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敏,张增梅,张莹,赵海运,张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手术部,河南 郑州 450052)
2019年12月我国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容易引起群体行为,造成公众恐慌或焦虑情绪的传播,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1]。若患者缺乏一定的社会支持或应用了不恰当的心理防御机制,可出现明显的人格障碍、行为障碍或其他精神类疾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2]。疫情发生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3],显示了国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公众心理问题的重视。本研究通过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郑州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公众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1.1 调查对象2020年2月20—22日通过微信向郑州市区372名居民发送调查问卷。入选居民均自愿参加本研究。纳入标准:(1)拥有郑州市户籍;(2)在郑州市居住1 a以上;(3)年龄≥18岁;(4)无精神病史。
1.2 调查方法
1.2.1资料调查 (1)一般资料:由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居住方式。(2)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调查心理状况。该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9个症状因子和1个附加表,由被调查者如实填写最近1周的感觉[4]。每个项目采取5级评分,分别为无、轻度、中度、偏重、很重,按1、2、3、4、5计分。因子分为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除以组成该因子的项目数,总分为90个项目分数之和。该量表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967。
1.2.2资料收集 通过微信发送调查问卷,调查者扫描二维码后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经确认同意后,进行无记名填写。质量控制:(1)设置问卷调查组10组,每组负责人向至少35人发送调查问卷并负责动员问卷的填写和回收;(2)设置问题为必答题,答题时若存在漏项,点击提交时会出现要求补齐相关信息的提示,以保证问卷填写的完整性;(3)为了防止同一人多次填写,设置每个微信号只能作答1次;(4)双人录入数据,经一致性检查,对不同数据进行原始数据复核。此次调查共发送调查问卷372份,回收342份,回收率为91.9%,将有效回收的问卷情况纳入调查组。调查组男178名,女164名,平均年龄(34.97±8.93)岁。收集2018常模[5]的相关资料,纳入常模组。
2.1 SCL-90各因子得分调查组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惧、睡眠饮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组(均P<0.05)。调查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各因子得分分别与常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SCL-90各因子分值比较分)
2.2 郑州市居民不同特征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比较(1)女性SCL-90总分高于男性(P<0.05)。(2)不同年龄人群SCL-90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SCL-90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及以下人群SCL-90总分高于其他人群(均P<0.05)。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组SCL-90总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不同职业人群SCL-90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工作者和个体从业者SCL-90总分高于其他职业者(均P<0.05),其他不同职业者SCL-90总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不同婚姻状况人群SCL-90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婚/丧偶人群SCL-90总分高于未婚和已婚人群(均P<0.05)。未婚和已婚人群SCL-90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独居者SCL-90总分与非独居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郑州市居民不同特征人群SCL-90总分比较分)
人们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心理会出现严重失衡,引发认知改变、焦虑、抑郁等急性心理紊乱症状以及失眠、头痛、腰酸背痛等躯体不适和行为改变[6]。本研究发现郑州市居民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惧、睡眠饮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公众焦虑和恐惧并产生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严重时出现无明确对象的广泛性紧张不安,呈高度警觉状态[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种不确定性导致公众安全感降低,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为焦虑和恐惧,由此引发各种行为表现,如自信心缺乏,对一些想法和行为不断重复和确认,处于易激惹状态,易产生一些破坏性敌对行为。为遏制疫情扩散,降低大范围暴发流行的风险,多地关闭公共娱乐场所,取消各种活动。在疫情暴发早期,国家发布了关于《近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的通知,鼓励公众居家休养,减少外出,减少人群聚集[8]。社会运转的紧急叫停导致人们从富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社会活动中抽离出来,拥有更多的精力关注疫情,但易受到负面新闻、悲观言论或网络谣言的影响,从而引发恐慌[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对影响郑州市居民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女性、初中及以下、医务工作者和个体工作者及离婚/丧偶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女性思维和感情较男性细腻,对周围环境变化敏感,对获得帮助及关注的期望值也较高,应激时易出现心理失衡[1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突发应激事件,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这也可能是本研究中女性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的原因。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对信息具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同时能够认识到不良心理的负面作用并给予自己更好的心理疏通和引导[11-12]。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居民经过了更加系统的学习,更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心理和情绪的管理。疫情发生期间,医院作为发现、隔离、治疗患者及切断传播途径最前沿的机构,医务人员在防控传染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3]。奋战在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随时面临着被感染的可能,其责任重大,常表现为过度疲劳和紧张的状态,部分医务人员甚至出现极度恐惧和焦虑。医务人员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心理健康水平偏低[14-16]。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是造成医务人员出现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疫情暴发带来的影响波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交通、餐饮、文旅、零售等行业受到重创或几乎停滞。个体从业者面临着较高的经济和生存压力,这部分居民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离婚或丧偶居民缺乏来自配偶的精神关爱和生活照料[17],由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得不到疏通,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郑州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尤其需要关注女性、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者、医务工作者、个体从业者及离婚/丧偶的居民的心理健康。在实施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时,将心理健康问题列为监控项目,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心理干预体系,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实施干预措施。对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为居民提供更加科学的心理援助,避免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引发恶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