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紧急战队:重大卫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健康传播引领典范

2020-09-03 08:46吴佳男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战队科普抗疫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第一时间集结,以“云”为媒,创新突破,融合发力,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做重大卫生突发公共事件健康传播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今天,是这个城市最为悲壮的一天!我的城市生病了,我们要治好她。”

1月23日,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健康传播工作委”)常务副主委兼秘书长施琳玲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篇名为《封一座城,护一国人!我的城,我来守护》的文章后,泪洒衣襟。

与此同时,远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挂职副局长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网络处处长刘哲峰也心急如焚。在他看来,这样一场突然袭来的医疗战“疫”之外,也必将伴随着一场“信息战疫”:各类谣言在5G环境下的疾速传播叠加着公众对防控知识的极度茫然,显然也是一场硬仗。

当晚,施琳玲代表健康传播工作委执笔写下“召集令”——《战斗吧,健康传播人,让我们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这篇文章,成为在疫初,健康传播领域全网发布的第一个“召集令”。文章结尾,施琳玲号召健康传播者行动起来,“记录历史、呼吁理性、普及知识”,贡献健康传播者的一份力量。

一天后,24日,大年三十晚,深圳市政协副秘书长刘丽萍吃不下年夜饭,紧急写下了“关于武汉疫情处置的十条建议”。“根据目前疫情发展,建议立即成立紧急事件委员会,统一指挥和部署急救工作;建议国家、地方主管部门负责人及时深入一线慰问、指导应急工作……”

一份“召集令”和“十条建议”,非常时刻,一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局、中国医师协会等单位指导,由中国医师协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主任委员李松林领衔的一支抗击疫情的健康传播紧急战队应运而生。

从1月23日开始至3月31日,中国战“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紧急战队也胜利回“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专门发函致谢紧急战队:“紧急战队的10个小分队283名志愿者在这场重大‘信息战疫’中,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疫’部署,以互联网为战场,以科普辟谣、舆情引导、形象传播、基层指导为四大主线,高效运作、专业指导、创新突破、融合发力,为打赢健康传播阻击战和全民战贡献了重要力量,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成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健康传播引领典范,为抗击疫情全过程的健康传播探索了一条新路。”

这支一线战疫队员背后的“紧急战队”的故事,同样值得记录。

战队创建缘起

1月24日下午,施琳玲和刘哲峰通了个电话。他们的判断是“事态比想象的严重多了”:地域有围墙,但互联网没有围墙。抗疫需要控制传染源,需要救治,也需要整个社会的行动配合,应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大家如何科学地防护和诊疗,以及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24日下午,刘哲峰和施琳玲联动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的骨干力量,紧急召开了线上会议,商讨“健康传播紧急战队”的工作方向和组织架构。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有太多未知的疫情,经过两天的多轮、紧急商讨,战队阵营逐渐明晰。经过增补和细分,战队的总协调组、专家组、科普组、辟谣组、现场报道组、政策宣传组、外联技术组八个分组完成。

中央网信办网评局处长彭锋及刘哲峰、邓利强、施琳玲四人领衔总协调组;健康传播是一门跨界学科,一头挑着医学,一条挑着传播学,基于这一考量,紧急战队专家组实行双组长制,一位是中央指导组新闻发布工作随行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董关鹏,另一位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张海澄;科普组组长为陕西分盟负责人、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副院长卓坤利;辟谣组组长为腾讯较真平台的刘倩文;政策宣传组组长为辽宁分盟负责人蔡爽;现场报道组组长为融媒体学组发起人佘丽莎;技术外联组组长为江苏分盟负责人程守勤;编辑制作组组长为广东分盟负责人陈广泰;线索收集组组长为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刘敏。

“从始至终完全没有利益层面的考量,大家都是发自内心地想贡献一份力量。”李松林介绍,经过三批次互联网招募,共遴选出优秀志愿者283名,整个紧急战队采用“云模式”协同作战,每日围绕中央部署以及疫情最新走向,形成每日工作简报,指导新一天工作。

“这场战疫最伟大之处就是众志成城,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的10个省级团体、2953名成员,甚至委员会之外的健康传播者也都积极要求加入。”施琳玲在原先一个核心群的基础上,八个小组分别再组群,向下延伸纵队,实现“三级管理”机制。

“初始阶段,防疫知识匮乏,各类不靠谱信息满天飞。对一些不确定的信息,我们的原则是首先依照上一级单位的指引,具体问题见招拆招。”卓坤利受命领衔科普组,他很清楚身上的担子。遇到悬而未决的问题,则由张海澄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首席专家倪松石教授等专家组成员把关释疑。

