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钢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浙江省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在全省范围内以特大型、大型城市为核心形成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四大都市区[1]。浙江省围绕建设“三纵四横、对角贯通、枢纽提升”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交通走廊,提出了建设四大都市区中心城市与周边重要城镇间的1 h 交通圈。《浙江省铁路网规划(2011—2030)》规划了由22条线路构成的都市圈城际铁路网络,累计里程约1 300 km。本文阐述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并探讨具有浙江特色的都市圈城际铁路发展模式。
浙江省地处长三角地区南部,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2]三大规划叠加区,区域对外辐射能力强。为推动全省域全方位融入国家战略,《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和《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3]提出通过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对接并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构筑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构建长三角省际省会城市和浙江省域、市域、城区1 h交通圈。
目前,浙江省各都市圈城际出行仍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2018 年,浙江省铁路、公路客运量占比分别为23.3%,68.5%;杭州都市圈铁路、公路客运量占比分别为31.2%,60.2%;宁波都市圈为34.6%,38.8%;温州都市圈为12.3%,85.1%;浙中城市群为18.4%,80.1%。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严重滞后,运输方式缺乏选择和必要的竞争,轨道交通分担率低,交通运输结构亟待优化。
为落实“交通强国”战略,优化都市圈运输结构,促进运输方式向多样化、快速化方向发展,浙江省有必要进一步规划建设速度快、密度高、运能大、安全性好的城际铁路系统,弥补都市圈城际交通结构单一的缺陷,改善都市圈居民城际出行条件。
浙江省四大都市圈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核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周边中小城市能级弱;产业转型升级缺乏平台,分工协作不够;区域联系不够便捷,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人口密度不高,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从国内外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经验来看,核心城市足够壮大、周边城市充分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完善发达是都市圈发展和提升的关键因素[4]。以国外发展成熟的东京都市圈和伦敦都市圈为例,其核心城市东京和伦敦对整个国家GDP的贡献均超过20%。2018年,国内排名前10城市在全国GDP中的占比达到23.4%,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明显增强(表1)。周边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产业能级对于都市圈整体的发展推动也至关重要。以伦敦、纽约、东京为代表的国际性都市圈,来自核心城市以外的周边中小城镇的GDP 贡献均占到40%以上,其中伦敦都市圈高达58.4%(表2)。国内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发达地区,中小城镇数目繁多且产业聚集度相对较高。中小城镇在承接核心城市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实现了与核心城市的协同发展,为都市圈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相较国际性都市圈,国内都市圈核心城市带动功能及周边中小城市发展能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表1 2018年都市圈核心城市GDP情况
表2 2018年城市群(都市圈)中小城镇GDP情况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浙江省四大都市圈处于关键转型提升阶段,有必要抓住重要发展机遇,围绕核心城市提升和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核心城市带动功能和辐射能力,提升周边城市综合能级和经济水平,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世界级城市群来看,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建设强大的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拥有较高的轨道交通密度,是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首要条件[5]。轨道交通网络作为都市圈的空间结构骨干,通过核心区内外之间的互动以及跨区域的分工与合作,促进城市之间的经贸往来,有助于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如东京、巴黎、纽约、伦敦等大都市圈都通过高密度轨道交通支撑世界级大都市(表3)。
表3 2017 年国际代表性都市圈区域轨道交通(不含地铁)情况
浙江省四大都市圈城际铁路线网规划总里程为1 300 km,上一轮规划总批复建设线路里程为450 km,线网密度为0.43 km/100 km2。线网规模不仅远远落后于国际代表性都市圈,且低于国内主要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线网规模水平(表4)。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既有规划已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助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需要,迫切需要编制新一轮规划,提升线网规模及密度。
表4 浙江省都市圈与国内其他地区批复路网比较
