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谢君平
摘 要: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休闲农业与乡旅产业从产业规划、资源类型上均有所提升,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但是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因此,要充分发挥生态立省,以国家所提出的建设旅游示范省工作内容和脱贫攻坚战略为基础,实现辽宁省农业与旅游更好的结合,保证质量。
关键词:沈阳;休闲农业;乡村特色旅游;发展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19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立项课题:关于推进沈阳休闲农业与乡村特色旅游发展建设研究(编号:20191362115)
一、沈阳休闲农业与乡村特色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过度开发,缺乏乡村原有淳朴印记
沈阳市可以向那些成功将农业与特色旅游发展起来的省市学习成功之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在实施具体调查后付诸行动。沈阳市当下处于资金匮乏状态,因此在对于乡村旅游模式的开发中,缺少相关的理论认证。仅仅是看到了别人成功的案例就开始复制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不追求良好甚至是优良的质量品质,而且对于整个开发项目只关注眼前利益,并没有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计划,所以对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并不利。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重点是保护好具有乡村特色的自然环境,而部分地区却忽略这一点,对于整个旅游景点全部都是人为塑造实现。为了满足游客的舒适感和便捷感,将乡村的旅宿设备过于精致化,会影响乡村旅游真正的意义。
(二)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经营管理方式较为混乱
目前,乡村旅游远远没有成熟,所谓的成熟往往是更高级的想法,这可能就需要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的很多旅游区工作人员对乡村旅游还不甚理解,素质有待提高。比如管理人员不一定必须是高学历的人,但是必须加强素质培训,提高当前对于乡村旅游优势化服务标准的要求。如果不予以重视,就会造成乡村旅游处于粗放式经营的阶段。这样对于管理不仅没有重视,同时还产生了低质量和低收入的恶性循环,这就使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只能固定在粗放式经营的模式上无法发展,严重地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开发范围较为狭窄,休闲农业成效不明显
由于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依靠的地区为我国的农村,而这些地区目前一些基础设施尚未完善。所以当前乡村旅游在实际运用中一般以大城市和大中型城市外围的成交居多,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却无法实施乡村旅游模式的开展,这与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是相违背的。因此需要不断地从基础坐起先满足当地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旅游产品的特色。抓住当地风土人情或周边风景区的结合力度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将乡村旅游模式发展的出发点由以往单纯获取经济利益而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提升农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根本上对振兴农村经济产生实效。
(四)旅游项目内容单一,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
现在农家乐是旅游的首选项目,一谈到农家乐,当地农民的反应就是换一个地方吃饭,而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就是体验农村的生活。但是随着旅游活动的日渐发展,农家乐的设计逐渐走向了同质化、千篇一律化。主要的活动内容都是棋牌麻将、露天烧烤、“长桌宴”,久而久之对人们不再具有吸引力,农家乐的经济效益也日渐低迷。
目前沈阳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是单一的,没有形成系列,产品雷同度高,而且不具有品位,很难符合旅游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高文化品位需求,自然就难以将自己的品牌打响,其实都是自身原因造成的。
二、推进沈阳休闲农业与乡村特色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规划,突出沈阳地方特色
乡村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民经济和收入的增长,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业生产以及农业文化的开发、农村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因而对乡村旅游发展来说,一定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以科学的规划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邀请专家对沈阳目前整体的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布局以保证最终效果的优质性,有了整体目标之后再开始实施。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将旅游路线包含之中,向市政府申请政策和资金扶持。结合沈阳现有的实际旅游资源,确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计划,突出岛上原本特色,高质量打造有影响力的精品项目,努力创造省内、国内具影响力的品牌,使旅游景区别具一格、更具特色化。可将旅游开发的重点放在休闲方面,把农家乐与相关的历史文化融合,以便招揽更多的游客前来休闲体验、品尝美食。在对沈阳旅游资源的开发之前,不仅要保护沈阳现有的农村文化,继承和发展农村文化资源,而且对生态文明要格外的重视,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旅游的区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将跟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利用,在乡村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上。严禁杜绝开发式的破坏性旅游资源的发展,要在保护沈阳自然风光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乡村旅游人才,优化经营管理方式
