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支架联合HIFU治疗对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及远期疗效评价

2020-09-04 06:40:36夏文岩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肝门梗阻性黄疸

夏文岩

(庆云县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山东 德州 253700)

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作为临床上一类难以治疗的常见病,主要是指一类位于肝总管及左右肝管汇合部位所形成的恶性肿瘤,该疾病可能会引起单管梗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预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结合以往资料发现,该病最为常见的病因包括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以及其他类型的转移癌等,但由于肝门部位具有较为复杂的解剖部位。有调查资料显示,约有10%的肝门部恶性肿瘤患者仅可存活5年,而手术切除率通常低于20%,另外,约有80%以上的患者需要采用姑息手术治疗[2]。目前,针对 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开始将双支架治疗作为手段,并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为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小,可作为一种首选的方法[3]。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仅给予双支架手术治疗所获得的疗效一般,无法对黄疸进行有效的缓解,为此,现我院开始在双支架的基础上加用HIFU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CT、MRI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并经过病理证实,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在48~73岁,平均年龄为(53.2±3.4)岁,疾病类型为:20例胆管癌,18例胃癌术后腹腔转移,7例原发性肝癌,按照Bismuth-Corlett分型:Ⅲ型34例,Ⅱ型11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在49~72岁,平均年龄为(52.1±3.6)岁,疾病类型为:22例胆管癌,14例胃癌术后腹腔转移,9例原发性肝癌,按照Bismuth-Corlett分型:Ⅲ型32例,Ⅱ型13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签署了关于本次研究的知情权同意书,试验符合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双支架治疗,方法为: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后,选取患者的右腋中线第8或者第9肋间作为穿刺点,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后,在透视的条件下,采用21G的穿刺针在左侧及右侧的肝管或者肝右前、后叶的胆管部位进行穿刺,后对穿刺道进行适当的扩张[4]。向其中插入0.035英寸的超滑导丝至肝内胆管,经过导丝向其中送入5F的Cobra或者Cor dis VER导管,在导丝及导管的协同操作下,进入到狭窄段,后进一步对狭窄的有关部位及长度进行明确,同时判断好下将超交换超滑导丝引导支架输送系统成功通过阻塞段[5]。后将两侧的支架分别插入,在支架的下端对齐,并释放,同时保证释放的长度需要超过阻塞端1.5~2 cm,待支架操作成功之后,常规放置6至8F的引流管,并在3 d后将其拔除[6]。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HIFU治疗,方法为:在患者将引流管拔除后的2~4 d内进行HIFU的操作,帮助患者摆放仰卧位,行超声定位,对治疗靶点部位给予定位,将治疗的参数调整为:频率是0.8 MHz,治疗的功率在150~500 W,行距为4 mm,层厚为6 mm,根据肿瘤的具体大小及情况选择支架的长度及治疗的次数,一般需要治疗3~5次。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含量、总胆红素缓解率、随访3年梗阻性黄疸的再次发生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部疼痛、胆道感染、胆心综合征、支架再狭窄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含量、总胆红素缓解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总胆红素含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总胆红素缓解率、黄疸缓解率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红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含量、总胆红素缓解率对比

2.2 两组随访3年梗阻性黄疸的再次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随访1年及随访3年的梗阻性黄疸再次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随访3年梗阻性黄疸的再次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腹部疼痛、胆道感染、胆心综合征、支架再狭窄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由胰头癌、胆管癌或胆囊癌等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所导致的胆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阻塞等情况所引起的胆汁淤积等症状及体征被称之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以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作为常见[7]。大量资料显示,此类疾病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机会,若此时给予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甚至可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8]。另外,当胆管持续性狭窄或阻塞时则可导致发生较为严重的胆汁淤积,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的死亡,加之长时间的胆汁淤积能够对患者机体的正常代谢造成影响,引起不同程度的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甚至可引起胆道感染[9]。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双支架治疗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胆道梗阻的层面位于肝门处,肝内胆管则会出现不同途径的梗阻,采用双支架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黄疸症状,此种治疗方法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未能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术后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0]。为此,我院开始在双支架的基础上加用HIFU治疗,通过利用体外高能量的超声聚焦到体内的肿瘤靶区,从而产生瞬间升高的高温热,利用空化及机械效应等将靶区肿瘤进行治疗,使其产生一系列的凝固性坏死等过程,从而达到根治 肿瘤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总胆红素含量以及总胆红素缓解率、黄疸缓解率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未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随访1年及随访3年的梗阻性黄疸再次发生率较低,结果提示,双支架联合HIFU治疗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显著,远期疗效较好,能够有效降低胆红素的水平,安全性较高,更有利于对肿瘤组织进行破坏,充分的将肿瘤抗原暴露出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双支架联合HIFU治疗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缓解黄疸的情况,远期疗效好,复发率较低。

猜你喜欢
肝门梗阻性黄疸
鲁晓岚:黄疸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34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6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5-08-29 01:17:01
肝门部胆管癌4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