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梁锐 许琛
摘 要: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壮族三月三”作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变迁和外部冲击双重影响下仍旧面临困境。本文旨在运用融媒体时代全方位和多元化的优势,对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进行创新与设计研究,探索新型的传播与传承方式,展现三月三文化在新时代的魅力。
关键词:融媒体;壮族三月三;创新;传承;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5-00-02
“壮族三月三”,又被称为“上巳节” “歌圩节”。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民族节日,同时也是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其中以壮族最为典型。据资料显示,三月三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关于“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在民间传说版本众多,其中最广为流传是人们为了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来歌颂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并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成年以后的刘三姐容貌美丽,便有财主心生歹念强抢刘三姐,刘三姐誓死不从,被财主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文化就此形成。“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人民的歌节,也是壮族人民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壮族三月三”的传统习俗有很多,除了最著名的对歌传情外,还有抢花炮、打扁担、打侗鼓、碰彩蛋、绣球传情、吃五色糯米饭等,也都是极具特色的传统习俗。在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把“壮族三月三”定为广西法定民族节日并放假两天,同年 “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其中之一。
一、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包括“壮族三月三”在内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在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但国内大多数传统节日文化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节日氛围逐渐淡化,参与人数不断减少,发展与传承仍旧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面临逐渐消亡的困境。导致当前大环境的因素有很多,概括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传统节日文化是在特有的历史文化环境和历史经济环境中诞生的,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有的经济土壤。近代以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动。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大量年轻人口流动,传统文化发展所需要的生存土壤和传承人员大幅度减少,而且大多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时另一方面,文化也在摒旧迎新,很多传统文化没有与新时代文化结合,没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发展动力。已不再符合大众喜好,被大众所忽视,长此以往传统文化终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被逐步淹没。
(二)外部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严重入侵,一些来自西方的节日,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和互联网经济下诞生的“六一八” “双十一” “双十二”等大型购物节大肆盛行给原本发展就举步维艰的民间传统节日文化致命打击,民间传统节日文化发展空间急剧减少。西方节日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下出现,并没有经过很长的积累与沉淀,但迎合了现阶段大众的喜爱,符合人们的审美,让人们乐于参与庆祝,满足了快餐文化和消费主义的发展需要。国内大型购物节的出现,抓住了人们的痛点,在“六一八” “双十一”时消费者乐意参与官方的抢购,卖家让利出售以量取胜,实现双赢。而“壮族三月三”虽然作为壮族重要的民族節日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文化沉淀,但是大众很难体会到历史的沧桑和民族节日文化的深刻含义,节日的庆祝形式虽未改变,但人们参与的激情和感情已经发生变化,参与热情逐渐降低。
二、融媒体定义与特征
根据广电总局颁布的《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融合媒体是指全媒体功能、传播手段乃至组织结构等核心要素的结合、汇聚和融合,是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下的新型运作模式。在共享互联网不断发展下,5G技术、大数据、虚拟混合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单一媒体向多元化发展,新兴的文化传播方式让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同时在海量的文化信息中,不同媒体的传播手段各有利弊,所以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融媒体发展迅速,它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将人力、内容、资源、宣传途径进行整合,形成新的互联网共振现象和新型媒体矩阵,在具备超高的信息传播能力的同时,融媒体还具备高效率,低限制,低成本、高覆盖面的特征和专业、精准、个性化的特点。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迅速向社会和社会群体传播传递信息,具有强大的颠覆性。
三、融媒体时代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播模式创新
(一)视频以及动画的制作与投放
视频、动画领域传播力非常强,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常用手段。民族节日文化宣传推广不仅仅要抓住节日内容和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形式与风格也极其重要。近年来电视中常见的纪录片风格已经给大众带来审美疲劳,而快手、抖音、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明显更符合大众的审美、爱好以及快速娱乐的需求。因此,在做视频推广时首先要将少数民族文化符号进行提炼并融入其中,彰显民族特征与韵味。其次借鉴时代流行形式与风格,或者一些时代热点话题、词汇等进行融合,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动画领域同样不遑多让,近几年,中国动画行业及其衍生品行业发展迅猛,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与产业扶持。动画可以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在展现文化深层次魅力的同时能够讲述更多文化背后的故事。而且动画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可以运用多种动画风格,例如MG风格、二维风格、三维风格等,进而吸引更多人群的关注与了解。同时要重视三月三相关的周边文化衍生品、文创产品的设计等,将“壮族三月三”文化融入周边产品中,打造其文化IP将其影响力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二)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推广
新媒体以及新媒体小程序是当前相当重要的一个宣传路径,目前微信用户月活跃账户11.8亿,微博月活跃用户到达5.16亿,是相当庞大的群体,影响力很大。对“壮族三月三”进行宣传和策划,建立微信公众号运营和开发,抓住时代形势进行创作宣传,让读者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时了解“壮族三月三”节日文化。还有微信小程序,例如H5可以通过交互和游戏的形式,让人们在轻松愉快地交互游戏中记住传统文化背后的魅力。
(三)建立“三月三”节日文化数字资源库
设计制作三月三的定制网页,讲述并记录其由来、传说、习俗等,并运用基于二维图像的三维重构技术,对“壮族三月三”的传统习俗进行多角度的图像记录,制作生成三维数字资源库,突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为无法亲身实地感受“壮族三月三”文化的人群提供良好的观看体验,在讲述传统民俗节日的同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传承保护的目的。
(四)利用VR、AR、MR等数字化媒介技术,建立线上线下虚拟体验博物馆
现阶段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已经逐步趋于成熟,可以给人近于真实的体验达到自然交互,通过实景体验和虚景展示相结合,让人们能够切身感受三月三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五)充分利用广西桂林等旅游城市的流动人员优势,对“壮族三月三”进行传播推广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有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是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胜地。伴手礼是游客旅游必买的一种商品,设计出一系列极具民族特色的动画角色——“壮族三月三”吉祥物,将吉祥物IP赋予“壮族三月三”民族精神与情怀,并体现在伴手礼包装上,潜移默化地對国内外游客进行宣传与推广传播,产生破圈效应。
四、结语
融媒体出现为“壮族三月三”提供了良好传承、传播和保护的时代环境,将现有的传播手段与“壮族三月三”文化充分结合进行创新设计,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传播价值,同时增强民族节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提高民族节日文化的社会认可度与关注度,让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再现生机与活力,是我们现在需不断思考与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阮茉莉.广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壮族三月三”为例[J].广西教育,2017(3).
[2]温怀疆,何光威,史惠,段永良.融媒体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2.
[3]黎炼.论“壮族三月三”节庆的保护传承及可持续发展[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8(02).
其他作者简介:
许琛,男,汉族,山西运城人。研究方向: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