首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那些经营乡村旅游之人,大部分都是村中或者镇上的人,他们与专业从事旅游人员相比,在旅游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自然是远远落后的。所以就需要改变这些经营旅游的人员的素质,如此才能实现沈阳乡村旅游又好又快成长。目前沈阳需要聘请在旅游方面拥有深厚经验和能力的专家教授,对这些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通过培训让他们清楚了解旅游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服务技巧,还要对他们进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服务理念和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外来人才进行积极的吸引并且要对当地的队伍进行建设。最终成就一批高素质、高能力而且与旅游现状相契合的专业化队伍,为沈阳乡村旅游长远发展储备好丰富的人才基础。
其次,加强乡村旅游的管理,明确管理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以此来调节和控制乡村旅游业。所以满足服务特性的需求,旅游产品以及相关的旅游服务都要借助本地区政府部门的力量,通过政府颁布有关的政策规定好统一的标准,从而对当地旅游指出一条明朗的前进方向,具体措施有:第一,沈阳市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聘请其他省市经验丰富的专家进入本市中,对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服务的讲解,推动这些人积极自觉地了解乡村旅游的作用,从而能够在整体上把握好乡村旅游各个环节的联系。第二,政府需要颁布保护旅游资源的法律,对恶意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严惩不贷,從而实现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的稳定,保证沈阳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始终是健康化的。
(三)重视旅游产品开发,提升休闲农业成效
乡村旅游的开发中,最突出的优势便是探索出属于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只有具有了特色化、高品质的产品,能够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得更快。乡村旅游产品包括三个部分,其中最关键的核心部分需要优秀的旅游产品来提供。而外形部分和延伸部分,则需要当地的各个部门以及企业之间形成相互前面一切的联系,从而研发出能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高质量旅游产品。例如在旅游产品的包装和研发中,要充分考虑地区的产品差异化,将当地最因地制宜和最能吸引游客的部分,通过一些符合风土人情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实现本地乡村旅游开发的魅力和活力,而在产品策略的使用效果成中,要通过一些创新的手段和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产品的内在能力。同时还要将乡村中原生态的资源维护好,使其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部分,让游客可以感受乡村的本土化气息。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使游客能够尽情体悟本地的传统文化与自然风光。对于乡村旅游服务设施的设置,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和文化内容,不可一味发展旅游而随意破坏原本的自然与文化。做好这些,才能够实现乡村旅游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达到统一。
(四)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区域统一营销计划
统一营销,就是以自身旅游品牌为基础,由本地区的政府或其他部门实施统一的宣传,其中包括对外宣传的统一性宣传资料的统一性,网络媒体的中立以及乡村经营参与的同性。在保证所有组成部分都和谐的状态下,塑造出具有特色化的乡村旅游景点。然后利用市场营销手段,对乡村旅游的形象实施区域化的塑造,使原本相互独立的、分散化的乡村旅游资源能够以最佳的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各大景区合作发展。实现所有的乡村旅游资源重新焕发活力,需要对所有的地区具有的旅游特征进行详细考察与分析,然后在宣传资料方面统一呈现,同时也要使各个地区的特色不被湮没。对于各个乡村的旅游产品和品牌塑造时要坚持统一原则,使其能够符合游客的心理需求,提高乡村旅游在本省甚至是国内的知名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旅游业属于知名度越高,游客越多的一种经济。广大旅游景区发展主要就是通过不断的宣传自己,提高知名度实现的。首先要设计好宣传的计划,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介绍自身的旅游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紧紧围绕沈阳国际旅游节做文章,在举办的同时向国内外游客和来宾展示活力之都沈阳市的魅力。运用更多的营销方式,打响沈阳市在国内的知名度,可以与旅行社合作,利用旅行社引入更多的游客。
三、结语
从目前沈阳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来看,尽管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存在诸多问题,但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已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广大人民对于乡村旅游的意识也越来越清晰,,乡村旅游接待服务的亦不断在提高等等,相信在未来乡村旅游必将成为沈阳乃至全国、全世界主要的旅游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许修挺.全域旅游视域下抚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临川仙盖山农业观光园为例[J].大众标准化,2019(18):114-115.
[2]陈先吉.对发展休閑农业和乡村旅游存在问题的思考——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3):84-86.
[3]孟翔.基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耦合机制的乡村景观构建研究——以山东省示范县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9,35(06):52-56.
[4]乌兰.基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政府职能[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9,33(06):105-111.
作者简介:
刘洋(1986- ),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