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飞,杨毅翔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河南 洛阳 471002)
成人急性偏瘫属于脑组织病变,具有致残率高等特点,给患者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临床医生治疗该病应以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为主要原则[1-2]。研究指出,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成人急性偏瘫的效果一般,而在偏瘫恢复期给予患者康复治疗易延误最佳康复时机[3]。早期康复治疗是在对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其规范性康复运动治疗,可在患者神经系统重组能力较高时刺激神经元兴奋,适时发挥中枢神经代偿性,有利于神经功能重组。本研究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成人急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成人急性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女13例,男20例;年龄44~78岁,平均(58.79±4.42)岁;脑梗死27例,脑出血6例;左侧瘫痪19例,右侧瘫痪14例。观察组:女15例,男18例,年龄46~79岁,平均(60.21±4.63)岁;脑梗死26例,脑出血7例;左侧瘫痪17例,右侧瘫痪1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选例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4];②经头部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③首次发病,单侧瘫痪且发病前生活可自理;④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2)排除标准:①神志不清、意识障碍或严重痴呆;②有精神类疾病史;③对药物有过敏史;④入组前3个月内进行手术或溶栓治疗;⑤肝肾功能不全。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如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对伴有脑水肿者加用200 g·L-1甘露醇,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状态,嘱患者自我锻炼。持续治疗3个月。
1.3.2观察组 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治疗,具体如下。(1)卧床期康复治疗:卧床休息,忌颈部屈曲、伸展,避免瘫肢过度伸展;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转换卧位姿势时应注意颈部和躯干同时侧翻;卧床休息时在下肢外侧放置沙袋或枕头,足下放置硬物,使其小腿、足成直角;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各关节进行按摩、揉搓、捏拿,力量由小到大,忌损伤关节,每次20 min,每日3次。(2)坐位期康复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主动翻身、起坐、移动等练习,鼓励患者自行进食、更衣、排泄等,以提高全身协调性;指导患者以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进行手部伸展运动、下肢屈曲运动、下肢伸直运动(若患者下肢伸直困难,可协助患者坐起达到两侧躯干肌肉平衡),每次20~30 min,每日3次。(3)离床期康复治疗:协助患者进行站立、行走助力运动,站立成功后嘱患者抬头挺胸,双足着地,膝关节尽量伸直,并在协助下缓慢移动重心,练习患肢负重、协调能力,指导患者保持站立并掌握平衡。(4)步行期康复治疗:指导其站于床头进行原地踏步训练,训练重心把握、肢体协调、平衡等能力;根据患肢康复情况进行行走训练,在协助下练习行走,尽量走直线。持续治疗3个月。
1.4 疗效评估标准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降低情况拟定临床治愈(NIHSS评分降低91%~100%)、显著进步(NIHSS评分降低46%~90%)、进步(NIHSS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NIHSS评分降低18%以下)、恶化(NIHSS评分升高)。治疗总有效率为临床治愈率、显著进步率与进步率之和。
1.5 观察指标(1)疗效。(2)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脑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型号为CVA-LH3000AL,购自四川科仪诚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包括脑血管外周阻力、最小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3)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NIHSS评分从意识、凝视、面瘫、共济运动、语言表达能力、运动情况、构音障碍、感觉、视野、忽视症及远端肢体功能共11个条目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分0~42分,其中21~42 分为重度,16~20 分为中重度,5~15分为中度,2~4 分为轻度,0~1分为正常或近乎正常。(4)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估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MAS总分0~48分,评分0~16分为重度运动障碍,17~32 分为中度运动障碍,>33分为轻度运动障碍。SS-QOL包括体能、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心情、个性、自理、社会角色、思想、上肢功能、视力和工作能力等12个方面,49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满分49~245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1 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脑循环动力学指标两组治疗前最小血流速度、脑血管外周阻力、最小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管外周阻力低于对照组,最小血流量大于对照组,最小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管外周阻力、最小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比较
2.3 神经缺损情况、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MAS评分、SS-QOL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AS评分和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MAS评分、SS-QOL评分比较分)
成人急性偏瘫多由脑卒中引起,未及时治疗会导致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导致的成人急性偏瘫患者的病死率较以往降低,但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仍然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5]。研究表明,对急性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且康复介入越早预后越佳[6]。
以往多在偏瘫恢复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较难达到满意的疗效,这与中枢神经功能重组能力较差有关。早期康复治疗即在早期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规范性康复运动治疗,可通过科学性、规范性、反复性运动训练刺激神经元兴奋,获得运动传出,促进神经功能重组,充分发挥神经功能的代偿性,联合药物对症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康复治疗配合常规药物有利于提高成人急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数据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脑血管外周阻力低于对照组,最小血流量大于对照组,最小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这提示早期康复治疗可调节急性偏瘫患者脑循环动力学。这可能与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建立大脑侧支循环及轴突-突触联系有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SS-QOL评分和MAS评分均较高,可见早期康复治疗可改善成人急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成人急性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