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颈丛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04 06:21杨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全身芬太尼麻醉

杨倩

甲状腺手术属于比较常见的外科手术,而术中患者麻醉安全性与术后苏醒状况取决于安全、高效的麻醉手段。通常情况下,甲状腺手术选择全身麻醉的麻醉方式,然而此麻醉方法会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较大波动,拉长麻醉时间,加大并发症发生几率。选择单纯颈丛麻醉的手段,极易引发术中患者发生呛咳等现象。本文分析超声引导颈丛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甲状腺肿瘤诊断标准;有甲状腺切除术、颈丛神经麻醉和全身麻醉指征;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知情。排除标准: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者;免疫功能障碍、全身严重感染者;认知功能障碍、酒精戒断综合征等精神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9.5±15.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2例,Ⅱ级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 22~69 岁,平均年龄 (45.5±13.2) 岁 ;ASA 分级 :Ⅰ级23例,Ⅱ级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手术室前30 min所有患者肌内注射0.5 mg 阿托品、0.1 g 苯巴比妥,入手术室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心电图、平均动脉压与血氧饱和度,设立静脉通道,穿刺左侧桡动脉并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注射 1~2 μg/ (kg·min)瑞芬太尼、0.1 mg /kg 咪达唑仑、0.2 mg /kg 顺式阿曲库铵、2 mg /kg 丙泊酚。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颈丛麻醉联合全身麻醉,超声引导颈丛麻醉:借助超声定位引导,注射5~10 ml的0.25%罗哌卡因于平面外C3、C4水平,此水平是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点,待阻滞范围确定后,对其实施诱导并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所有患者均接受快诱导全身麻醉插管后实施机控呼吸,设定频率 12~15 次 /min,设定潮气量 8~12 ml/kg,保持呼气末二氧化碳为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水平。手术中,给患者输入0.5%~1.2%的七氟醚,运用静脉泵注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以持续麻醉,依据所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调整输注速率。手术中应当运用静脉泵连续注射 1~2 μg/(kg·min)顺式阿曲库铵,以保证肌肉放松,控制脑电双频指数值在40~50。手术完成前 30 min,给患者注射 50 mg 的氟比洛芬酯,以利于增强术后止痛效果,手术完成前20 min停止输入七氟醚,手术完成后停止使用所有静脉麻醉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拔管时长、麻醉时长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对比两组术后 2、4、8、12、24 h的疼痛与镇静情况,应用VAS评估疼痛程度,满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更为强烈。镇静评分分值1~6分,有烦躁现象得1分,安静得2分,出现嗜睡得3分,出现昏睡却能被唤醒得分4分,出现呼吸迟钝得分5分,出现深睡无法唤醒得6分[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长、拔管时长、麻醉时长以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长(60.67±2.21)min、拔管时长(7.95±0.67)h、麻醉时长(87.31±2.9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63.22±2.75)、(8.93±0.98)h、(90.82±3.15)min,瑞芬太尼使用剂量(0.46±0.06)mg、丙泊酚使用剂量(318.61±23.77)mg均少于对照组的(0.97±0.15)、(351.15±6.94)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间段镇静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4、8、12、24 h的镇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4、8、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手术时长、拔管时长、麻醉时长以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时长、拔管时长、麻醉时长以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比较(±s)

注 :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 拔管时长(h) 麻醉时长(min) 瑞芬太尼(mg) 丙泊酚(mg)观察组 30 60.67±2.21a 7.95±0.67a 87.31±2.97a 0.46±0.06a 318.61±23.77a对照组 30 63.22±2.75 8.93±0.98 90.82±3.15 0.97±0.15 351.15±6.94 t 3.9589 4.5215 4.4406 17.2906 7.197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镇静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镇静评分比较(±s,分)

注 :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8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 30 2.18±0.73a 2.06±0.44a 1.87±0.61a 2.13±0.48a 2.09±0.53a对照组 30 3.44±0.86 3.39±0.57 3.57±0.75 3.47±0.68 3.41±0.85 t 6.1179 10.1167 9.6316 8.8178 7.2177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s,分)

注 :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8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 30 1.43±0.76a 1.28±0.65a 1.25±0.32a 1.21±0.55a 1.18±0.31a对照组 30 3.37±1.04 2.87±1.36 1.82±0.63 2.02±0.83 1.73±0.47 t 8.2492 5.7776 4.4183 4.4558 5.3505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甲状腺切除术为临床治疗甲状腺肿瘤常见治疗方法,依据病理类型将甲状腺肿瘤划分成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对于恶性肿瘤则要实施清扫淋巴结手术,此手术涉及较大区域,需要多次牵拉神经,若无法实施良好麻醉阻滞,就会加大

术中神经牵拉反应对麻醉与手术安全性能造成影响[2],相关研究发现,对于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而言,适用的麻醉方式有颈丛神经麻醉、全身麻醉,而单纯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较适合颈丛神经麻醉,对于行甲状腺切除合并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患者适合全身麻醉[3]。所以,在甲状腺肿瘤患者病理类型尚未明确前,临床通常选择全身麻醉后行手术。临床实践发现,对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需要大剂量麻醉药实施全身麻醉,对比单纯的颈丛神经麻醉,全身麻醉无法有效阻滞颈丛神经,并且会影响血流动力学与术后恢复意识状况。

伴随临床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麻醉阻滞当中,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麻醉被普遍应用于临床,借助超声动态引导,进行麻醉穿刺可以使穿刺精准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减少穿刺损伤,同时降低局部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单纯颈丛麻醉不能完全达到行甲状腺手术的要求,手术中患者会出现不适感,为此,麻醉医师通常需要添加静脉辅助麻醉药物,但这样会加大手术中的麻醉危险系数。临床实践指出,全身麻醉药物常使用丙泊酚,其优势在于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快速恢复意识,有效止痛,不会太大刺激静脉[4]。而瑞芬太尼属于新型止疼药物,其可以快速起效,强力止痛,对麻醉深浅度可以较好控制,短时间内意识恢复。颈丛神经主要以放射形状分布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所以运用超声引导颈丛麻醉可以清晰观察神经四周药物的分布状况,精准定位[5]。超声引导颈丛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疼痛程度,减少麻醉药使用剂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长、拔管时长、麻醉时长均短于对照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2、4、8、12、24 h,观察组的镇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2、4、8、12、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颈丛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可以有效提升麻醉效果,降低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有效止痛、镇静,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全身芬太尼麻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石榴全身都是宝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