从国外主要大城市都市圈城际铁路的发展历程看,区域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在交通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引导城镇空间格局的重要推手。浙江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先导地区、长三角地区的有机组成、全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正在以环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协同建设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G60 科创大走廊、沪湖绿色智造廊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长三角重大创新平台,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加快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
浙江省除杭州外大部分地区均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集中于中低端制造业。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都市圈发展重点方向,新兴产业成为各省市重点聚焦领域,但主导产业同质化严重,产业定位不够明晰等问题仍然存在,产业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通过以交通为先导的城市综合开发模式,构建1 h 通勤圈,既能拉近城市之间的距离,又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分配,实现合理化产业分工协同,错位互补发展,各自形成特色化产业集群,避免都市圈内产业的同质化竞争。
随着城市尺度的扩大和人们出行距离的增加,原有城市交通难以支撑都市圈的联系,必须发展快速交通。近年来,浙江省高速铁路及区域城际铁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里程达到1 470 km,高速及区域城际铁路网密度达到1.44 km/100 km2,位居全国第7,主要高速及区域城际铁路有沪昆、宁杭、杭甬、甬台温、京福、杭黄等,在建高速及区域城际铁路有杭绍台、杭义温、金甬等。与之相比,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网仍存在覆盖范围小,城际铁路网密度低,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度不高、不同交通方式衔接水平低等问题。浙江省需要加快推进各都市圈客运向网络化、多层级演进,构建面向国家、区域(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适应都市圈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需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规划建设杭德、沪平、沪嘉、宁象、金武永东、温台连接线等都市圈城际铁路,着重加强与高速铁路、区域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其他层次轨道交通的融合度,完善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和服务水平,提高综合交通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2019 年《交通强国纲要》提出“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引导绿色公交出行,合理引导个体机动化出行。”
常规公交运力在都市圈交通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居民的未来需求,大量的道路交通将带来拥堵、污染、运输效率低等问题。城际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的绿色公共交通方式,具备占地少、能耗低等优势,而且轨道交通列车以电力作为动力,基本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浙江省作为生态大省和绿色交通省,目前正积极推进生态长三角美丽大花园的建设。因此,发展绿色公共交通,提高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不仅有助于解决大城市病难题,还可提升居民公共交通出行体验,满足居民快速、绿色、便捷的出行需要[6-7]。
从《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 年)》实施情况来看,都市圈内轨道交通的覆盖程度还远不能满足各地区对轨道交通的需求以及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浙江省各都市圈内德清、安吉、桐庐、桐乡、象山、永康、兰溪、浦江、武义等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使得既有规划方案及规模远不能适应地区发展需要。此外,都市圈内城际铁路规划发展不均衡,无法适应区域发展对都市圈发展的要求。如杭州都市圈既有建设规划的杭州—海宁、杭州—临安、杭州—富阳、杭州—绍兴4个项目均以杭州市为核心,预留远期实施的杭州—桐乡、杭州—德清、杭州—安吉、南浔—海宁等项目也大都以杭州市为中心规划建设,缺乏城际铁路规划,难以适应长三角区域和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因此,与时俱进地完善和优化都市圈城际铁路网是支撑都市圈经济发展,适应新形势下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大城市由单一的城市空间格局,逐渐发展到城市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的都市区形态。以杭州为例,市区常住人口797 万,根据《杭州都市区规划纲要》远期杭州都市区核心区常住人口规模为1 800 万,其中外围圈层的人口约占76%。未来杭州市将采取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增长速度,鼓励向副中心、外围区域聚集增长。从客流需求规模来看,杭州原有规划的500 km 城市轨道线网规模处于较低态势,轨道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难以满足未来都市圈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8]。
都市圈城际铁路的建设一方面有助于积极引导核心城市向新区、郊区、组团城镇发展,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改善市域综合交通结构,另一方面使得周边小城市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共享核心城市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正在建设的杭海、杭富、杭临和杭绍城际铁路,使得海宁、富阳、临安、柯桥等小城市能够快速融入杭州都市区,既拓展了杭州都市区的发展空间,又使得周边城市共享了杭州都市区的丰富资源,从而带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
本文从融入国家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综合交通质量、完善交通建设规划4 方面阐述了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发展模式,可供其他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