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琦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000)
凝血四项在临床检验中常见的检验项目,也是患者于进行外科手术前需开展的检查项目[1]。止血功能作为机体重要功能,在受到外因引发出血时,凝血功能会起到重要作用,使血液凝固进而防止失血过多[2-3]。如果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对会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5]。为了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与标本放置温度、放置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选取于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这一期间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作为受检对象,静脉血进行常规凝血四项检验,分析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四项、冰箱保存与室温保存下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于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这一期间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作为受检对象,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25~43(34.25±10.25)岁。静脉血进行常规凝血四项检验,并将黄疸、乳糜以及溶血血样充分排除。
1.2 方法:于清晨受检对象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标本,分别采集静脉血2 mL,在美国进口BD凝血真空采血管与国产凝血真空采血管(甲、乙)中放置。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验操作。检验标本采集结束后马上进行血浆分离处理,分离速度每分钟3500 r,低温分离时间在10 min左右。把血浆分装至塑料子弹头,即刻进行凝血四项检验,检测所得结果当做即刻测定值,把BD管在冰箱与室温环境下放置保存,随后分别于2 h、4 h、8 h后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准确记录。此次检测应用仪器选择全自动血凝仪,型号为思塔高STACompct。
1.3 观察指标:观察与记录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四项、冰箱保存与室温保存下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用统计软件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如凝血酶时间等)选择标准差()表示,检验选择t,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四项结果分析:BD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12.12±1.89)s、(37.73±11.49)s、(16.99±2.77)s、(3.66±0.59)s;国产甲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11.96±1.76)s、(36.87±9.84)s、(16.97±2.54)s、(3.52±0.75)s;国产乙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12.26±2.01)s、(36.53±10.23)s、(13.52±2.01)s、(3.15±0.69)s;国产乙组的凝血酶时间水平比BD组低(P<0.05)。
2.2 冰箱保存下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分析:见表1。与冰箱保存血液即刻相比,保存8 h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与凝血酶时间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室温保存下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分析:见表2。与室温保存血液即刻相比,保存8 h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室温保存血液即刻相比,保存8 h凝血酶时间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冰箱保存下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分析(,s)
表1 冰箱保存下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分析(,s)
注:*与即刻相比,P<0.05
表2 室温保存下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分析(,s)
表2 室温保存下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分析(,s)
注:#与即刻相比,P<0.05
凝血检验属于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病理、生理变化的判定指标,也属于术前血栓前状态评估与血栓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诊断等的重要依据[6-7]。凝血酶原时间是对外源性凝血系统中凝血酶原有无正常敏感指标充分反映,还是抗凝剂治疗检测的重要指标[8]。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对机体内源性凝血系统充分反映,也是肝素治疗时的首要监测指标,灵敏度与准确度都比较高,确保肝素治疗的安全性,凝血酶时间一般对血液循环中的抗凝物质进行检测,纤维蛋白原在纤溶检测中应用[9]。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因为检测仪器与检测方法的日益发展,自动化程度得到普及,目前分析前质量管理成为凝血检验的重点内容,也是引发检验结果不准确的重要环节。检验科分析前质量管理主要表现在检测系统、选择凝血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时间以及放置温度的控制方面[10]。现阶段,市场上存在不同种凝血真空采血管,包括两类,一类为进口凝血真空采血管,另一类为国产真空采血管,进口采血管的质量比较好,商品化比较高,价格昂贵,引发国内大部分医院都采用国产采血管,但因为生产厂家与生产批号的不同个,引发采血管质量也不同,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11-12]。有关研究表示,一些采血管存在死腔表现,其会引发凝血检测与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不准确[13]。本研究结果显示:国产乙组的凝血酶时间水平比BD组低;与冰箱保存血液即刻相比,保存8 h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与凝血酶时间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室温保存血液即刻相比,保存8 h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室温保存血液即刻相比,保存8 h凝血酶时间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凝血标本保存时间与保存温度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建议需要4 h内结束检验操作。有学者表示,标本放置时间与放置温度的变化,统计学分析虽然有一定差异性,但其变化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决策的影响不大,不能与临床价值变化等同,判断结果的变化对临床决策界限是否有影响,国内外通常根据不同性的百分比确定。所以,临床认为检验科需按照自身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与工作环境等因素,对实验室凝血检测影响临床决策界限进行有效制定,以此满足临床的具体需求[14]。
总之,由于凝血真空采血管厂家和质量的存在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建议按照医院特点与要求合理选择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标本采集后需在2 h内完成检测,并对实验室凝血检测影响临床决策界限有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