疫情和舆情相互交织,社会治理一定有压力。舆情的有效引导对抗疫会有巨大帮助,反之会影响民心凝聚。

传播角度调整

“抗疫之初,网上出现了很多谣言和不够科学的文章。对此,我们将科普和辟谣团队做了整合,用专业知识对抗谣言,挤占谣言空间。”抗疫最初,科普组和辟谣组工作过程中,来自北京大学密云医院的“巍子医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李瑛医生”、上海肺科医院的“胡洋医生”、沈阳市第五医院“尚书医生”、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付虹医生”等战队成员,每天防控知识的普及都达百万流量以上,为公众快速进行防控知识的“扫盲”。

2月中旬,根据疫情变化,战队指挥部决定将科普组和辟谣组合二为一,并新设了舆情指导组和基层指导组,分别由长期从事网络引导工作的刘丽萍和知名大V黄璐担任。

其间,健康传播工作委联合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腾讯较真平台等,组成了更为强有力的联合辟谣中心,实现了实时动态辟谣,以最快的速度从源头上对互联网谣言进行有效遏制。原有的科普组和辟谣组成员形成了强大联动过后,疫期出现的“双黄连抢购”和“气溶胶传播”等引发公众情绪波动的事件逐渐平息。截至3月30日,平台共计辟谣520余篇,总访问次数(PV)达到6.9亿,总访问人数(UV)达到3.12亿。

除直接在线上辟谣外,战队设立了“惩前毖后”与“容错”机制,对在抗疫期间因跨专业和引用信源不严谨导致抗疫科普误导公众的医生“大V”,一方面主动给予帮助,一方面吸纳进“组织”,使其接受战队每日科普核心词的建议,大大降低了“专业谣言”在医疗群体内部滋生的几率。吸纳对象之一,就包括最早传播“气溶胶风险”,继而引发广泛关注的那位“跨专业”医生。

疫期,每天起床后,卓坤利的固定工作,分别包括科普导向梳理、谣言梳理和点评,以及做科普图鉴,更新组员科普关键词和工作任务再分配等。“跨专业做科普的最大风险就是不够专业。在疫期,这样的文章会让大众产生过度防护的恐惧,这和我们的初衷相悖。包括气溶胶事件,也包括后来的‘粪口传播’事件。”回忆过去的几个月,卓坤利感觉自己和组员们就像是在“修长城”,要修牢,必须多角度观察,看哪段墙不直,哪块砖“歪了”。

舆情靠前指导

“疫情一定会伴随着舆情,而有些地方的媒介素养不高,舆情指导工作迫在眉睫。”刘丽萍此前先后在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网信办工作多年,现兼任市政协副秘书长,对舆情处置颇有经验。

“疫情和舆情相互交织,社会治理一定有压力。舆情的有效引导对抗疫会有巨大帮助,反之会影响民心凝聚。”舆情指导组成立时间较其他小组晚两天,但成员却都赫赫有名。国防部原新闻发言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抗疫专家组成员杨宇军,著名评论员周虎城、段赛民、曾煜,网络大V巴松狼王、崔紫剑、陈永博、昕飞扬、韩东、赵黎,“漫谈医管”、“医法汇”,国际关系专家刘星,公共关系专家刘笑盈、郐颖波、孙涛、李颖,以及大数据公司的高管等29人迅速形成核心战略阵营,紧急组建了专项“战疫集团军”。

“精准研判,为决策层提供理性而专业的咨文。”在刘哲峰看来,这是舆情指导组在战时的最大贡献。而谈及“基层指导组”的设立,刘哲峰认为基于两大问题的解决:一是抗疫初期,各地医疗机构物资极度缺乏,需要援助;二是各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防控知识不够专业、不够扎实,需要帮扶。

为此,健康传播工作委通过战疫全媒体平台,积极为缺乏传播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物资招募提供端口,积极筹集。同时,黄璐领衔的基层指导组以“云培训”方式,紧急召集国内顶尖医学大咖,充分结合基层所急所需进行课程设置,开展“基层健康传播能力提升公益工程”。截至3月30日,联合中国科协等10余个平台,相关直播课程推出30期,总浏览量达8750万,有力指导了基层防疫和诊疗。

“做好基层培训需要有全方位的考量,一定要做到因地因时因人。”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先后引入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联动了全国诸多医疗大V、医院管理者和青年医师加入直播,帮扶内容也从单纯的“按病种”,演化到包括康复、膳食和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

全方位协同

3月16日,特别的2020年春节过后,迎来的是特别的元宵节。当晚,以“医无反顾·战疫时刻”致敬白衣勇士为主题,由健康传播工作委、健康中国新媒体平台等联合举办的“元宵云晚会”和“315+E云打假”上线,聚焦疫期民众关注的热点健康问题,分四大主题,专业医护人员、医疗团队和专家顾问与广大网友进行了生动的互动和答疑,发布了疫期健康类谣言榜单,在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端口进行的90分钟直播,观看人数达到1307万,点赞数达1973万。

