足人类的使用及审美要求。高线公园贯穿于密集的居民区和办公场所,具有大量的人流活动及观赏需要。设计巧妙地将植物景观与人群活动场所相契合,既保证了“野性”植物景观的再现,又满足了公共场所人群活动的要求[5]。高线植物景观的强大生命力还在于以艺术化的“自然”植物景观满足居民近距离观赏和接触自然的挑剔审美要求。设计首先应用了传统审美造景手法如障景、对景、夹景、框景等,营造了艺术化的空间形态;其次塑造了鲜明的美国北方植物季相变化和同一季节的丰富动态变化,充分展现了植物从萌芽到绽放到枯亡的四季交替的自然魅力[12],特别是在冬季保留的干枯植株同样形成了另外一种震撼的美[4];最后是应用了多种前文所述的创新性植物设计理念如“植-筑、矩阵、帷幕和窗帘”等,克服了高线的特殊环境限制并相应形成独特的植物景观特色。

4)动态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高线公园最初的营造理念之一就是创造一种动态的可持续植物景观,设计建议永远保持一种未完成的状态,使公园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持续的变化[6]。“你能够在任何时候都感觉到变化:从一种美到另一种美。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保证统一性的基础上,帮助或促进植物生长的过程、改变和移动”[1]。这综合表现在季相、群落构成、植物种类的持续变化,但它并非完全自然演替而是需要人工管理引导,是一种人类参与但并不绝对控制结果的演化过程,它仍然是城市而不是郊区景观[4]。

5)丰富生物多样性的促进。高线公园虽然是在高架铁轨上建设而成,但体现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末,高线上生长着大约400种植物,其中161种是高线原生植物种类[4,9]。高线植物景观形成后还吸引了包括鸟类和昆虫在内的多种生物。有证据表明,高线植被在生态联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营造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环境[4,13]。

3 高线公园植物景观建设及养护管理

高线公园植物景观建设和养护管理同样是以深层次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综合平衡为支撑条件,是公园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2]。高线公园开辟了独特的城市植物景观营造的新模式[10],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科学的公众参与和维护管理机制。一是严谨的管理组织:公园以社会组织“高线之友”为主体承担建设和养护管理职责,很多成员都是义务参与,具有极高的热情和专业知识。他们创建了专门的宣传网站,设计了统一的公园标志,组织了周密的管理方案。从保护高线运动到参与设计建造过程和后期管理,纽约市民的积极参与是该项目能够问世并保持活力的重要条件[6,14]。二是科学的养护管理策略:“高线之友”定期开展各种会议及活动,将植物动态景观的演化与市民的管理参与整合在一起,既有效降低了养护管理的投入,又能够让市民亲自参与自然演化的过程,极大增强了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心,使高线公园成为纽约市民愿意共同维护的城市公园[8-9,15]。

2)建造及管理结合了实际的经济条件。高线公园的植物景观虽然需要高昂的建设和维护成本[4,8],但却经过了综合的经济效益平衡分析。公园建成后周边地产的升值、带来的综合旅游效益及社会生态效益等,经测算会远远超出实际的投入。公园建成后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发生器,吸引了面向新的文化机构、商业及住宅建设的投资[5,13]。管理费用除政府和周边地产商的直接投入外,还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其他企业和个人的持续捐赠,结合居民的义务管理工作,完全能够维持动态植物景观稳定的发展演替[2,14-15]。

3)植物景观维护阶段对生态效益的重视。高线公园植物景观的养护是以生态低碳的养护管理标准进行的,具体包括应用非汽油剪草机修剪草坪、不用杀虫剂和除草剂而应用人工除虫拔草的方式、现场堆有机肥代替化肥、人工修剪植物等。这些措施避免了化肥、除草剂、汽油等对环境的污染及额外的能源消耗,保证了植物景观的健康演替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4]。

4 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根据高线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建设及养护情况,证明公园同时满足了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综合要求,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可持续植物景观[6]。其设计典型生态举措包括:尊重场所原有的植被特征、基于场地生态条件、创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社会功能举措包括美学、活动和文化3个方面,各方面都有具体的表现特征:如艺术化再设计的自由演替植物景观、公众参与植物景观的设计与管理、人工参与引导植物群落的发展、充分结合市民的实际活动要求等。经济方面举措包括植物景观建造和维护满足经济可行性、通过植物景观促进投资和地产升值以及旅游收入等(图2)。

图2 影响高线公园植物景观形成的综合因素

虽然高线公园的设计建造尽量考虑了各方面的综合需要,体现了包括对自然及人文关怀的超前设计理念,但它带来的也并不都是赞誉之声。设计及管理本身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使公园建成后也伴随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当前在多数城市存在的环境品质提升后区域“贵族化”对平民的挤出效应[4]、公园运营管理对市民使用的一些具体限制等,但这无损于其成为城市植物景观营造的标杆之一。高线公园主持设计师詹姆斯.科纳(James Corner)说:“你不能在任何其他地方复制它,它的生命和能量基本来自于独一无二的环境[4]”。虽然从这个概念讲,几乎任何场地都有独特的环境,优秀景观无法在其他地方复制,但我们仍能从中获得无数的灵感及现实的参考价值[4]。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却开始经历很多与美国城市相同的问题,高线公园的设计理念应当给中国的城市植物景观营造以积极的启发。

1)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自然缺失问题,因此设计动态和变化性的植物景观,将自然引入城市并促进生物多样性,对于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城市环境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城市中设计具有自然特征的植物景观要求具有生态和自然的意识,以科学的设计思维和原则,综合生态、社会和经济因素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所谓自然融入城市,并不仅仅是在城市中建设供人们观赏的自然景观,而是将自然引入人们的生活,要充分考虑结合文化艺术和市民参与的无限可能,让人们能够置身其中,不仅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亲身体验植物景观演化的过程。

2)根据养护和管理水平进行针对性设计。中国存在巨大的城市差异化问题,不同城市或同一城市不同地区在园林建设管理投入上有着巨大差别,特别是对于很多中小城市而言,要解决面临的资金压力,可以借鉴高线公园进行差别化设计。高线公园植物景观是一种相对完美的极致情况,对于其他场地完全可以采用减法的手段实现可持续植物景观的建设。高线公园从铁路废弃到公园正式建成,历经30多年的时间。我国也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思维,很多场地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设计,宁可留给以后解决也要避免仓促上马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会造成资金浪费,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完全破坏场地的独特气质和潜力,失去未来更好的发展可能。

3)鼓励我国设计师大量应用乡土植物,并促进苗圃对乡土植物的重点栽培及野生植物引种驯化工作。高线公园之所以能营造如此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与美国具有强大的乡土及野生苗木来源是分不开的,这应该成为我国城市综合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及政策引导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4)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市民参与意识。高线公园植物景观能够实现稳定动态演变的优美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包括公众参与的综合营造方式。我国市民对于自然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基础,因此对他们进行自然和环保意识的教育也非常必要。我国城市比发达国家有更多人力以及政策引导上的优势,市民对于农业生产和园艺有广泛的参与热情,应该提供更多允许市民参与的平台:一是设计阶段通过宣传让市民了解设计意图,通过公共讨论调查投票等表达他们的实际需求;二是参与养护过程,通过对更多绿地进行低碳养护和社区花园建设等策略,使市民成为景观的一部分;三是开展儿童专项活动,我国市民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将综合教育与儿童活动充分结合,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高线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关于“三线交一”的思考
坚持道德“高线”争做合格党员
高线轧机主电机励磁控制系统优化改造
高速线材PF线故障攻关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