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摘 要: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工人的劳动异化。当前,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刺激下,出现了“机器换人”的现象。马克思的机器异化观能使我们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对我们处理这一现象带来的后果提供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机器换人;机器异化观;启示
“机器换人”是利用现代化设备改造企业智能技术,以推动传统产业转换升级,实现以较少的资源获取较大收益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在用工紧张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提升机器的办事效率,来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益,这可能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而马克思的机器异化观既能对正确认识这一现象提供理论基础,又能为解决这一现象带来的后果提供现实启示。
一、“机器换人”现象再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提高,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也在不断减少。加上全球制造业高端化竞争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成为必然。随着“东莞一号”文件的出台,“机器换人”在东莞率先展开,并蔓延至全国各地。当前,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没有工人的情况。没有工人工厂无法正常开工,订单无法交付,导致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面临合同赔偿和客户流失,对其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富士康计划五年内机器取代百分之八十的人工,“机器换人”的需求似乎变得格外迫切和现实。
机器相较于人工来说,有着节约成本、稳定产量、提高效率等优势。在疫情影響下,服务机器人已经在医疗、配送、巡检、家用等领域走上了防疫一线。很多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工人无法正常复工。这些企业在权衡成本、人员、效率之后,他们在观念上与理念上大概率将会发生转变,并且核心转变会是减少对人工的依赖。这造成了不少人的恐慌,他们认为“机器换人”由此加快步伐,从而会导致“失业潮”的爆发。其实他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我国有大量的低端劳动力,只能依靠体力重复简单工作而生存。那么,这些可能被机器代替的劳动力该从何而去?他们失业后的生活该如何保障?在此背景下,马克思的机器异化观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此类问题。
二、 马克思机器异化观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异化理论的批判和改造,马克思的异化观逐步发展起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并阐明了异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四个基本特征,马克思的机器异化观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的机器异化观成熟于《资本论》中,在书中马克思深刻分析了机器生产中人异化的表现、原因以及解决途径,对我们认识和解决“机器换人”等相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作用。
(一)机器生产中人异化的表现
1.机器用补充劳动力代替原有劳动力。马克思指出,机器成为资本家使用没有气力或身体尚未成熟的劳动者的工具,机器使拥有气力的劳动者被替换。[1]453资本家为了进一步节约劳动成本,增加了资本榨取人类的范围,成年男子的劳动被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替代,使成年男子的劳动力价值贬值。但是劳动者为了赚取他们消费品的等价物,所有家庭成员都不得不投入到劳动市场中。机器把成年男子的劳动力价值分散为家庭全体人的劳动力价值,取得了工人全家更多的劳动量。这不仅损害了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剥夺了家庭自由劳动的地位,还使负担发展他们劳动力的费用几乎等于零。
2.机器使劳动时间延长。马克思认为,机器作为资本的承担者,它的目的不再是缩短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而是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
间。[1]463除非工人受到身体虚弱、自觉意识等一定的自然限制,不然机器可以成为不断生产的永动机。机器不仅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它还参与到了价值形成过程中。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首先使用机器的资本家会获得巨大利润,但当一个生产部门普遍使用机器时,机器生产物的社会价值就与其个别价值相等,这时延长劳动时间才能获得利润。另一方面,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机器活动的时间越长,它附加在商品上的价值就越小,但机器活动的时间又由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所以资本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自然会延长劳动时间。
3.机器使劳动强度提高。随着机器的不断改进,使用机器的劳动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进而他们劳动的速度和强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资本家在工厂里将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强度的提高同时并进。这极大地损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工人的反抗次第增进,为此,国家不得不将劳动时间缩短,励行标准工作日。但劳动时间强制缩短后,情况又变了。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强迫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付出更多的劳动,这需要通过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才能达到。[1]472资本通过提高机器的速度和扩大劳动者的劳动范围来提高劳动强度,进而更好地压榨劳动者,甚至使劳动强化到破坏工人健康及工作能力的程度。
(二)异化产生的成因分析
机器作为人们战胜自然力的代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机器之所以会导致人的异化,并不是因为机器本身,而是因为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马克思认为“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是指,机器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下的应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使机器的发明与使用背离其本身的目的,论为资本的附庸,进而压榨、剥削工人。造成人异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导致人异化的客观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劳动力则归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为了获取自己的生活资料,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使自己的劳动被资本控制。机器的使用,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它作为资本的形式,没有减轻工人的劳动,还使工人沦为“有意识的机器”甚至被机器排挤。资本对雇佣劳动进行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所以,工人在机器的“帮助”下,生产再多的劳动产品,都会归资本家所有。而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的这部分剩余价值,丰富自己的资本,进而展开对工人变本加厉的剥削。劳动者生产的机器,不但没有使人们的劳动变自由,反而使人们成了机器的奴隶。因此,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人异化的客观原因。
其二,导致人异化的主观原因是资本家本性的贪婪。增殖是资本的本性,资本通过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实现增殖。作为人格化资本的资本家,一开始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但是,长时间的重复劳动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遭到了工人们的反抗,机器在此条件下逐渐进入到生产领域。机器的应用使生产同一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使劳动效率提高,从而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提供的产品量更多了。但资本运行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想方设法的剥削工人。由于资本家在机器大生产时期赚取了高额利润,所以激起了他们贪婪的本性。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让工人不停的在机器上劳动。马克思认为,在机器上不停劳动的工人,只是机器的一个器官,他们虽然有自己的意识,但他们与机器一起不停歇的劳动,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就如同死的机器一样。[2]173可见,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是导致人异化的主观原因,它使机器化为资本剥削的手段,让工人沦为机器的附庸。
(三) 消除异化的解决途径
通过上述分析,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是导致人异化的主要原因。为了消除机器带来的异化,需要先将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区别开来,了解机器自身可以解放劳动,但其一旦用于资本主义生产,就会危害劳动者。将二者区分之后,要从根源上避免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这就需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从而实现劳动者的自由解放。