“这是一场链接全国各大城市救援医院的精彩晚会,也是聚集群众创意、群众行动、群众力量的特别行动。”第一时间就加入紧急战队的《中国家庭报》社长张红苹介绍,这场晚会的筹备期仅为48小时,刷新了行业纪录。在她看来,抗疫是全民作战,需要团结一切力量。恰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应对策略,战队各组成员在进行“百团大战”,“元宵云晚会”则是“淮海战役”。

“紧跟党中央号召,联动各方力量,创新传播形式,这几个方向成为健康传播工作委指导战队工作的重要立足点和重要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郐颖波如此认为。

疫情期间,健康传播工作委以国家动态颁布的“诊疗指南”为准绳,先后发布了四版《疫情期间健康传播指南》,时间节点紧扣疫情防控阶段需求:1月27日疫情防控紧张阶段、2月4日复工前夕及居家隔离延长要求阶段、2月19日各地陆续复工复产阶段,以及3月23日全球疫情不断升级等阶段,这些极具专业指导价值的指南及时下发至近3000个联盟成员和各地健康传播者手中。

同时,健康传播工作委邀请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21位知名健康传播学者以及医学伦理专家,在全网2万余人参与接力、3万余人参与调查问卷后,《疫情期间的健康传播伦理共识》被迅速整合,第一时间发布。

“以往,健康传播工作者没有类似指南,很多人对相关科普其实并不精准。有了‘指南’和‘共识’,战队成员工作就有了更清晰的路径和方法。”指南执笔人李颖与共识执笔人吴一波都这样认为。在新的指导文件下发后,例如“阅人观人不伤人”这样的理念在各成员心中得以更新或强化,在之后的传播工作中,一些戾气被及时规避。

“因为很多流量大V的粉丝并不重合,这就保证了文章和短视频传播受众的多元化和更广覆盖。”卓坤利提及一个有趣的细节:“淮秀帮”是近两年在网络上影响力渐增的团队,以对经典影视作品进行配音再创作为主要方向。在被吸纳进战队后,在科普辟谣组指导下,淮秀帮创作出了以医学专家提供科普知识为内核的新作品。“要在保证趣味性基础上,坚持‘保守’原则,打破‘就病讲病’的单一思维。”他解释,这个“保守”,意在注重科学性和避免民众踏进解读误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战队在全网最早推出了战“疫”全媒体平台。

1月24日,在紧急战队“指挥中心”部署下,健康传播工作委广东分盟新媒体技术团队在陈广泰的率领下,仅用24小时便完成了战“疫”全媒体平台的搭建,先后联合了今日头条、腾讯较真平台、央视频、学而思、微医等21家互联网机构,特设了“头条热点、一线防控战报、疫情防控线索征集、致敬最美逆行者、央视频疫情直播、患者同行程查询、捐赠需求汇总、发热定点医院、防护产品企业查询、资源共享专区,以及医师服务平台和权威政策解读”等21大专栏,力求聚合疫期传播“头部”力量。

“对标5G,找准健康传播爆发点。”施琳玲介绍,统计下来,在疫期,战队发布的原创科普文章达11500余篇,传播总量达到120余亿。其中,一大亮点是借力主流短视频平台,成员广泛运用了动漫、脱口秀、配音秀、长图等手段吸引公众。各地成员推出一线战疫报道共计6万余篇,总流量达到10个多亿。其中,单篇最高流量文章《2.14你是最美的未婚妻》点击量达到4500余万。另一亮点是致敬并支援4万余逆行者,在中央网信办网评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中国医师协会指导和相关企业的支持下,专门开发了“致敬最美逆行天使”平台,联动“人民日报新媒体部”“芒果TV”等开展了一系列在互联网上颇具影响力的活动,收录的抗疫故事达到81346篇、医护接收的电子勋章1040万枚,访问量达到3800万。

彰显生命至上

“生命至上,坚持以国家、人民利益为最高原则,多发布事实和对百姓有利的内容,中国做到了!”

