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鑫
(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辽宁 海城 114200)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科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资料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脑血管病的患者数量每年增加200万以上,且以中老年患者为主[1]。脑血管病患者的病程一般较长,且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四肢麻木等,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很容易引发患者的负面情绪。因此临床治疗需要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明确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了解康复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在家庭或社区中完成主要治疗。所以在住院期间制定合理的优质护理措施,加强患者的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2-3]。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的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了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探讨后者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疾病认知度、抑郁改善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情况,并总结相关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共计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探究组和参考组,各53例。探究组53例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3例和20例,年龄为48~75岁,统计学平均值(56.16±3.03)岁。参考组53例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2例和21例,年龄为46~76岁,统计学平均值(56.73±3.12)岁。所有患者的入选均依据脑血管病相关诊断标准,知晓相关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存在语言障碍,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排除患有可能干扰研究结果的疾病(如伴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或其他内科重症疾病)的患者。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岁数、病程、疾病进展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的结果近似,差别无统计学价值(P>0.05),适合参加对照分析。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加强健康指导等基础措施。参考组患者再次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嘱患者按时服药;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等。探究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方法[4-5]如下:①组建优质护理团队。根据医院的情况,组建高素质团队,由临床经验丰富、护理水平高的主管护师担任责任组长,负责小组的人员配置和管理。在工作中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定期进行培训,学习优质护理的治疗理念的相关临床技能;②健康宣教方法。包括书面教育和口头教育。在患者入院后帮助患者及家属熟悉病房,尽快适应住院期间的生活和治疗环境。此外,还应结合印制作宣传册,为患者介绍病区的疾病知识、饮食及用药和检查的注意事项,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疼痛护理。系统地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告诉患者疼痛产生的机制、针对疼痛的治疗计划以及准备采取的干预措施等等,通过节奏舒缓的音乐或影片等转移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此外要注意保持病房内的安静环境,指导患者调整体位,改善睡眠质量,从而缓解疼痛。对于疼痛情况较严重的患者,必要时可以使用药物干预,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④饮食护理。纠正患者的患者的饮食习惯,建议多食用低油、低脂、低盐、无刺激、高纤维、高蛋白的食物,以鸡、鸭、鱼、牛肉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减少动物内脏的食用,同时结合促消化训练,改善营养不良;⑤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心态,积极地面对疾病和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保证治疗过程顺利;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他们疾病丧失自理能力,往往会有更严重的负面情绪,如悲观、烦躁等,甚至可能出现轻生的念头,所以应做好更充分的心理干预,指导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尽早地开始心理疏导和暗示等,保持交流的轻松氛围,注意避免在交谈中涉及不愉快的话题或面露不悦。与患者共同进行一些可以改善心情的娱乐活动,如下棋、看电视等[6]。⑥功能锻炼。对于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针对性功能锻炼计划。例如指导患者保持合适舒服的体位,对于肢体反复出现不适的患者,可以适当地采取牵拉等处理,辅助患者进行髋、膝关节的活动;而对于长期处于侧卧位的患者,应指导其适当地加强肩、腕关节的伸展运动;所有患者均应尽早下床活动,帮助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纠正错误的步态,改善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对于伴有偏瘫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针灸、推拿等理疗,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功能恢复,预防肌肉萎缩。
1.2.2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变化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行走、意识、生活自理等,评分为百分制,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情况越差;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能力评分,主要项目有洗漱、进食、自主进行大小便等,同样采取百分制,其中20分以下表示完全无自主活动,60分以上表示可自理生活,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强;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满意数之和的百分比。
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其中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的总分为56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程度约明显,其中7分以下代表无焦虑;而21分以上则代表明显焦虑。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的总分同样为56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约明显,其中7分以下代表无抑郁;而21分以上则代表抑郁程度明显[7-8]。
对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主要内容包括,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过度灌注综合征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数据的处理选择SPSS 20.0软件,包括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参与对照分析的所有数据。关于平均值对比的研究数据选择()的格式表示,使用t检验验证差异性;关于例数、比例相关的研究数据选择[n(%)]的格式表示,使用χ2检验验证差异性。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功能评价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采取干预措施前,探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9.44±4.54),参考组评分为(69.87±5.02),经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0.684,P>0.05);探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为(55.49±7.62),参考组评分为(55.62±8.06),经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0.238,P>0.05)。经过治疗,探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6.45±3.13),参考组为(43.21±4.06),经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探究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t=12.213,P<0.05);探究组的生活能力评分为(69.88±6.73),参考组为(60.59±6.17),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探究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t=4.846,P<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对比:经统计,探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为非常满意27例,满意24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6.5%(51/53);而参考组患者的结果为非常满意22例,满意21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81.1%(43/53)。经比较,探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参考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64,P<0.05)。
2.3 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对比: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探究组和参考组的HAMA及HAMD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探究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对比()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经统计,在住院治疗期间,探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1例,未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或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为1.8%(1/53);而参考组患者中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3例,过度灌注综合征2例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2%(7/53)。经比较,探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参考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95,P<0.05)。
脑血管病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该病的优质护理措施是临床研究的一项热点。近几年的研究经验表明,提升优质护理的第一步,是要组建优质护理团队[9]。根据医院的情况,组建高素质团队,由临床经验丰富、护理水平高的主管护师担任责任组长,负责小组的人员配置和管理。在工作中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定期进行培训,学习优质护理的治疗理念的相关临床技能;此外要注重健康宣教方法。包括书面教育和口头教育,为患者印制作脑血管病宣传册,在医院走廊宣传栏张贴相关海报,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此外要加强疼痛护理,系统地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保持病房内的安静环境,指导患者调整体位等缓解疼痛。另外,纠正患者的患者的饮食习惯也十分重要,应多食用低油、低脂、低盐、无刺激的食物,结合促消化训练,改善营养不良。近年来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心态,对于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根据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并耐心地指导患者进行锻炼[10-11]。
在脑血管病防治工作中使用优质护理手段,可以显著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服药率、疾病知晓率与控制率,这主要是因为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让患者能够知晓自己的病情,理解治疗手段,采取适合的生活方式。此外,不少脑血管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影响了患者的后续治疗,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而优质护理同样可以通过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本研究中,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探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结果表明,探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探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参考组;探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及HAMD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总体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增强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缓解抑郁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切实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