1.区分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采用机器之后,劳动者视机器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基础,所以他们到处捣毁机器,发动“鲁第运动”来反抗劳动手段。但资本家并没有因此停下压榨工人的脚步,他们通过对机器的改良,来压制工人的反抗。但马克思并不支持工人反抗机器的斗争行为,他认为,机器本身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但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则延长劳动时间;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者的劳动负担,但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则提高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机器本身是人战胜自然力的标志,但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则使人服从于自然力;机器本身增加劳动者的财富,但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则使劳动者一贫如洗。[1]508可见,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是不同的,机器本身是解放人的工具,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才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马克思告诉工人要区分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将物质生产手段的社会榨取形态当作攻击目标,而不是物质生产手段。
2.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这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解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机器就变为资本的附属物。即使机器自身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但它创造的财富、节约的时间都被资本家占有,由此造成人的异化。为了使人们可以自由劳动,并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建立共产主义制度。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不再是人们进行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自由自觉的活动。在劳动时,人们不再感到束缚和压抑,人的异化也不复存在。因此,要使劳动者占有社会财富并拥有自由的劳动时间,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解放,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制度。
三、马克思机器异化观的启示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机器换人”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对于人们担心的可能会出现的失业问题以及失业后人们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马克思的机器异化观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它启示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失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失业后人们的生活。
(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國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3]在“机器换人”背景下,不仅要用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还要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1.树立创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之所以强调要将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相区分,是因为他看到了科学技术可以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今,科学技术已经参与到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各方面。要想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必须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国际竞争,本质是生产力的竞争,其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放在全国发展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一系列推进科技创新的新举措。他认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这些举措,鼓励企业积极创新,促使一些新产业的诞生,相应地也会提供新的用工需求。因此,对于“机器换人”现象,不必过分担忧。
2.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居于核心地位,没有人才,创新就会失去灵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想进行科技创新,必须拥有具备优良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借鉴国际优秀经验的同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从而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进一步创新教育体制,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4]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提升我国国民的教育知识水平,减少低端劳动力,“机器换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越小。同时,科技创新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使科技为人民服务,其成果惠及人民。为此,要正确处理人与机器的关系,让劳动者享受“机器换人”带来的劳动解放,而不是使其沦为机器的附庸,担心机器损害自己的健康与自由。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机器换人”可能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而失业的工人如果没有得到合理安排,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甚至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政府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工人的劳动权益和基本生活。
1.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有大量依靠体力重复性简单工作的劳动者,这类群体受“机器换人”的影响最大。为此,一方面,政府要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劳动者拥有一技之长,即使被机器所替代,也能从事其他工作。另一方面,政府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使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即使被机器所替代,也有其他的就业机会。在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就业过程中的劳资矛盾。此外,受资本经济逻辑运行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让劳动者在较差的工作环境中拿着较少的工资工作,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导致劳资矛盾产生,在“机器换人”过程中劳资关系表现得格外紧张。为缓解紧张的劳资关系,我国要在保证劳动人民合法权益行使的前提下,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对于“机器换人”造成的失业人口,政府需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让失业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也使其有条件进行再就业。失业保险制度对于维护失业人员的基本权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预防失业、促进就业有着明显作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不但要深入开展失业保险政策宣传,还要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政府可以借助各种新媒体,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地向广大劳动者宣传失业保险的相关政策,让他们充分了解如何参加及领取失业保险等,并有效减少应参保而未参保的职工人数,从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还应把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各个社会团体,让广大劳动者都可享受政策带来的福利,并加大失业保险征缴力度,进一步提升全民参保率,避免失业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失业劳动者的担忧,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纪念版)第一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
[2]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3]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com.cn/guoqing/xijinping/2019-01/08/content_74352555.htm.
[4]习近平.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16-02-18(09).
[5]刘仁营,刘娟.马克思“机器排挤工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改革与战略,2018(02):79-83.
[6]田文君.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研究——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9.
[7]李倩.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研究[D].辽宁:辽宁工业大学,2014.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