自疫情发生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在内,先后共计召开100余场新闻发布会,及时、清晰、透明地向国内民众和海外传递了中国的“抗疫声音”与成果。每场会议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客观、理性、权威和全局观也赢得了海内外的赞誉。对此,紧急战队传播专家组组长董关鹏教授也颇感欣慰。

董关鹏感慨:“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战队成员都是志愿者,架构扁平,非常团结,饱含赤子之心,大家把互联网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紧急战队这支特别接地气的“云战队”,也成为在武汉前线作战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司长宋树立、新闻网络处贺云龙以及北京发布一线的副司长米锋、新闻网络处副处长成义的重要基层补给力量。

截至3月30日,舆情指导组每天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中央指导组武汉前线指挥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等单位上报的舆情研判日报达60份、16万余字。其中包括“在新闻发布会上为抗疫烈士致哀”,征用宾馆、党校、展馆等建立医学观察点、对病逝患者尽快实施病理解剖、方舱医院成立临时病友党组织等建议,以及就湖北省黄冈和孝感疫情控制等重大突发事件的专报,先后有50余条重要意见引起党中央和相关地方领导的密切关注和吸收采纳。

与记者交流过程中,刘丽萍数次激动哽咽。过去60多天工作过程中,陪伴她的除了工作电脑,还有身患重度老年痴呆症的老母亲。疫情出现后,即便如此,她3次向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督导组请缨奔赴武汉前线,以便时刻预见下一时段舆情的变化。在她看来,未来,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患者进行紧急隔离,强化包括体温检测等医院的安检措施,以及对一线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人文关怀、因之而来的民众情绪波动等,都须做重中之重的前瞻考量。

“高效运作赢时间、专业把持强内容、融合发力得人心”。刘哲峰表示,经此一疫,战队成员得以更精准找到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科普内容将更专业有趣,有效实现“破圈破层”,为疫后工作储备足够弹药。他进一步解释,成果之一,是疫情倒逼下,战队各成员实现了对互联网的进一步娴熟运用,例证是“元宵云晚会”在一天多时间的筹备后完美呈现。二是互联网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大疫当前,从原国家部委新闻发言人,到行业专家,再到对文章进行编辑制作的美工等成员,没有地位高低,集力做事,包容汇通。三是工作需求下,之前传播格局被打破,不再主要局限于医疗圈层,跨界达人在战斗过程中的亮眼表现,为未来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此外,贯穿‘紧急’二字,信息和建议向国家最高主管部门的递交和反馈,也打破了常规,有了更高效率,上传下达时效性得以提升。”

健康传播未来思考

董关鹏认为:“这次战疫是一场人民战争,这个紧急战队无论是在科学普及还是及时辟谣,都充分发挥了专业力量。一方面为传播者定规矩定标准,形成行业自律从而引领规范;一方面则持续不断地生产大量科学、客观、负责任的信息,让人民去掌握抗疫的‘科学武器’,提振了士气,实现了总书记所说的‘人民战争’应有之义。”他特别提及的是,在5G大环境下,将“云”技术和各种创新融合大胆应用,战队通过团队式方阵和跨媒体组合实现了传播的裂变,涌现了很多现象级的经典作品,“可以说是一支科普奇兵”。

在施琳玲看来,早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处于5G时代的信息大变革期,中国的健康传播工作已面临全新挑战。而疫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将督促健康传播工作委在未来工作中更精准发力,把握“危中之机”,实现全民健康传播的更有效引领。

“牢记当下的抗疫成果因何而来,反思此前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机制。”在卓坤利看来,未来健康传播工作委的各基层成员单位和个人应在进一步争取上级主管机构支持之外,做更好的日常联动和协同。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会长、曾担任小汤山医院院长的张雁灵高度评价了紧急战队在这场重大“信息战疫”的突出表现,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主委李松林也向记者畅享了工作委下一步工作的图景。

一是增进国际合作,推动无国界科普传播。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积极申报课题,推动疫情防控传播领域的高层对话,编纂《特别战“疫”》丛书,分享中国经验;编撰《致敬最美逆行天使》丛书,传递中国力量。

二是整合专业力量,成立各专业学组。在这次战“疫”中,紧急战队彰显了医者的专业力量,获得了社会良好的口碑,培育了一支新兴的新媒体专业力量,可为5G时代的全面到来做好充分的健康新媒体人才储备,助推健康中国战略。

三是线上联动线下,健康普及再下沉。健康中国已成为国家战略,健康传播工作委将在疫期开展网络直播培训课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健康传播能力提升工程”,同时还将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来为健康传播赋能。

“‘云’为媒,我们从此连接;‘科学’为剑,我们力克谣言;‘指尖’为舞,我们传播真知;‘胜利’为念,我们竭尽所能……在抗疫主战场取得阶段性胜利之时,紧急战队69天的战斗告一段落,但战斗情谊却永不磨灭。”

3月30日晚,紧急战队“收兵回营”,施琳玲再次执笔,向所有战队成员发出了一封信。信的结尾写道:若有战,召必回!

信发出后,战队“一大八纵”群里秒现一个整齐的队形,所有成员积极响应:“若有战,召必回”!

2020年下半年,第二届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将在海南博鳌召开,这支战队,将在线下聚首,畅享 未来。

猜你喜欢
战队科普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特战队”工作法:当好疫情救治急先锋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超能磁战队
科普达人养成记
从两届Major亚军,看中国战队Ti8前景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