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瑞幸咖啡”事件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

2020-09-02 17:57张文成钟美
锦绣·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财务造假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

张文成 钟美

摘 要:在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和公司治理发生了极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对于现有的财务会计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只有把握住方向,才不会偏离航道。企业产品与資本市场协同发展,企业产品市场用户流量与有效的内部控制转化成资本市场里公司的市值,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入手,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问题作出分析,浅谈互联网企业如何追逐竞争优势,提升企业价值,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防范与对策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造假;瑞幸咖啡;互联网企业

1 瑞幸咖啡财案例背景

1.1瑞幸咖啡基本情况

随着“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瑞幸咖啡赶在时代的浪潮,站在大数据等创新商业模式的风口,以卓越的表现吸引了人们的投资目光。瑞幸咖啡作为一匹互联网企业的黑马,仅仅成立不到2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瑞幸咖啡于2020年1月就达到了100亿美元市值,成为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中的佼佼者。

2017年6月,瑞幸咖啡在中国厦门注册成立,拉开了瑞幸咖啡闪耀征程的篇章。瑞幸咖啡以高品质和超高的性价比为亮点,培育“咖啡+O2O+新零售”的商业模式。瑞幸咖啡试图争取星巴克高产品价格与低成本之间的溢价市场,并推出多场景模式。此时的瑞幸咖啡可谓“出道即巅峰”。短短半年时间,2018年1月,瑞幸咖啡在京沪两地开启营业,并在深圳等13个城市建立试营业点,进入了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其间,瑞幸咖啡达成的销售订单高达300万单,共计销售的咖啡多达500万杯,服务超过130万的顾客人次。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确立IPO的发行价,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是世界上有史以来,从成立到IPO最快的公司。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下,是瑞幸咖啡打造商业帝国模式的征程。据统计,瑞幸咖啡在高峰时期,仅1年之内就开了2370家新店[1]。这意味着,每一天都有6.5家新店开启。如此迅速的扩张速度,使得瑞幸咖啡一跃成为我国市值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至2019年年末,瑞幸咖啡的门店数量就有4507家。4507家新店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把以“让咖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愿景的瑞幸咖啡与著名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对比,星巴克为达到这个门店数量,整整花费了17年[2]。由此可见,瑞幸咖啡的扩张速度不可谓不惊人。产品市场的活跃表现,为瑞幸咖啡吸引了许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2019年底,瑞幸咖啡股价一度高达51.38美元,市值达到123亿美元。

1.2瑞幸咖啡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企业中,“只烧钱不赚钱”似乎成为一个不可破解的魔咒。无论是爱奇艺、拼多多、美团,还是美图秀秀等互联网公司,连年亏损,无法盈利,似乎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一个奇怪的共性。众所周知,通过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消费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场景:一是,从线下到线上,用户通过线下实体店体验并选好商品,然后通过线上下单来购买商品;二是,从线上到线下,用户在线上购买或预订服务,再到线下商户实地享受服务[3]。与此相比,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交易活动全程在网上进行,没有实体收银台。瑞幸咖啡采取的特色商业模式包括新零售模式、无限场景模式和补贴模式这三种。

1.2.1新零售模式

瑞幸咖啡基本采用无现金销售模式,销售过程依赖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交易全程在手机客户端进行。通过数据收集,可以分析客户的购买偏好和消费行为等数据,从而获取大量的用户数据,以便于采取差异化营销的战略执行手段。无现金支付,迎合了当今社会手机支付的消费潮流,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数量众多的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作为因为手机客户端难以操作从而望而却步的潜在客户,在无形中被这一零售模式排除在瑞幸咖啡的客户范围之外。同时,这一看起来高科技、高逼格的模式,在节约企业单店人工方面运营成本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高昂的机器折旧费用。

