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及创伤的高发,导致发生创伤骨折的患者数逐年增加,导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数也随之增加。由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发生导致患者行动能力的降低,活动范围的减少,术后长期的制动,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住院期间高发的并发症。然而目前就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在目前的研究中相对较少,因此笔者就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有研究表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血栓时不仅仅是患侧肢体会有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健测肢体同样也可能发生。但目前国内外对检测肢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以患侧血栓的发生为重点。正常人在卧床5天后就会出现血流缓慢和血液淤积的现象,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增高,对发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来说,其中80%的患者在受伤后的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内由于制动及应激等各种因素导致血液出现高凝的状态。有研究表明,当患者发生骨折时,未受伤肢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达14.3%。就血栓的发生部位而言,有学者研究发现有18.20%的血栓发生在远端部位,而近端血栓的发生率仅为0.2%。
2.1年龄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目前已有研究证实骨科方面的大手术、患者处于高龄以及长期制动活动减少是导致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对这些文献因素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也有学者对年龄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高龄是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由于高龄者往往合并有多种疾病且伴随者身体多器官功能的衰退,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血管壁变硬老化,心脏瓣膜的功能也出现减退,当身体出现外界损伤时,由于身体应激导致凝血酶也出现异常,进而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2血浆D-二聚体升高
血浆D-二聚体升高不仅仅与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有关,也与手术、外伤、出血等因素有关。而有研究表明,术前伴有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的会更高。在张杰等及吴丽芳等的研究中均有显示,血浆D-二聚体升高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纤溶过程出现亢进状态,进而导致大量D-二聚体的产生。因此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指标。
2.3纤维蛋白原
目前诸多学者对纤维蛋白原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诊断意义仍存在争议,但是当纖维蛋白原升高都会导致血小板凝集,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是大家公认的。有学者研究发现,伴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非血栓患者。也有学者发现,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过程中进行抗凝预防性治疗时,会引起对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产生影响,较实际值偏小。因此认为纤维蛋白原是评估血栓风险的因素之一。
2.3下肢静脉曲张史
步开东等人的研究显示,静脉曲张患者在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静脉曲张患者。同样国外也有不少学者证实了这一说法,存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会较大。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下肢静脉曲张导致下肢血液瘀滞,增加了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而罗马尼亚的一位学者研究发现,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接受过静脉曲张剥离术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未接受过静脉曲张剥离术患者低。因此,可以推断下肢静脉曲张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2.4术后疼痛
当患者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由于疼痛的刺激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加上术后的应激反应以及患者的情绪波动异常等都会导致患者出现内分泌紊乱的现象,进而导致肾上腺素及内皮素的分泌,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的血液出现高凝状态,进而加重了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除以上因素之外,患者先天性血栓形成倾向、血液系统疾病、肥胖、性别、恶性肿瘤等因素都是导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从患者入院至出院都要积极预防患者血栓的发生,积极进行预防血栓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郭林,崔大平. 全膝关节置换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13):2417-2420.
[2]赵德伟,崔大平.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三维步态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2):132-135.
韩二鹏,男,汉族,山西稷山,本科学历,骨科专业,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骨关节矫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