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盛林范 类成真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精神。”这一句句有关阅读经典书籍的名人名言,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并不陌生。阅读经典是人们的一种学习方式与途径,更是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通过阅读经典,人们可以收获知识,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而在当今这个经济力量带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接触到的文化形式越来越多样,获取知识与道理的途径也不仅仅限于诵读经典书籍了。也由此派生出了“读书无用论”“网络浅阅读”等新时代产物。是啊,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在这个网络给予人们各种各样学习与娱乐方式的时代,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又怎么抽得出时间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细细品读一本经典好书?
但是,诵读经典真的已经是无用的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经典,可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根基。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经典文献书籍更是浩如烟海,数不胜数。这些经典有的注重研究历史,论证事实,也因此成为人们对古代历史观察考证的重要依据,有的则偏重讲述生命道理,表达与传递感情。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讲述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记事详实,内容丰富,无论是西楚霸王项羽,汉武帝刘彻,还是越王勾践世家,都能在这本史册中找到相关描述,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后人了解祖先,追根溯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别体史书巨作《战国策》集战国时期众多策士与使臣等人的所见所闻,以其与当时主流并不完全相同的独特国家视角,展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战乱与变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集合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0多首诗篇。《诗经》以独具特色的语言反映社会风俗现实,歌颂劳动与爱情,反对战争与压迫。其风雅优美的语言被各家学派争相引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长篇小说作品《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名门望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讲述了时代的动荡,也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爱情故事作为缩影,讲述了时代的悲剧,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也通过家庭的悲剧、女儿的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其细腻的笔触,独特的魅力,令无数的红学爱好者为之倾倒,沉醉其中。
当然,经典不只是古代才有,近现代可被称为经典的作品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并不逊色于古代: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以川湘交界处的名叫茶峒的边城小镇为背景,以优美动人的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以船家少女翠翠纯洁美好却终为忧伤收场的爱情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身不由己的无奈与感伤,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活着》以内战、三反五反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为大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徐福贵从富有到贫穷,从狂傲到谦逊,从幼稚到成熟,从儿女双全到孤独终老的坎坷人生。福贵的一生中,所有的家人都以各种或悲伤或荒谬的原因离开人世,最终只留下了他和一头牛相伴终老。这样曲折悲惨的人生就如同一幕演尽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引人落泪,发人深思;诺贝尔奖得主作家莫言的代表作《檀香刑》以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義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逃出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轰动,掀起了热议的浪潮;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述了本是满怀梦想与斗志的主人公车夫祥子在经历了钱被敲诈、老婆去世、心爱的小福子自杀等无数挫折绝望之后,终于失去了对生活的全部希望,成为一具行尸走肉的故事。老舍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由鲁迅创作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生动且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展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与忏悔反思,对于中国甚至人类的前途的深深担忧,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所以综上,我相信你不再会认为阅读经典是无用的了。所谓“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经典的魅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中华民族基因血脉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所承载的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我们只有日日诵读浸染,促使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逐渐形成,生命才能淘漉出深度和高度,厚德载物才能有根可依。而对于自己国家的经典国学诵读,更有利于陶冶我们的情操,在朗读中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提升自己的智慧,开阔眼界,敞开心胸去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能更有效的培养我们的爱国热情,让我们的满腔爱国热血转化为读书学习的动力。
悦读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国学,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尽的职责,愿我们都能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有所收获,有所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