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婷婷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时代已经来临。媒介融合给电视主持人的职业道路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电视主持人的自身发展带来新机遇。电视主持人需在认清自身发展现状的前提下,积极谋求合适的转型方向,寻求自身多元化发展,努力抓住时代机遇,提升自身传播影响力。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主持人;多元化发展;自我呈现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2-00-02
一、引言
媒体融合就是指媒体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随着媒介融合形式的不断加深,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关系也愈加密切,多元的媒体平台带来了多元的传播环境。大众传播依赖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为传播渠道的时代式微,网络渠道后来居上。本是大众传播过程重要一环的电视主持人,也必然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定位,以期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适应、发展、进步。
二、媒介融合时代电视主持人发展现状
主持人重构自身定位需要将自身置于当前的大环境下,认清行业趋势,从而找准发展方向。在当今广播、电视、报刊多种媒介融为一体的时代,主持人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
(一)“去主持人化”使主持人定位迷茫
“去主持人化”是指在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地位边缘化的情况。“去主持人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持缺位”,另一方面是“主持多元”。[1]“主持缺位”可见于近几年大火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选秀类节目,它们均不设主持人,而以“全民制作人代表”、导师等新型身份代替主持人角色,使“主持缺位”。而“主持多元”则指一些节目中有“嘉宾主持”加盟,与主持人共同承担主持功能,可令节目构成方式多元化,同时也分散了主持人话语权。
面对“去主持人化”现象的冲击,原本便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主持人更加焦虑,甚至很多知名主持人也在寻求新定位,但结果并不乐观。如前浙江卫视主持人朱丹在主持某时尚盛典时短时间内连续叫错嘉宾名字,被质疑“业务能力”不够,知名主持人尝试网络直播卖货,“带货”能力却不及网络主播等。可见,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去主持人化”的冲击下,即使是知名主持人,也会为自身定位感到迷茫。
(二)“全民主播”时代主持人地位受到威胁
随着媒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不仅报纸、电视节目的部分阵地转移到互联网上,“主持阵地”也拓宽到互联网平台。抖音、一直播、快手等新兴交互式APP延展了主持的空间性与时间性,让主持不再局限在准时准点的演播室,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化身主持人。这种主持条件的低成本化最大的受益者是以往只能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大众,一大批“草根主播”涌现,“全民主播”时代到来。
这些“草根主播”通过直播、经营自媒体等不仅仅分流了过去电视节目娱乐大众的功能,由于网络讯息发布的即时性,更分流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播报功能。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中均见到了作为亲历者的公众用视频、音频在现场直播,将事件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出来,可以说,他们与专业主持人一同完成了新闻报道。新技术导致的主持条件的低成本化,人人都是报道者,专业主持人的地位无疑受到极大威脅。
(三)电视节目主持人权威性增加
互联网的诞生使得媒介传播渠道除传统的大众传播渠道、人际传播渠道外获得了第三种渠道——网络传播渠道。网络传播渠道使得受众可接收的信息量指数级增长,甚至达到了“信息爆炸”的程度。但同时,网络传播渠道传播者鱼龙混杂,导致很多假消息得到广泛传播。随着网络传播渠道一同而来的,是“谣言流言时代” “后真相时代”。
相关调查显示,70%左右的民众把新媒体作为获取外界信息的第一信息源,但同时70%左右的民众将传统媒体视为最可信赖的信息源,[2]说明传统媒体在如今仍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大量造成人心惶惶的失实信息,最终都是由政府专业的新闻机构进行播报辟谣,才渐渐平息。
主持人作为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传播者,拥有对信息辨别真伪、加工整合的能力,能够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加传统媒体与自身的权威性。
(四)主持人“后台”形象“前台化”带来新机遇