1.2.2无限场景模式

瑞幸咖啡别出心裁的推出的无限场景模式,是指以下四类门店: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厨房店。多模式的推出,从多个角度满足高校学生和写字楼白领群体的快消费需求。然而由于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在咖啡因摄取的来源上,茶叶和廉价的碳酸饮料瓜分了大部分市场,因此在一开始,瑞幸咖啡一开始面向的受众市场的年龄就受到极大的限制,并且受众的年龄集中度非常高,年龄在25岁及以下的客户和26~36岁的客户各自占比近45%,而36岁及以上的客户仅占8.1%。狭窄的客户年龄范围,进一步缩小了瑞幸咖啡的受众,为今后巨大的亏损埋下伏笔[4]。

1.2.3补贴模式

瑞幸咖啡的营销理念类似于我国古代《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通过首杯免费和老客拉新客同享免费咖啡机制,精准投放广告,实现客户脉络的裂变。这种拉新客的机制,将电商届的黑马——拼多多采取的扩张逻辑发挥到了机制,将获客成本降到了显而易见的低点。这种获客方式新颖且立竿见影,很快就为瑞幸咖啡吸引来一大批用户。瑞幸咖啡采取烧钱补贴和源源不断的大折扣优惠券,短时间内将名气传遍国内,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红咖啡店。买二赠一、大额优惠券的活动层出不穷。1.8折优惠券,更是引起客户的疯狂追捧。这种大折扣,烧钱的补贴策略,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神州租车,人民优步,共享单车,滴滴打车等互联网企业相似的扩张模式。但是这种商业模式是一把双刃剑。瑞幸咖啡培养出了一批对价格高度敏感的客户,很多人在消费了新用户第一杯免费的咖啡后不再进行消费,或者是等待低价优惠券的发放再进行消费,这都使得瑞幸咖啡的净售价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5]。瑞幸经营过程中的大量资金都投入到门店扩张和用户补贴当中,18个月累计亏损达22.27亿元,这意味着平均每天亏损超过400万元[6]。正如“开弓没有回头箭”,高质量与高性价比的招牌已经打响,高额的补贴、营销支出无可避免。再加上瑞幸咖啡的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必然导致无尽的融资,烧钱,再到融资,烧钱的恶性循环。

1.3瑞幸咖啡舞弊事件

正如《桃花扇》里所说:“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瑞幸咖啡从崛起到万众瞩目,红极一时,再到爆出财务造假,股价断崖式下跌,仅仅不到3年。早在上市之初,瑞幸咖啡曾经就高调宣布,上市3到5年之內不盈利,如今却爆出操纵利润,财务造假,令人唏嘘不已。2020年1月31日,著名的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发布一份长达89页的“匿名”做空报告,直指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当日,瑞幸咖啡股价收盘时下跌10.74%,盘中最大跌幅高达26.51%。2020年2月3日,瑞幸咖啡公开发声,否认其存在财务造假。2月4日,瑞幸咖啡的投资者和承销商之一的中金公司发表声明,力挺瑞幸咖啡并认为做空报告缺乏证据,称“匿名沽空报告主要基于不具代表性的草根调研和主观判断,亦缺乏有效证据”。另一承销商海通国际也发声支持瑞幸咖啡。再加上此前摩根士丹利对瑞幸咖啡评估30倍增长预期以及另一做空机构香橼也对浑水报告的不支持,瑞幸咖啡的股价上涨15.6%,重新回到高地。

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向美国证监会自爆其首席营运官刘剑和下属涉嫌伪造22亿人民币收入,伪造总金额占2019年前三季度总收入29亿元的约75%。受此影响,瑞幸咖啡开盘跳水,开盘价暴跌81.6%,盘中经历了数次熔断,截至收盘,股价下跌75.57%,近50亿美元的市值凭空蒸发。当日,多家律师事务所以遗漏重大信息及误导性陈述为由对瑞幸咖啡宣布发起集体诉讼。截至4月7日瑞幸咖啡正式停牌,瑞幸咖啡的股价一跌再跌,仅为4.39美元,总市值约为11.05亿美元,相比不久前的百亿市值,跌幅不可谓不大。自此,自称“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跌落神坛。

