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芳 魏煦欣 寇桂香 张燕 李娜 田佳英
[摘 要] 目的:研究在高职院校儿科護理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教学价值。方法 :根据不规律原则随机抽取本校2017级护理专业A班和B班各52名学生,护理A班51名学生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护理B班52名学生实施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结束教学后对两组学生实施理论考试,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学生成绩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职儿科护理教学能提高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儿科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216-02
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此课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开发的智慧教学工具,它的优势在于利用“智能手机+互联网”,使学习不受硬件和时间的限制[1],选用微信为平台,方便了教师与学生的使用。混合式教学是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结合,即“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能提升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为此,本研究特选取我校2017级护理专业104名学生进行分组教学,研究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根据不规律原则随机抽取本校2017级护理专业A班和B班各52名学生。两个班级学生均为女性学生,并且两个班级学生均为2017年高考统招学生,通过随机分配组成的班级,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二)方法
本次研究的两个班级均需要统一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教材选用张玉兰、卢敏芳主编的《儿科护理》。护理A班51名学生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护理B班52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提升三部分,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进行具体的实施,教学结束后进行评价。(1)课前准备:教师创建班课,邀请学生加入班课。教师课前推送预习课件,包括微课视频、测试题、PPT、语音讲解、学堂在线《儿科护理》MOOC,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在线测试[2]。教师随时查看学生预习情况,及时获取第一手学生的课前预习信息。(2)课中教学:开启雨课堂授课,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知识检测,特别是对未看完视频或作业全错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针对学生预习阶段出现的较多的错误、标注的不懂的PPT页和在讨论区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拓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学习成果。利用弹幕和投稿、随堂测试、随机点名等方式,随时与学生进行信息化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3)课后提升: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情况利用雨课堂进行复习巩固,完成教师推送的课后习题及作业任务[3]。教师通过发布公告分享优秀学习资源、链接学习资源,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三)教学评价
(1)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了解两组学生对各自授课方式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调查借助雨课堂在线完成。(2)由课程组根据学院考试要求统一命题,进行闭卷考试。对比两组学生考试理论成绩。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在提高自学能力、增加线上交流、促进知识点理解、增加课堂互动、促进班级学习氛围五个方面对比学生对教学效果,实验组学生认可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二)两组学生儿科护理理论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儿科护理论平均成绩[(83.279±6.6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7.098±5.4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1,P=0.012)。结果见表2。
三、讨论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堂上呈现内容,教师压力小,但学生注意不能集中,考核成绩不理想,教学效果较差。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的面授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学生通过雨课堂及时、有效与教师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混合式教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教师通过雨课堂布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复学习,对不懂的内容及时标注,在讨论区发布问题,增加了线上交流,实验组73.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4],促进知识点的理解。课中雨课堂微信平台,实时接收幻灯片、实时测验、多屏互动、“弹幕式”讨论[5]增加课堂互动。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实验组75.0%的学生认为增进了班级学习氛围。
(二)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習成绩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
(三)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完善了教学评价
混合式教学将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在课外放在线上,在线下课堂中增加互动。雨课堂及时检验学习效果,教师随时分析、查看学生线上线下的客观学习数据,实现了数据驱动的教与学,更加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预习完成情况、签到方式、课堂互动次数(投稿次数、弹幕次数、答题总分)、课后推送资源的学习情况、复习完成情况都会及时反馈在雨课堂,完善了教学评价。
(四)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混合式教学是“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并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教学必备活动,是线下教学的基础。线下教学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而是基于线上教育基础上学习的深化。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需要制作微课、推送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要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时信息化互动。笔者认为通过开展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能提高备课水平、教学设计水平、教学实施水平、信息化教学意识。
参考文献:
[1]朱衡.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35):226-227.
[2]曾婷.手机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9-20.
[3]任美,何俐.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247-248.
[4]袁渊,覃智琴,潘兴艳,等.雨课堂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6):2579-2581.
[5]张红,陈元金.雨课堂在内科护理教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9(9):70-72.
编辑 陈鲜艳
作者简介:罗丽芳(1982—),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