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了“拟剧论”的概念,他认为: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生活犹如剧场,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这舞台上的表演者。[3]表演者的表演区域是相对固定的,分为“前台”与“后台”两个区域。“前台”是出于某种目的向他人表演的区域,后台则是观众不能进入的,是人内心没有修饰的地方。[4]对于主持人主持节目这一行为而言,在镜头前主持节目的区域就是“前台”,展现出的行为是有所排练、修饰的,呈现的是一个“表演”出的主持人形象;而主持人未展现在镜头前的区域则是“后台”,主持人呈现出的是未经刻意修饰的作为“普通人”的面貌与行为。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短视频的飞速发展,使得电视主持人突破了原本只在演播室、外景等“前台”表演的限制,将其作为“普通人”的“后台”行为通过网络展示给了大众。如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通过录制“Vlog”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电视屏幕之外的上班生活,将自己除严肃、庄重的新闻主持人之外的另一面展示给公众,受到观众喜爱。“抖音”短视频关于“新闻主播的日常”的话题达到2.1亿播放量,主持人通过短短15秒的短视频展示了“直播结束摘头套” “上半身西服下半身短裤” “在演播室跳洗脑神曲舞”等他们工作之外的另一面,收获了众多“点赞”。还有主持人通过微博、b站分享日常等行为,均是主持人“后台”形象“前台化”的表现。
主持人“后台”形象“前台化”让受众看到了主持人的另一面,打破了受众对于主持人严肃正经的刻板印象,拉近了主持人与受众的距离,这既有利于给主持人的电视节目带来关注度与热度,也有利于主持人本身多元化发展,给主持人带来新机遇。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主持人的转型方向
面对媒介融合时代的冲击,媒介在多元化发展,电视主持人也需多元化发展。在短视频、自媒体、网络节目的席卷下,单一、扁平的主持人形象早已不受受众喜爱,想在融媒体时代立足,主持人必须转变单一角色,构建多元角色。
(一)全能型主持人
“中央厨房”在人民日报的成功运用,给了传媒人关于提升自身能力的新的要求。记者由“采、写”单一型人才转变为“采、编、摄、播”的多元型人才,主持人也绝不能故步自封,应在自身“播”之余,把眼光放在节目的策划、制作、营销中去,成为全能型主持人。
董卿一直以大气、高雅、腹有诗书的央视主持人形象示人,作为一个成功的主持人,她并没有局限在主持界,而是追求自身的全能发展。由她担任制作与主持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新媒体时代节目数量爆炸的情况下突出重围。《朗读者》以它传递出的文学之美、高雅之美震撼人心,这正是董卿把个人主持风格与节目理念相结合的表现。主持人“播”之外全能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奇葩说》主持人马东同时是该节目的制片人,访谈节目《十三邀》中的许知远也是节目制片人之一,这两档节目均融入了他们的个人风格,并能紧跟时代潮流,被观众喜爱。因此,媒介融合语境下的主持人,应同等重视“台前幕后”,力求向全能型主持人方向发展。
(二)多栖型主持人
融媒体时代,主持人不应该只停留在主持领域,而需要延展新的舞台,应时转型、跨界发展。[5]媒介融合带来的“后台行为”前台化让受众打破了對固定节目类型主持人的刻板印象,赋予主持人以多元化形象,给了主持人新的发展机遇。
因此,电视主持人不应在局限于自身原有节目的“舒适区”,而应考虑多栖化发展。
《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的多栖化发展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在《今日说法》中,撒贝宁构建的主持人形象是严肃、字正言辞的,而在他参与的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了不起的挑战中》却呈现出一个幽默、“能歌善舞” “妙语连珠”的“综艺咖”形象。他依靠不同的平台展现出自己不同的特色,靠视听语言建构出自己的多栖形象,收获了一众“粉丝”。由主持人向演艺界多栖发展的例子也很多,如柳岩、大鹏、谢楠等主持人,均因演戏为自己打开知名度,闯出一番事业。
(三)品牌型主持人
融媒体时代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内容供受众选择,节目若没有可吸引观众的“品牌”要素,则会很快被淘汰。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代表着节目的门面,与节目的收视率息息相关。若主持人能成功打造自身品牌形象,提升节目吸引力,则也是一种面对媒介融合冲击的应对之策。《中国好声音》主持人华少,虽受到“去主持人化”冲击在节目中只充当报幕功用,但他却凭借能47秒飞速说完350字的过硬技能,被称为“中国好舌头”,这既也成为了《中国好声音》吸引受众的特色标签,也让华少成为了《中国好声音》的品牌,化解了他在“去主持人化”中的尴尬地位。所以,电视主持人的多元化发展,也可以考虑往品牌型主持人的方向努力。
四、总结
在媒介融合的多元化环境下,电视主持人同时面临着冲击与机遇。电视主持人若想在媒介融合时代有一席之地,则必须谋求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向全能型主持人、多栖型主持人、品牌型主持人等转型。但主持人转型的前提是自身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与内在素质,不可空谈转型,而没有实力可言。媒介融合时代,只有适者,才能生存。
参考文献:
[1]王芳.融媒时代我国大陆播音主持的困境与机遇[J].视听,2020 (02):121-122.
[2]李良荣.传统媒体仍然有强大生命力[J].青年记者,2016(10):4-5.
[3]陈朝彦.拟剧理论视阈下《吐槽大会》中明星的自我呈现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8.
[4]潘笑天.视频分享网站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隐忧[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刘凤至.媒体融合背景下节目主持人的融变之路[J].传媒,2019 (1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