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佳音 汪佳佳
摘 要: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作为东北的抗日力量,自成立便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新闻界对他们的活动进行了密切关注以及持续报道,为关心以及想要了解东北义勇军动态的各界人士提供了快捷而有效的渠道。本文选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各地发行量大、具有影响力的国内报刊为样本进行研究,探究报刊对东北义勇军的报道策略、技巧以及报道的效果。
关键词:东北义勇军;时事新报;申报;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4-0-01
由“九·一八”激起的抗日救亡宣传是当时报界的主流,反抗的东北义勇军成为新闻界报道的主要对象之一。目前,国内有学者从红色报刊切入看其对东北义勇军的报道,或单就舆论界对义勇军英雄的形象塑造进行分析,而对当时纷乱社会背景下民营报纸报道义勇军的报道及意义进行研究的较少。故选取一九三二年七月末至同年九月初,上海《时事新报》、天津《大公报》、上海《申报》对义勇军的报道进行探讨研究。
一、报刊对东北义勇军的报道策略
(1) 篇幅大,内容多。《时事新报》报道了大量东北义勇军相关的内容,其中涵盖东北各地区主要的抗日义勇军力量,比如马占山部、唐聚五部等。在排版时,通常使用大字号的标题,篇幅较大,题目简介醒目,报道内容详细,从义勇军的战事活动到各地后援会对义勇军捐款的明细均有报道。
(2) 报道位置相对固定。以《时事新报》为例,通常在每日报纸的第一张第二版报道义勇军活动状况,通常是一版篇幅。《时事新报》还开设了“宫长海将军”的人物介绍专栏,连续几期大篇幅地介绍宫长海将军,将宫长海将军形象通过报道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该连载文也简单地介绍东北局势及一些情况。上海《申报》在每日报纸中设有的专栏“国内要电”中常常出现义勇军的活动,报道形式多统一。
(3) 开展连续报道。《申报》《大公报》等几家当时发行量和影响极大的报纸均对义勇军活动及事迹有过连续报道。《时事新报》分别以义勇军几次进攻沈阳和马占山阵亡之谣言等为主题进行了连续报道,足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人们对东北义勇军的关注。
(4) 塑造英雄形象。《时事新报》在报道义勇军的活动时,对义勇军的劣势作战较少提及,但对于义勇军的胜利则是不吝辞藻,高度赞扬。在一九三二年八月四日的报纸中,有报道为“沈阳以闻枪声,——日并彻夜警戒车站 人心惶惶秩序混乱 义勇军各地呼应”,这里有意对比敌人的惊慌失措以凸显义勇军之士气。在义勇军志士张凤岐(卧底警察)等人牺牲后,《时事新报》特開出一栏“爱国志士”的报道,紧接着在该栏左侧就是致使志士牺牲的敌军将领发言,两相对比,更加讽刺。《大公报》在描述马军作战时,指出马占山忠勇善战,义勇军作战条件异常艰苦,时在泥泞中跋涉,水深没胫。在《大公报》《申报》等各大报纸上均可见此时东北遭受严重水灾,在此情形下义勇军本就弱势,作战难度更是成倍增加,此处将义勇军将士面对的困难环境报道出来,更使人钦佩义勇军的坚强意志与顽强不屈。
(5) 报道来源多样。《申报》《时事新报》《大公报》均有转载西方媒体或日媒的报道。在“张凤岐牺牲”一案中,由于日军封锁消息,许多报刊都转载了路透社或日联社的消息。
二、报刊对东北义勇军报道的意义
(1) 宣义勇军抗战活动,传抗日救亡之思潮。报纸作为二十世纪最为普遍又兼具便捷的大众传播媒介,以日发行量达十五万份的《申报》为代表的民营报刊对义勇军的报道,一方面使得义勇军的抗日活动传播更广,使得义勇军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方面其的报道也塑造了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救亡的英勇形象,为呼吁全民族奋起抗战起到推动作用。 “请从克复衰弱疾病以求克复东北失土”,这虽然是一则药品广告,却署以克复东北之失土的口号,由此可见民众渴求收复东北之殷切期望。这同样反映社会宣传的主流思想以及报业对义勇军的支持。以东北义勇军为报道对象,积极连续的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让民众始终与东北义勇军紧密相连。各大报纸对东北义勇军的连续报道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传播,有很强的传播力度与震撼力。
(2) 展现对义勇军有力地声援。各报刊对东北义勇军的报道不限于对作战动态的关注,《大公报》在报道中更是描述了义勇军们的艰苦生活环境以及物资匮乏的作战现状。引发关注热潮,各界人士纷纷为义勇军捐款。《申报》特作了报道,表扬捐款,写明钱款明细,同时也有“援助东北义勇军,无线电通信队报告书”这样的新闻报道,既是对义勇军的有力支持,也是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支援义勇军。 在大力报道之下,各地纷纷成立救国义勇军后援会、东北义勇军后援会等组织在后方为义勇军提供资金上的援助。报道对壮大义勇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总结
通过对报道研究,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宣传抗战的规模之宏大,对义勇军的关注度之高。样本报纸均为日报,每天都会有与此相关的内容,长新闻与短新闻兼有。另外,对义勇军的报道客观真实,主要是以东北义勇军的抗战活动作为宣传的蓝本,以此呼吁全民族抗战。
参考文献:
[1]史量才.抗日救国队接济义军[N].申报,1932-8-2(第八版).
[2]陈布雷.南满线同时大举,义军猛攻入营口[N].时事新报,1932-8-3(第一版).
[3]张季鸾.义军进攻沈阳[N].大公报,1932-8-9(第四版).
其他作者简介:
汪佳佳,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研究方向:新闻学。
作者简介:倪佳音,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研究方向:新闻学。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19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辽宁抗日义勇军红色文化品牌打造与传播研究”(编号:WZD201906)阶段性成果,“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活动项目“辽宁义勇军抗日故事搜集整理与传播”(项目编号:201912020)。负责人:倪佳音。参与人:汪佳佳、高鹤溢、杜佳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