2 瑞幸咖啡舞弊分析

在推特账号发布匿名做空报告的机构,正是业内著名的浑水公司。浑水公司的创始人是卡尔森·布洛克,他在南加州大学读书时的专业就是金融,同时还兼修中文。从南加州大学毕业后,卡尔森又到芝加哥肯特法学院继续深造法学学位。2005年,卡尔森来到了魂牵梦萦的中国上海。他曾在一家上海的美国律所任职,后又创办了仓储物流公司。其后便创办浑水,主营业务便是做空在国外上市的中概股,以此获取大额收益。浑水公司的名称就是源于中国的成语“浑水摸鱼”。浑水公司曾攻击过辉山乳业,东方纸业等多家公司。这份调查报告,动用92名全职调查员和1418名兼职调查员,搜集超过25000张小票,超过10 000小时的门店录像,以及大量内部微信群的聊天记录[7]。通过调查报告,发现,在此次耸人听闻的事件中,有以下几种财务造假的方式:

2.1虚增销售收入

瑞幸咖啡夸大单个门店销售数据。在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咖啡单日单店销量夸大69%,预测第四季度单日单店销量夸大88%。瑞幸咖啡的销售方式是线上预订,线下自提或者外送,所有的取餐码依次出现,为了捏造销售数据,门店管理层通过使取餐码随机跳动出现的方式,虚增订单,从而虚增收入,夸大销量。瑞幸咖啡的财务报告夸大单杯咖啡的售价,根据瑞幸咖啡的公开财务报告,显示单件商品净售价为11.2美元,然而浑水公司的实地调查却显示瑞幸咖啡单杯售价仅为不到10元,虚增12%,实际售价仅是报价的46%。每家门店实际损失24%~28%,与整体盈利相去甚远。不仅如此,瑞幸咖啡为了圆此弥天大谎,甚至夸大咖啡产品收入的400%。瑞幸咖啡还虚增了每一笔订单包含的商品数量。单笔订单的商品数量实际由2019年二季度的1.38件降至第四季度的1.14件。

2.2虚增成本费用

瑞幸咖啡不仅虚增了销售收入,同时也虚增广告费用。据调查报告发现,瑞幸咖啡的广告费用支出为4600万元,相比财务报告显示的3.82亿人民币,这一数字显然有虚构广告费用的空间,仅广告费用这一项就虚增了3亿元。并且虚增的广告收入也和门店虚高的收入接近,广告费用虚增约为3.36亿元,而门店虚增的收入约为3.97亿元。

2.3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收入

瑞幸咖啡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收入,操纵利润。在浑水提供的做空报告中,神州租车的的分支机构氢动益维与瑞幸存在虚假的业务往来,虚构多笔销售业务,虚增财务报表收入。同时,瑞幸通过收购宝沃汽车将1.37万元资产转移给关联方王百因,还发行可转债融资近8.65亿元,以此发展“无人零售”模式,而这种模式需要从王百因的公司购买咖啡原料。也就是说瑞幸咖啡重演了当时在神州租车和神州优车的戏码,再一次用关联方交易,左手倒右手,套取现金。

3 从内部控制角度看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的领导班子来自于原神州优车,从神州优车和神州租车的发展轨迹来看,瑞幸咖啡的爆雷似乎也不是无迹可寻。从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到瑞幸的大股东是陆正耀、刘二海和黎辉,这三人本是神州租车的领班核心。瑞幸咖啡主席执行官(CEO)是从神州租车跟随而来的钱治亚。瑞幸咖啡首席市场官(CMO)杨飞,曾经因为有偿删帖而锒铛入狱18个月,当年杨飞刑期一满便加入神州优车,成为神州优车CMO。瑞幸咖啡自爆涉嫌伪造22亿元人民币收入的首席营运官刘剑曾经在神州租车任职10年,直到2018年5月才在瑞幸咖啡推出的旗下品牌“小鹿茶”新品发布会上公开露面。低调的刘剑担任瑞幸咖啡的董事和首席营运官,并不持有瑞幸咖啡任何股份,其违背知遇之恩捏造财务数据的动机和合理性也值得深究。

3.1内部治理缺陷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共同组成公司的治理结构[8]。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可以使得董事会对公司进行战略性指导以及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董事会中的专门委员会,它的职责主要包括监督关于披露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的过程。瑞幸咖啡的舞弊行为,金额规模巨大,如果仅由刘剑一人所为,而在公司上下瞒天过海,可能性很小。集体参与的可能性更大。连续三个季度的财务造假,董事会、监事会竟然毫不知情,暴露出监督和管控方面出现了问题[9]。由此,可以看出,瑞幸咖啡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内部审计委员会发现问题不及时,存在失职。

3.2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包括以下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控制。据前面分析,瑞幸咖啡在銷售业务,采购业务,货币资金业务等的内部控制的流程设计上存在较大缺陷。管理层随意捏造单店单日销售量、单价和每笔订单商品数,从而达到虚增销售收入,制造盈利的假象。甚至夸大广告费用近3亿来掩盖巨额亏损的事实,以此欺骗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获取更多融资,讲虚假盈利故事,画更大的饼。等到泡沫破灭的那一刻,其他与瑞幸咖啡业务风马牛不相及的中概股也难以幸免,股价接连下跌。

3.3审计委员会审查不利

2月初浑水机构便发布关于瑞幸咖啡的做空报告,内容详尽,长达89页的报告并没有引起瑞幸咖啡足够的重视。瑞幸咖啡矢口否认,没想到不出2个月,便自爆出操纵利润、虚增收入高达75%的丑闻,坐实了报告的指控。瑞幸咖啡的内部审计委员会不但监管不力,甚至调查效率也极低,不仅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中概股在国外市场的声誉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

4 思考与启示

瑞幸咖啡财务舞弊案件不是海外上市的中概股被做空的第一件,也不会是最后一件。巨大的财务报表利润操纵背后,露出的是内部控制缺陷的冰山一角。如果说多年前,风险管理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今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缺陷下,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爆雷,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关注。应完善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摒弃以公司利润、营业收入等简单的财务指标衡量公司高管经营管理水平的评价方法,建立更加合理与多元化的高管评价体系,深入考察公司高管是否存在以透支公司发展为代价的短视行为[10]。应在瑞幸咖啡造假事件中汲取教训、发现问题并引以为戒、加以借鉴,不断完善国内相关制度,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提供正向助力,为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地位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睿.瑞幸咖啡:谁之幸?[J].董事会,2020,(4):28-32.

[2]张庆,庞雨洁.瑞幸咖啡为何财务造假——基于商业模式视角[J].全球流通经济,2020,(4):7-9.

[3]张新民,陈德球.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商业模式、价值共创与治理风险——基于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20,(5):74-86.

[4]谈多娇,冯鑫.从瑞幸咖啡事件看互联网企业盈利逻辑[J].财会月刊,2020,(4):8-12.

[5]黄佳琦,宋夏云.瑞幸咖啡财务舞弊案例分析[J].财务管理研究,2020,(5):50-55.

[6]李唯滨,张一凡.瑞幸咖啡做空事件分析——基于审计视角[J].财务管理研究,2020,(5):1-10.

[7]伍洲奇.瑞幸,证监会请你“喝咖啡”——一家上市公司爆雷的台前与幕后[J].法人杂志,2020,(4):51-53.

[8]刘圆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基于瑞幸咖啡案例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0,(8):181-182.

[9]靖菁.从瑞幸咖啡事件谈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性[J].商场现代化,2020,(7):110-111.

[10]郑丽萍,赵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与治理研究——以瑞幸咖啡公司为例[J].2020,(4):1-3.

**通讯作者:钟美,副教授,西南林业大学,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

猜你喜欢
财务造假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
平台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竞争方式探究
关于互联网企业估值的新思考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征、手段与防范措施的案例研究
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浅析农业企业财务造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